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民族大学 编辑
西藏民族大学(Xizang Minzu University),位于陕西咸阳,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学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一期入选高校 、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教育部团队式对口援助高校,是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文明校园、自治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高校、教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
学校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57年党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开学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 。2003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 。2020年获得“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2021年12月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渭城、秦汉两个校区,并在拉萨市建有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157.48亩,有208个实习实践基地,1个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59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教职工1340名(其中校本部1003名),有在校生13225人,其中本专科生10937人,研究生2288人 。该校中国近现代史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
中文名:西藏民族大学
外文名:Xizang Minzu University
简称:XZMU
创办时间:1958年
办学性质:公办
学校类别:民族类
学校特色:国家民委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9年)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2022年)
主管部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现任领导:罗旺次仁(校长)、刘凯(党委书记)
本科专业:59个(截至2024年4月)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截至2024年4月)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截至2024年4月)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截至2024年4月)
博士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截至2024年4月)
院系设置:14个教学单位(截至2024年4月)
校训:爱国、兴藏、笃学、敬业
校庆日:9月15日
地址:渭城校区: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秦汉校区: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兰池四路
院校代码:10695
主要奖项: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2017年)医药现代化与临床转化领军单位(2019年)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2020年)
知名校友:丹增、巴桑、多吉
知名教师:童晓鹏、徐万发
占地面积:1157.48 亩((截至2024年4月))
学生人数:本专科生:10937人、研究生2288人(截至2024年4月)
教师人数:1340人(截至2024年4月)
建校背景
学校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中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基于民族团结和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作出的英明决策,是中央立足西藏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1949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彭德怀的信中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1956年2月20日,毛泽东在同藏族人士的谈话中特别强调“西藏也要设立大学,只要努力去做,一年年地进步,就可以达到目的”。1956年9月,中共中央做出“六年不改,适当收缩”的西藏工作方针和指示。1957年,中央书记处贯彻落实毛泽东提出“慎重稳进”“六年不改”的西藏工作方针和“西藏也要设立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并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专门讨论西藏工作,决定在内地为西藏设立学校,培养民族干部,为西藏民主改革做准备。
西藏公学时期
西藏公学时任副校长汤化陶在学校首届开学典礼上作报告
学校1959年成立的藏文专修科,成为西藏历史上最早的专科专业。1960年,西藏民主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为适应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形势,公学的办学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从单一培养民族干部向培养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转变。同年10月,学校制定了《专业教育规划草案》,先后创办了农业、畜牧兽医、会计、邮电、卫生、机电、师范等7个专业和行政训练班。1962年11月,创办了内部刊物《教学研究》。1963年10月,学校按照专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设置了藏语文系、卫生科、畜牧兽医科、师范科、会计科、农业科和预科,形成了“六科一系”的专业布局。从1964年开始,学校改变以往“干训式”的招生办法,实行逐年招收新生的办法,并开始从内地招收部分汉族高中毕业生。
西藏民族学院时期
1964年9月22日,西藏工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将“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65年4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学校更名。
在“文革”动乱的十年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1966年5月到1967年12月,学校被迫停课,办学陷入严重混乱局面。1970年,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决定撤销西藏民族学院,学校被解散,人员、土地和物资严重流失。1971年5月,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决定恢复西藏民族学院,同时决定迁入西藏办学,并下发了《关于恢复西藏民族学院若干问题的纪要》,指出撤销西藏民族学院的决定是错误的,要求遵照中央指示精神,坚决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西藏民族学院办好。学校恢复并开始招生后,一方面排除干扰继续办好专业教学,同时走出校门深入西藏为有关部门举办农、牧、会计、医务等短训班,服务西藏发展;一方面着手迁校工作。
学校派专人在林芝考察选择新校址
