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矿 编辑
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铜的工业矿物有:自然铜、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蓝铜矿、孔雀石等。已发现的含铜矿物有280多种,主要的只有16种。中国开采的主要是黄铜矿(铜与硫、铁的化合物),其次是辉铜矿和斑铜矿。
中文名:铜矿
外文名:Copper mine
铜矿分类:黄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等
铜元素符号:Cu
铜原子序数:29
主要用途: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等
图1.铜矿
图2.孔雀石
(1)海相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床:产于下古生代石英角斑岩和细碧岩中。呈透镜状﹑似层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铜品位一般大于1%。如中国甘肃白银厂、青海红沟等矿床。
(2)超基性岩中的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产于下古生代纯橄岩、辉橄岩、橄辉岩岩体的中、下部。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镍黄铁矿为主。铜品位一般小于1%。如中国甘肃金川、新疆喀拉通克等矿。
(3)变质岩层状铜矿床:产于中元古代白云岩、大理岩、片岩片麻岩中,沿层产出。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铜品位一般大于1%。如云南东川汤丹、山西中条山胡家峪等矿。
(4)夕卡岩型铜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和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内外。矿体以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铜品位一般大于1%。如安徽铜官山、江西城门山等矿。
(5)斑岩铜矿床:产于中生代、新生代花岗闪长斑岩、二长斑岩、闪长斑岩等及其围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为主。铜品位一般小于1%。矿床常为大、中型。如江西铜厂、黑龙江多宝山、西藏玉龙、驱龙等矿。
(6)砂岩型铜矿床:产于中生代陆相砂岩与砂页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辉铜矿为主,其次为斑铜矿、黄铜矿等。铜品位多大于1%。如云南郝家河、四川大铜厂等矿。
图3.铜矿石
斑岩型铜矿(斑铜矿)探明储量居首位,约占全国总储量的41%,近年来探明储量仍有增长。主要集中于3个成矿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包括我国滇藏地区)、中亚-蒙古成矿带(包括我国新疆、甘肃、黑龙江)和环太平洋成矿带(包括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成矿时代从寒武纪到第三纪,以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为主。
矽卡岩型铜矿
矽卡岩型铜矿亦是主要类型,其探明储量约占我国总储量的27%,尤其是冈底斯矽卡岩型铜矿资源量迅速增加。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岩体以燕山期的花岗闪长岩为主,围岩以古生代以来的碳酸盐岩地层为主。品位较高,规模不等,常形成大的富铜矿床。
层状型铜矿
层状型铜矿,包括变质岩中层状铜矿和含铜砂页岩型铜矿,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1%。变质岩层状铜矿往往由早期的海相沉积岩经变质形成,其成矿时代以元古宙和古生代最为重要,集中于康滇、狼山和中条山地区。含铜砂页岩型的成矿时代集中于中生代至第三纪,产于滇中盆地等。该类铜矿除了富含铜金属外,伴生有铅、锌、银、钴等,部分还富集多种稀散元素和放射性元素。
火山沉积型铜矿
火山沉积型铜矿占全国总储量的5.5%,海相火山岩型铜矿资源较陆相火山岩型多。矿体多产于不同岩性的火山岩地层的接触部位,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层的顶部及其附近,以及上覆沉积岩层的界面上。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往往成群出现。成矿时代以古生代和古元古代为主,其次是太古宙。
铜镍硫化物型铜矿
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占全国总储量的6.4%,与基性—超基性岩体紧密相关。主要集中于龙首山、东天山、张广才岭等地区,成矿时代以元古宙为主。
图4.2013年世界主要铜资源国家的铜储量和铜矿山产量表
铜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数量不等的探明资源储量分布。探明铜资源储量占全国探明总储量10%以上的有西藏、江西和云南,以西藏自治区最多,探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23%,达2043万t。地质大调查以来,铜矿找矿勘探的重大突破,使西藏探明的铜资源储量自2008年以来超过了江西和云南。铜探明资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百分比在5%至10%之间的省区有内蒙古、新疆、安徽和黑龙江。从矿产地个数来看,全国铜矿区在2012年达到1915处,尤其是在2005年之后增加较快。图3展示5981处铜矿产地资料信息,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500万吨以上的超大型铜矿床3个,50万吨以上至500万吨的大型铜矿床47个,10万吨以上至50万吨的中 型铜矿床120个,1万吨至10万吨的小型铜矿床644个,矿床累计814处,其他矿点和矿化点5156处,共计5970处。
虽然近年来我国铜矿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还没有找到千万吨级的铜矿,跟国外一些世界级铜矿相比还存在品位偏低、开发条件差等不利因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