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卿 编辑

古代官职

上卿上卿

上卿,汉语词语,拼音是shàng qīng,古代官名,泛指朝廷大臣。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上卿

拼音:shàng qīng

注音:ㄕㄤˋ ㄑㄧㄥ

释义:春秋时期古代官名;泛指朝廷大臣

出处:《左传·成公三年》

名词解释

编辑
上卿,泛指朝廷大臣。

最初是先秦时期官爵名。

历史沿革

编辑
最初是先秦时期高级官员或爵位名。王室与诸侯国均置。

春秋后,诸侯国大国与小国间,同为上卿者,地位并不对等,例如,小国上卿相当于大国下卿等。

亦为新莽官位名号。时更名光禄勋曰司中,太仆曰太卿,卫尉曰太卫,执金吾曰奋武,中尉曰军政,又置大赘官,位皆上卿,号曰六监。

晋朝对诸侯王国三卿亦尊称为上卿。

典籍出处

编辑
《左传·成公三年》:“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

《吕氏春秋·下贤》:“(魏文侯)见翟黄,踞于堂而与之言。翟黄不说。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女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既受吾实,又责吾礼,无乃难乎?’”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唐·高适 《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诗:“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六回:“石厚曰:‘臣父碏,昔位上卿,素为国人所信服。主公若征之入朝,与共国政,位必定矣’”

清·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袁可立)即位至上卿,于邻里乡党,虽早幼无不加以礼貌。”

清·曹寅《商丘宋尚书寓近书院且订平山之游》诗:“遮道儿童喜,华輈拥上卿。”

下一篇 缉盗

上一篇 黻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