1978年5月,学校革委会制定了《西藏民族学院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文、理科为主的综合性民族大学的办学目标。1979年2月,学校党委扩大会议作出“把我院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教学和科研上来”的决定,学校办学逐步走上正轨。1990年7月31日,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听取学校专题工作汇报后,对学校办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实践证明、在内地创办西藏民院的决定是正确的,成绩是巨大的,西藏民族学院已经成为西藏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办好西藏民族学院,继续发挥民院作为西藏培养干部基地的作用,是坚定不移的”。 2003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8年10月5日,学校迎来了建校50周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学校发来贺信。胡锦涛在贺信中高度概括和评价了学校建校50年来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西藏干部培养基地的作用,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西藏各族群众生活、促进西藏安定团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高校工作,实施以中国人民大学为组长单位的团队对口支援模式。2013年学校被自治区批准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拟建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学科。 同年3月,学校校5项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一期)。 同年4月,学校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2012年12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4年10月,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受俞正声主席委托到学校视察,高度肯定了学校在内地办学的巨大成就。
西藏民族大学时期
2015年7月3日,西藏民族大学揭牌仪式
2017年,学校顺利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精神、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对学校的未来给予殷切的希望和极大的鼓舞。
2020年6月1日,西藏自治区体育局与西藏民族大学共建“西藏民族大学山地户外运动学院”合作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拉萨举行 。2021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西藏民族大学高原胃肠病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下设14个教学单位、开设5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学院 | 本科专业 |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 |
民族研究院 | 历史学(师范)、民族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哲学、民族学(涉藏外宣、本硕连读方向)、民族学(宗教中国化、本硕连读方向)、民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科方向) |
法学院 | 法学、社会工作 |
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国际新闻与传播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财经学院 | 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审计学、金融学(金融科技方向)、财务管理、数字经济 |
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档案管理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网络空间安全、通信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生态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
教育学院 | 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艺术教育、教育技术、应用心理学 |
外语学院 | 英语、尼泊尔语、印地语等 |
医学部 | 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等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休闲体育 |
研究生院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注:此表格统计数据与学校官网简介不统一(截至2024年6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类别 | 名称 |
---|---|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自治区重点学科 | 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门史、中国哲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史、高等教育学、财政学 |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医学、工商管理学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金融、税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临床医学、护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文物 |
(截止2024年6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340名(其中校本部1003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50人,专技人员中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5人;专兼职教师716人,其中教授108名,副教授226名,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607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有“千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5人;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计划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国家级档案专家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
类别 | 名单 |
---|---|
长江学者 | 朱志荣(兼职) 、张志安(兼职) 、金力(兼职) 等 |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计划 | 索南才让 、张秀琴 等 |
全国优秀教师 | 童晓鹏、徐万发等 |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 | 曹水群 |
国家级档案专家 | 侯希文 |
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 | 索南才让、康龙丽 |
