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尔多西 编辑
菲尔多西(波斯语: حکیم ابوالقاسم فردوسی توسی,拉丁化:Hakīm Abu'l-Qāsim Firdowsī Tūsī,公元940年—1020年)是广受尊重的波斯诗人,与萨迪、哈菲兹和莫拉维一起,被誉为“波斯诗坛四柱”。他最重要的作品是的民族史诗《列王纪》(شاهنامه;拉丁化:Shāhnāmé,意译“皇帝的史诗”)。
菲尔多西
但因书中鲜明的反抗异族侵略的思想,以及他和皇帝属于不同的伊斯兰教派别,皇帝拒绝接受其作品。他不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屡受迫害,不得不到处流亡,最后偷偷返回故乡。卒后,由于当地宗教首领的反对,遗体未能葬入公墓,埋在自家后院。1934年,伊朗政府为诗人建造了陵园。
列王纪
菲尔多西之墓
《王书》成书于波斯人爱国主义高涨的年代,不乏反对异族侵略与统治的思想。不仅正面颂扬了忠于祖国、保卫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勇士和英雄,而且通过谴责暴君的苛政与残忍,表达了广大人民渴望贤明君主施仁政的思想。书中生动描绘的诸多爱国勇士的群像集中体现了人民的这些理想。他们各具特色,毫不雷同,其中心人物就是古代波斯勇士的典范、民族英雄鲁斯坦姆。鲁斯坦姆生于波斯皇族、一个勇士世家。其祖父萨姆、父亲扎里都是闻名于世的勇士 。他自幼就勇猛非凡,未成年就杀死常人难以制服的妖怪——白象。长大后,在抵御外敌、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屡建奇勋,是波斯当之无愧的第一勇士。即使在年老力衰时,为了保卫祖国,以致误杀了自己从未谋面的儿子。他置身于错综复杂的内部斗争中,始终对国王忠心耿耿,面对统治者的专横妄为,他也敢于仗义执言。诗人对鲁斯坦姆几乎使用了一切赞美之词。
列王纪:勇士鲁斯塔姆
作者名称 菲尔多西
作品时间2000-8-26
《列王纪:勇士鲁斯塔姆》是200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菲尔多西。
菲尔多西
《王书》的对外传播
《王书》最早的外国文字译本是阿拉伯文本。译者班达里于1223年把其中一部分译成阿拉伯文。15世纪出现了土耳其文的散文译本。18世纪以后陆续有英、德、法、俄、意 、拉丁等文字的诗体及散文体译本问世。车尔尼雪夫斯基称赞菲尔多西是与弥尔顿、莎士比亚、薄伽丘、但丁并列的第一流诗人。俄国东方学家茹科夫斯基、英国诗人阿诺德,都根据鲁斯坦姆与苏赫拉布父子相残的悲剧创作过叙事诗。1934年,伊朗举行菲尔多西诞生千年祭大会。1990年底,伊朗又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决议,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纪念菲尔多西《王书》创作1000周年。
《王书》在中国的流传
1934年 ,中国《 文学 》杂志详细介绍了菲尔多西及其《王书》。继后,中国学者郑振铎在《文学大纲》一书中也高度评价了菲尔多西及《王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先后有中文译本《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列王记选》等问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