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叔痤 编辑
公叔痤(?―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魏国大臣,见载于《战国策》。
公叔痤曾任魏将、魏相,有知人之明,但为国家利益考虑得相对少一些,为自身的利益考虑得多一些。他荐举公孙鞅,是直到病重才提出。太史公司马迁于此特著一笔,“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很有深意。若过早地推荐公孙鞅,可能会取代他的职位,而在临终时郑重托付,博得荐贤之名,对自身利益也没有什么影响。假如从人才流失的角度来论魏国的成败,公叔痤是应负一定责任。
“公叔痤”之名见《战国策》,其中《魏公叔痤病》中出现的还有“公孙痤”之名; 《史记》则记载为“公叔座”, 另记载“公叔”代田文为魏相并排挤吴起之事, 以及“公孙痤”在少梁之战中被秦国俘虏之事。 这几名是否全部指向同一人,存在争议。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逝世日期:公元前 361年
本名:公叔痤
官职:相国
谦辞赏地
战国时期地图
魏王说:“公叔痤难道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吗!已经替我战胜强大的敌人,还不遗忘贤者的后代,不掩盖能士的功劳,公叔痤怎么能不得到好处呢?”所以再赏赐给公叔痤土地四十万亩,加上起初赏赐的土地一百万亩,使他拥有土地一百四十万亩。
荐才去世
《大秦帝国》中的公叔痤(杜雨露饰演)
不久,公叔痤去世。当时公孙鞅得知秦孝公求贤,于是在埋葬完公叔痤后,向西投奔秦国,并得到秦孝公的重用 ,实施其著名的商鞅变法。
刘向《战国策》:“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
《战国策·卷二十二·魏策一》
名字与事迹
公叔痤之名,见载于《战国策·魏策一》中《魏公叔痤为魏将》和《魏公叔痤病》两则。 前者记录公叔痤在浍北与赵国、韩国作战取胜,并以“魏王”指代当时的魏国君主,但没有明确的君主谥号及年份信息; 后者记载公叔痤与临终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之事,但行文中又出现“共叔”及“公孙痤”的表述。
《史记·魏世家》和《史记·六国年表》均记载了浍之战中魏国的胜利,将此事系于魏惠王九年(周显王七年,前362年),《资治通鉴》同。 但它们都没有记载领兵打仗的将领是公叔痤,也没有记载后续公叔痤辞让封赏等事。
《史记·商君列传》也记载了商鞅担任魏国相国的中庶子之事,相关情节较《战国策》更为详细,但在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版中,这位魏国相国的名字被表述为“公叔座”。 《资治通鉴》将此事系于周显王八年(前361年)。 也有其他后世史料称,此人即在少梁之战中被秦军俘虏的“公孙痤”,被俘后被秦国放归。
担任相国
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在田文(注:此处指战国时魏国国相田文,非孟尝君田文)死后,“公叔”担任魏国相国,并娶魏国公主为妻。 当时吴起在魏国担任西河郡(今陕西渭南合阳一带)郡守,威望很高,曾率军伐秦,攻取五座城池,固守西河,屏障魏国,使秦军不敢东向。
公叔对吴起非常畏忌,便想害吴起。公叔有个仆人对他说:“吴起很容易除掉。”公叔说:“如何下手?”仆人说:“吴起为人有节操,廉洁而重视声誉,你可以先向魏武侯说:‘吴起是个贤明的人,我们魏国属于侯爵一级的小国,而且和强大的秦国接壤,臣恐怕吴起不想长期留在魏国。’魏武侯必然要问:‘那怎么办呢?’你就乘机向魏武侯说:‘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许配给吴起,他如果愿意留在魏国就必定欣然接受,如果不愿意留在魏国就必然辞谢。以此就可以试探他的想法。’然后你再亲自把吴起邀请到你的府上,让公主故意发怒而轻谩你。吴起看见公主那样轻贱你,他想到自己也会遭到轻贱,就会辞而不受。”于是公叔依计行事,吴起果然看见公主轻谩公叔就辞谢魏武侯。魏武侯因而对吴起有所怀疑而不信任他。吴起害怕魏武侯降罪,于是离开魏国而到楚国。从此,公叔稳踞相位。
《史记》在该处记载,仅言“公叔”,不详其名。《史记索隐》注解称该处的“公叔”出身韩国公族 ,未详何据。 《资治通鉴》于周威烈王十五年(前387年)魏文侯卒、魏武侯继位条下附记此事,则使用了“魏相公孙”的表述,也没有指明其人就是公叔痤。
少梁之战
《史记·秦本纪》《史记·魏世家》均记载,秦献公二十三年即魏惠王九年(362年),魏国与秦国在少梁交战,魏将公孙痤被俘虏。 《史记·六国年表》则记载是魏国太子被俘虏。 《资治通鉴》采信了公孙痤被俘的说法, 部分后世文献将此人与公叔痤联系起来。
《大秦帝国》中的公叔痤(杜雨露饰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