享受国务院殊津贴专家 | |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刘凯、索南才让、孙芳云、毛阳海、彭陟炎、梁成秀、王跃、朱普选、侯希文等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陈爱东、马宁等 |
(截至2024年6月)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6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5门;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名师工作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 汉语言文学 、会计学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行政管理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体育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会计学、法学、英语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 法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政学、民族学、思想政治教育、临床医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小学教育、历史学、统计学、数字媒体技术、土木工程、护理学、档案学、旅游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 |
自治区级特色专业 | 汉语言文学、会计学、法学、新闻学 |
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行政管理、学前教育、民族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及效果的虚拟仿真实验 、藏族文化概览 |
自治区级一流课程 | 学前教育学、中级财务会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运动生理学、市场营销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综合英语、传播学概论、知识产权法、系统解剖学、生理学、基础会计学、西藏传播史略、藏族文化概览、3ds Max动画设计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要教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 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中山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西藏自治区精品课程 | 藏族史、古代文学、藏族文学史、毛泽东思想概论、写作训练、基础会计学、经济法学、管理学原理、心理学、财务管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与官网简介数据不符 | |
(截至2024年6月) |
教学成果
2021年学校教学改革共立项建设47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29项,青年项目15项;共结项36个校级教改项目。学校组织申报的“中国心·民族魂·西藏情:西藏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品牌探索与实践”“西藏全科医生培养过程中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民大经验”和“西藏高校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3项教学成果分获西藏自治区2021年教学质量奖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另有三项获得优秀奖。
2022年,学校教学改革共立项建设54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32项,青年项目13项;共结项36个校级教改项目。学校组织申报的《中国心,民族魂·西藏情:西藏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品牌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合作交流
国内教育受援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充分发挥援藏政策优势,积极构建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在中组部、教育部和陕西省的统筹部署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12所对口支援高校,不断创新援藏形式、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2011年学校与六所高校签订团队对口支援工作协议
2015年5月,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发《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西藏民族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意见》。陕西教育厅、西藏民族大学积极落实《意见》部署,就教育支援工作进行对接。2015年10月,陕西省教育厅根据西藏民族大学发展改革现实需求和各校实际,确定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2016年3月至4月,在陕4所高校同西在民族大学签订了对口支援工作协议。在陕4所高校对口支援工作突出“精准支援”目标导向,紧紧围绕西藏民族大学“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基础医学、中国语言文学、民族学(藏学)三个申博学科)和重大工程确定对口支援的着力点和具体措施。根据协议,西安交通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大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科及其相关专业建设;长安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大“工科”学科、专业和信息化建设;西北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大“民族学(藏学)”建设及“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建设;陕西师范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大“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建设。
2016年12月,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扎西次仁一行来到南京大学访问,按照中央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教育部指示精神,南京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交流会上,双方签订《南京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工作协议》(2017-2019年)。经双方友好协商,决定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签署《中国传媒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工作协议》
2023年8月7日,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20周年交流座谈会在拉萨市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的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苟凌滨,西藏民族大学校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对口支援高校代表分别就各自的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经验,畅谈体会,并就下一阶段更好地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20周年交流座谈会
