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言诗 编辑
四言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属于古体诗范畴。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至战国初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西汉虽有五言体兴起于民谣,但文士之作仍多用四言体,韦孟的《讽谏诗》可作为代表,南朝(梁)刘勰(465-520年)誉之为“继轨周人”之作。东汉以后,五言诗很快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南朝(梁)钟嵘(约468-518年)《诗品序》说,时人对于四言,“每苫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这以后,传世的四言体确实不多,佳作更少。能称得上继承《诗经》四言正体遗风的,只有曹操《步出夏门行》《短歌行》与陶渊明《停云》等诸作品此外,三国魏嵇康(223-263年)的《幽愤诗》,唐代韩愈(768-824年)的《元和圣德诗》,柳宗元(773-819年)的《平淮夷雅》也有一定成就,曾被誉为“词严气伟,非后人所及”(《文章辨体序说》)。南宋胡一桂(1247-?)也善四言诗,但比起《诗经》中的珍品,诗味相差甚远,而且篇幅较长,又不分章,故有人称之为四言变体。从总体上说,自《诗经》以后,四言诗便没有太大发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