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粑 编辑
艾粑是广西传统的民间风味小吃。每到清明时节,山上田头都会茂盛的生长着一种叫做“艾”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它枝叶多汁浓稠,还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香味。艾草药用历史悠久。其功效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草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艾草具有许多新的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止血凝血、抗过敏、镇静、免疫、护肝利胆、补体激活。
春耕时节,到田间地头采摘艾草,洗净后切碎,拌入糯米粉中舂成粑粑,包上芝麻或花生馅,用芭蕉叶垫上粑粑,蒸熟即可食用。艾粑入口清香细滑,可理气血祛风驱湿,是一道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的传统小吃。
中文名:艾粑
分类:小吃
口味:香甜
主要食材:艾草,糯米粉,豆沙
根据个人口味需要还可以添加柚子叶
用大锅把水烧开,加少许碱,放入洗净的艾草,不要加锅盖,中小火保持水微开,用筷子稍翻动艾草,使其均匀受热,煮至叶子变得青黝黝的,用手掐艾梗,绵软至一捏就断即可关火。煮制过程中盖锅盖会导致煮出来的艾草发黄,色泽不鲜亮。放碱是为了去除艾草中的苦味。
第二步:浸泡煮好的艾草
将煮好的艾草捞出泡入凉水中,漂去苦味,泡差不多12小时,期间最好换两三次水,以便苦味充分渗出。
第三步:剁
泡好后,捞出艾草挤掉水份,剁碎,剁到没什么茎就可以了,这样最后吃的时候口感才会细腻,不会在吃的时候吃出一根草来。
第四步:炒
剁好的艾草放入干净锅中用中火炒一会,闻到香味即可,也可加入少许色拉油,这步据说是起到提香的作用,但跟老妈之前做的没炒过的相比,没感觉出有什么区别,本吃客觉得可省略。
第五步:和面团
炒好的艾草,加入糯米粉、白糖,倒入刚烧开的水,边倒先用筷子将其充分搅拌,等温度降下来后,用手揉和成艾草团。一定要用很热的水,使糯米粉遇热变成粘性,和的时候才好成团,包馅的时候更好操作,成品的外形和口感更好。加糖量别太多,和好后面团有微甜味即可,因为馅料也是甜的,糖多太腻。
第六步:包
取一小块和好的艾团,捏成小碗形,放在手心包入馅料,封口,整成圆球状,再压扁一点,在底面抹点油,放在一张柚子叶上,也可以在包之前在手心里抹油。艾草米团不像面团那么有延展性,做的时候要靠按、压、捏的劲儿,不能在手心里揉搓,不然就散开漏馅了。
第七步:蒸
做好后上,冷水架锅蒸,水开之后半个小时就可以吃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