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林父 编辑
荀林父(?-公元前593年),姬姓,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谥桓,又称荀伯、荀桓子、中行伯、中行桓子、中行林父,是逝敖的长子,智氏始祖荀首的哥哥。晋国中军将。
因荀林父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氏,史料中多用其大宗本家氏号,故多称荀林父。因死后的谥号为“桓”,称中行伯、中行桓子、荀桓子。春秋中期晋国正卿,中军元帅,名将。主要活动在晋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景公时期(公元前636年—公元前581年)。
本名:荀林父
别名:中行伯、中行桓子、荀桓子
所处时代:春秋
逝世日期:公元前 593年
谥号:桓
性别:男
荀林父丧师
先蔑出使秦国的时候,荀林父曾劝阻他,说:“夫人和太子还在,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您不如借口生病而辞谢不去,免得祸患降临到您身上。在一起做官就是僚,我曾经和您同僚,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先蔑没有听从。等到先蔑逃亡出国,荀林父把他的妻子儿子以及器用财货全部送到秦国,说:“这是为了同僚的缘故。”
荀林父统兵救郑,到黄河,了解到郑已和楚讲和,就想回师,而将领之间意见分歧,中军副将先彀擅自率所部渡河,荀林父不得已,被迫令全军尽渡,驻军于邲。楚军由楚庄王亲自统领,庄王起初无意与晋决战,后采纳伍参的意见,认为荀林父新主中军,号令不行,他的副手先彀刚愎自用,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也各自主张,因此打起仗来,晋军必败。庄王遂命孙叔敖挥军北上,与晋军对抗。
此时,晋将魏锜求为大夫未成,赵旃求为卿未成,便擅自向楚军请战,希望能造成晋军的失败。此时楚军中亦有和战的争议,楚庄王采纳伍参的意见,决定与晋军决战,并采纳令尹孙叔敖的意见突袭晋军。
孙叔敖见晋军来挑战,决意先发制人,命左、中、右三军及楚王亲兵布好阵式,掩袭晋军。荀林父不意楚大军迫近,惊慌失措,下令晋军渡河后退,击鼓宣布说:“先渡河者有赏。”中军、下军争相上船,先上船的用力乱砍攀登船舷的人的手指,船中的断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来。晋上军因主帅士会早有准备,在敖山设伏应敌,得以不败。楚庄王由此开始建立了自己的霸权,被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等到楚国杀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说:‘没有人能再来害我了。’这是晋国的再次胜利,也是楚国的再次失败;楚国由此两世不能强盛。现在上天惩戒晋国,如果杀了林父以增加楚国的胜利,恐怕会使我们不能强盛吧!林父事奉国君,进,想着竭尽忠诚;退,想着弥补过错,是国家的干城,怎么能杀他呢?他的战败,如同日月之蚀,哪里会损害它的光明!”景公于是让荀林父官复原位。此为“困兽犹斗”之典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