国际合作交流
学校与美国西北拿萨勒大学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2017年9月20日,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一带一路”高校联盟2017大学校长论坛于甘肃敦煌举行。 在论坛期间,西藏民族大学正式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并签订合作备忘录,成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之一。到2017年,该联盟成员总数达到148个,涵盖了亚、欧、非、北美、南美等6大洲的27个国家。
2022年10月,西藏民族大学中国(西藏)边疆贸易研究所和印度加尔各答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线上中印高校师生交流会,中方高校、印方高校共24人参加交流,会上双方师生展开友好互动,就文化、学术等领域问题展开讨论。
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一个附属医院,为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该院始建于1958年,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健康指导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西藏自治区最早一所依托于高等教育事业单位的大学附属医院,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高校教学实验室10个,自治区实验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科研创新团队3个,并建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
类别 | 名称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 | 藏药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培育)中心 |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 高原低氧环境与生命健康实验室、西藏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实验室 |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西藏教育发展研究基地、西藏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西藏高原相关疾病分子机制与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室、运动生理机能综合实验室、生命科学基础实验室、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实验室、西藏教育发展研究实验室、现代网络与通信工程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实验实训基地 | 西藏法学教学研究实训基地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 南亚研究所 |
其他科研机构 | 西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创新中心、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研究中心、西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藏学研究所、西藏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所、西藏高原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等 |
(截至2024年6月) |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承担
2018-2022年西藏民族大学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全国排名第85位。“十四五”以来(2021.01-2023.05)学校教职工首次获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 2021年12月,学校管理学院侯希文教授申报的“西藏及四省涉藏地区民主改革档案资料整理和民主改革史研究”获批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标志着学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国家级项目上取得突破。
2022-2023学年,西藏民族大学共获批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9项,49个项目获批校内科研项目立项,并签订10余项横向课题;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公布的2023年度教育部基金立项结果中,西藏民族大学共4个项目获批立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规划基金西藏项目1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
论文著述
“十四五”以来(2021.01-2023.05),学校产出了一批以“西藏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丛书)、《西藏各民族遗传多样性研究》《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西藏百年经济史》《西藏民族关系研究——以藏门珞民族关系为中心》等为代表的重大研究成果。
“西藏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丛书发布会
获奖时间 | 获奖类型 | 获奖等级 | 获奖成果名称 |
---|---|---|---|
2021年 | 2020年度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 | 二等奖 | 西藏中小学理科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
三等奖 | 中央企业对口援藏工作调研报告 | ||
优秀奖 | 关于西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创新研究的调研报告 | ||
2022年 | 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明实录藏族史料类编.第一、二集 |
2021年度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 | 一等奖 | 西藏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现状、存在问题及提升策略 | |
优秀奖 | 中印边境僜人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型经验调查 | ||
2023年 | 2022年度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 | 二等奖 | 关于“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的调研报告2022年度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 |
三等奖 | 西藏守边、固边、强边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 ||
优秀奖 | 西藏基层群众文化认知状况及文化发展策略调研 | ||
优秀奖 | 固边兴边背景下西藏面向南亚开放调研报告 | ||
