杨毓珉 编辑

中国近现代剧作家

杨毓珉(?—1998年),中国近现代剧作家。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杨毓珉

所处时代:中国近现代

逝世日期:1998年

主要作品:《沙家浜》《杜鹃山》《草原游击队》

毕业院校:西南联大

人物生平

编辑
杨毓珉曾在昆明国立艺专国画系读书,学过篆刻。

日本侵华期间,杨毓珉就读于西南联大,比汪曾祺低一级。二人曾同住联大25号新校舍,都爱好文艺,曾一起修习浦江清的《曲选》课。

1942年春,与汪曾祺及同宿舍的哲学系同学周大奎一同组织“山海云剧社”,曾演出过曹禺的《北京人》《家》等剧。

1943年下学期,杨毓珉与汪曾祺搬出联大25号宿舍,在民强巷租了一间房子,钱是靠杨毓珉的刻图章手艺。此后,杨毓珉去前线当译员。

1944年秋,杨毓珉从前线返回昆明,举荐汪曾祺在建设中学当了教员。杨毓珉毕业后也来到建设中学,担任教导主任。

1950年初,杨毓珉从湘西辗转至北京,在北京文化处任职(文联系统),负责戏剧工作。

1962年,杨毓珉调到北京京剧团任艺术室主任。

文革”后期,杨毓珉受到文化局军工宣队审查。

1979年,担任北京京剧院四团团长。

1980年,杨毓珉担任北京剧协秘书长。

1981年,担任《北京戏剧报》主编。

个人作品

编辑
与汪曾祺共同改沪剧《芦荡火种》为样板戏《沙家浜》;剧本《杜鹃山》也由汪曾祺和杨毓珉等人集体讨论分场执笔写成;还合写过《草原游击队》。

出版图书

编辑

沙家浜

作者名称 杨毓珉

作品时间1965-1

《沙家浜》由北京京剧团出品,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执笔,该剧是根据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创作的现代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革命现代京剧剧目。1968年,该剧被确定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该剧讲述了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

人物评价

编辑
戏曲理论家马少波:毓氓同志是一位出色的剧作家,这表现在敢于创新、勤于写作。他对一些传统剧目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整理、改编和加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既不失戏曲的艺术之美,又使其具有崭新的面貌和内容,从而使剧目有了新的生命,更符合广大人民欣赏的需要。

下一篇 王雁

上一篇 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