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铃医 编辑
铃医,即走方郎中。古时行医之时,郎中身负药箱、手摇串铃,成年累月地于村市街巷往来奔走,为百姓除灾治病,他们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中文名:铃医
别名:走方郎中
国籍:中国
职业:为百姓除灾治病
主要成就:医治一方百姓
铃医奔走乡间,栖宿寺庙,医治民众疴疾。他们始终恪守着“扬仁义之德,怀济世之志”之教诲,妙术施治,求取薄利,屡化沉疴恶疾,深受群众信赖。
“走乡医”大多数是家传师授,他们有的肩挑药囊(篓),悬挂葫芦;有的背个药箱(篮),手摇铜铃、串铃或弹拍竹鼓;有的铃医还慢步呼喊治病用药及介绍用法及疗效。如民国时期,广东澄海樟东一带常有“走乡医”穿街过巷,呼喊着“剑波丸,专治腹痛、腹泻、食积伤脾”;“双剑铜青膏药,专治疔疮瘰疠,拔毒生肌,贴着就好”等等。
铃医无论寒冬腊月,炎夏酷暑,栉风沐雨,头顶烈日,戴着竹笠,奔走乡村山寨,患者听到铃鼓声声,欣然迎入。清代康熙年间,澄海浦大井乡走出一个铃医林俊荣(俗名林含铃),他幼承师授,医术精湛,妙术治病,百姓都尊称为含铃仙。常年奔走于澄海至饶平一带乡间,栉风沐雨,风餐露宿。有一天,他夜宿隆都陇下“马宫”,睡在地上,操心年老体弱时,难以适应这种飘泊不定的流浪生活,盼望能有一个安定的住所。这天夜里,他竟然梦见有一老翁对他说当他来到肩挑药囊绳断之地,就是他安居创业之所。有一天,风起云涌,雷雨交加,他肩挑药囊走至隆都鹊巷卢厝,突然绳断囊掉于地上。老翁的梦话顿时涌上心头,他四处凑足银钱,置地在卢厝创设“长安堂”药材铺,按师传秘方精心加炮制的“眼药散”、“食积伤脾散”疗效甚佳,遐迩闻名。280多年来,子孙繁衍了14代,多数继承药业。后人在卢厝建“俊荣公厅”,将扁担及药囊悬挂于栋梁之上,将“铜铃”挂在“长安堂”招牌上,以深表怀念之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