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患于未然 编辑
防患于未然,俗语,拼音是fánɡ huàn yú wèi rán,意思是指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出自《周易·既济》。
语本《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唐 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非止排难於变切,亦将防患於未然。”
清 程麟《此中人语·成衣匠》:“善於治家者,尚其防患於未然哉。”亦作“ 防患于未然 ”。
王西彦 《夜宴》五:“昨天省里就来了密令,叫注意这个问题,说为了防患于未然。”
《明史·于谦传》:“中原多流民,设遇岁荒,啸聚可虞。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蒋完着急,道:“‘君子防患未然。”
江泽民:“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示例
臣闻~者易,除患于已然者难。 ◎明·马文升《添风宪以抚流民疏》
同义:防祸于未然、防患未萌
近义词:防微杜渐、有备无患 、未雨绸缪、曲突徙薪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