第五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汉文研究专著类) | 一等奖 | 西藏各民族遗传多样性研究 | |
三等奖 | 西藏百年经济史 | ||
三等奖 | 西藏民族关系研究——以藏门珞民族关系为中心 | ||
第五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基础资料成果类) | 一等奖 | 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 | |
第五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汉文学术论文类) | 三等奖 | 《藏行纪程》所载滇藏交通研究 | |
三等奖 | 《申报》与《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汉文原始版本问题考辩 | ||
首届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 | 二等奖 | 西藏百年经济史 | |
三等奖 | 多民族语言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策略研究 | ||
首届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 | 三等奖 | 《西域全书》对清代西藏方志编纂的影响 | |
首届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报告类 | 二等奖 | 西藏网络舆情研判引导与社会治理问题研究报告 | |
参考资料: |
专利技术
申请年份 | 申请号 | 专利名称 | 申请日期 |
---|---|---|---|
2021年 | CN202120493623.2 | 一种唐卡三维扫描设备用的数据传输机构 | 2021-03-09 |
ZL202120605459.X | 一种计算机机房管理用人员进出记录装置 | 2021-03-25 | |
CN202110494240.1 | 一种用于体育教学的动作演示教具 | 2021-04-08 | |
CN202110562958.X | 一种路牌信息播报系统及方法 | 2021-05-02 | |
CN202121361013.3 | 一种折叠式足球收揽网 | 2021-06-18 | |
ZL 2021 2 1534579.1 | 一种形象造型多用途化妆刷 | 2021-07-07 | |
ZL 2020 2 1359966.1 | 一种视觉平面艺术设计的展示装置 | 2021-07-10 | |
CN202022406194.9 | 一种用于藏族赛马比赛场地的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 2021-07-20 | |
CN202122001395.5 | 一种便于维护的甲烷浓度检测及警报装置 | 2021-08-24 | |
CN202110976222.7 | 一种利用微生物的生活污水治理系统 | 2021-08-24 | |
CN202111250393.8 | 一种下流式悬挂多孔载体反应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2021-10-02 | |
2029573 | edge frequency stabilization system for semiconductor laser | 2021-11-01 | |
ZL 2021 2 2879584.2 | 一种体能训练用旋转盘 | 2021-11-23 | |
CN202123041144.6 | 一种户外运动用登山杖 | 2021-11-26 | |
CN202123041143.1 | 一种户外运动用药箱 | 2021-11-26 | |
CN202123041145.0 | 一种户外运动用背包 | 2021-11-26 | |
CN202210036950.4 | 一种用于户外登山的多用支架 | 2021-12-15 | |
2022年 | 2022 1 0036950.4 | 一种预测震后基站运行工况的方法及系统 | 2022-01-13 |
CN202210088213.9 | 一种网络文本数据爬虫方法与系统 | 2022-01-25 | |
ZL 2021 10027767.3 | 一种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 2022-01-25 | |
CN202210100331.7 | 一种S-石墨相氮化碳与氧化石墨烯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2022-01-27 | |
CN202220280546.7 | 一种用于通信的终端设备 | 2022-02-11 | |
CN202210140341.3 | 生物细胞培养装置 | 2022-02-16 | |
CN202220652604.4 | 一种防护型甲醛综合检测仪 | 2022-03-24 | |
CN202220762640.6 | 一种基于计算机物联网实验室监控装置 | 2022-03-31 | |
12673360 | 一种用于羽毛球训练的羽毛球桶 | 2022-04-28 | |
CN202210483431.2 | 一种基于光流约束的时空增强视频异常检测方法 | 2022-04-30 | |
CN202210666814.3 | 一种自动捡拾移动设备 | 2022-06-01 | |
202211379790.X | 内分泌科检测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2022-06-15 | |
CN202210977241.6 | 一种卫生防疫检测采样装置 | 2022-08-01 | |
CN202210975534.0 | 一种智慧园区防疫安全检测系统 | 2022-08-01 | |
CN202211096012.X | 一种用于高原肺水肿发病风险预测的SNPs位点组合、模型及系统 | 2022-09-08 | |
CN202211335808.6 | 一种卧床式康复训练装置 | 2022-10-02 | |
CN202211387415.X | 一种多功能的体能训练装置 | 2022-10-31 | |
CN202211459070.4 | 一种隐私增强型半盲数字指纹的数据隐私保护方法及检测方法 | 2022-11-21 | |
CN202211642755.2 | 一种影视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 2022-12-02 | |
CN202211578654.3 | 一种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2022-12-06 | |
CN202211556071.0 | 一种基于GHZ态的量子投票方法 | 2022-12-06 | |
CN202211671751.7 | 一种基于差分隐私的非均匀噪声添加方法及系统 | 2022-12-26 | |
2023年 | CN202310583051.0 | 基于分组漂移布谷鸟优化算法的WSN节点定位方法 | 2023-05-22 |
CN202321252540.X | 一种工程施工用钢管防护结构 | 2023-05-23 | |
CN202310608293.0 | 肿瘤切片观察装置 | 2023-05-27 | |
CN202311011283.5 | 基于生物特征密钥和立方S盒的三维医学图像加密方法 | 2023-08-11 | |
参考资料: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图书馆馆藏总量351.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57.94万册、电子图书193.36万册;生均纸质图书116册;有纸质期刊290种,电子期刊71.94万册。
渭城校区-老图书馆
学术刊物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该刊筹办于1979年,1980年正式创刊。1985年经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1年7月经出版部门审核,颁给国际标准刊号。1998、1999年先后入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2003年改为双月刊。2015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名称由《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8388,国内标准刊号CN54-1062/G。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学校标志
校名字体
藏文校名字体:沿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同志题写的校名字体。
校名字体
校徽
校徽按照国内外高校校徽所遵循的圆形结构为基本图形,标识的中心部位是由雪山、雪莲花、书本和办校时间1958组成,外围由藏英汉文校名组成,校徽以单色“藏红色”为基调,符合国际上校徽设计单色的主流趋势,并适合以标准化模式推广发布的要求,具有易识别、易推广、易制作,民族特色突出的特点。
校徽上端三角形采用了唐卡中雪山的造型,象征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借喻学校努力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高等学府;中间是图案化的雪莲与下端的书结合在一起,象征西藏民族大学在学界如一朵绽开的雪莲花,特色而又美丽;将雪山、雪莲花、书本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诠释了“爱国兴藏,笃学敬业”办学特色。
校徽
精神文化
校训
爱国、兴藏、笃学、敬业
西藏民族大学校训
办学精神
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邦锦梅朵艺术团 、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社 、翰墨缘书法协会 等社团。
2019年“秋之实”校园文化节开幕式暨学生组织招新巡礼活动
2023年“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社团嘉年华活动
2023年文学院第二届“与子同袍共兴中华”社团文化艺术节
渭城校区
渭城校区大门
秦汉校区
秦汉校区
现任领导
职务 | 名单 |
---|---|
党委书记、副校长 | 刘凯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罗旺次仁 |
党委副书记 | 次仁旺堆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史本林 |
任晓伟 | |
扎堆 | |
卞利强 | |
焦忠武 | |
次旦玉珍 | |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张宏伟 |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陈敦山 |
参考资料: (截至2024年6月) |
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 | 姓名 | 任职时间 | 备注 |
---|---|---|---|
西藏公学 | 白云峰 | 1957.7-1958.9 | - |
王静之 | 1958.11-19661 | - | |
西藏民族学院 | 王静之 | 1966.1-1966.5 | 副省级 |
汤化陶 | 1972.4-1985.1 | - | |
王静之 | 1973.12-1983.4 | 第一书记 | |
尤其翰 | 1985.1-1992.3 | - | |
邹开华 | 1992.3-1992.11 | - | |
马英林 | 1992.11-1994.10 | 藏族 | |
胡庭平 | 1995.5-1998.7 | - | |
格桑尼玛 | 1998.7-2000 | 藏族 | |
拉巴 | 2001.11-2006.9 | 藏族 | |
赤列旺杰 | 2007.04-2011.10 | 藏族 | |
刘洪顺 | 2011.10-2014.9 | - | |
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 | 杜建功 | 2014.09-2017.06 | 2015年4月28日,西藏民族学院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 |
西藏民族大学 | 欧珠 | 2017.06-2021.09 | 藏族 |
参考资料: |
学校名称 | 姓名 | 任职时间 | 备注 |
---|---|---|---|
西藏公学 | 张国华(兼) | 1957.7-1968.10 | 时任西藏工委副书记、西藏军区司令员 |
西藏民族学院 | 张国华(兼) | 1965.10-1966.5 | - |
杨东生(兼) | 1968.9-1983.10 | 藏族,省级 | |
巴桑(兼) | 1983.10-1986.12 | 藏族,全国妇联副主席 | |
群培 | 1986.12-1990.6 | 藏族,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级 | |
马英林 | 1992.4-1992.12 | 藏族 | |
次旺俊美 | 1992.12-1998.7 | 藏族 | |
石俊华 | 1998.7-2008.1 | 西藏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书记、常务副校长 | |
刘洪顺 | 2008.1-2011.11 | 曾任西藏民族学院书记 | |
洛松德青 | 2011.11-2014.09 | 藏族 | |
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 | 扎西次仁 | 2014.09-2017.01 | 纳西族 |
西藏民族大学 | 刘凯 | 2017.06-2021.09 | - |
参考资料: |
坐落在西藏民族大学团结广场上的“石榴”景观
贺信石前,学生们认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
姓名 | 简介 |
---|---|
丹增 |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著名作家,在2005、2006年接连被评为中国文化产业人物,并获2007年中国创意产业杰出贡献奖 |
巴桑 | 原全国妇联副主席,著名人物藏族文艺工作者 |
仁青丹增 | 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
布穷 | 原西藏自治区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马光华 | 原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多吉 |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2003年获得中国地质科学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8年6月14日被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评为“最美科技工作者” |
曲加 | 西藏自治区人大原副主任 |
曾忠义 | 西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 |
顿珠 | 政协西藏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 |
江措 | 西藏自治区人大原副主任 |
拉巴平措 |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
洛桑江村 |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
吴英杰 |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
白玛赤林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
参考资料: (截至2024年6月) |
时间 | 荣誉 |
---|---|
2017年12月 | 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 |
2019年12月 | 医药现代化与临床转化领军单位 |
2020年11月 | 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
2021年9月 | 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
2023年5月 | 陕西省“2022—2023年度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
2024年4月 | “学习强国”同学汇2023年度先进单位 |
2024年4月 | 2023年度渭城区全民参保先进单位 |
注:仅部分列举,截至2024年6月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上一篇 义城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