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僖山 编辑
僖山,又名戏山,海拔88.6米,是芒砀山主峰东部的东西走向的山,其北面为鱼山,西北为磨山,西南与保安山相望。相传西周宋国第八代君主宋僖公葬于此而得名。原山体面积较大,由于近代开山采石,四周已形成四五十米高的悬崖峭壁,山体也变得狭小,东西仅长149米,南北宽84米。僖山分布有西汉梁王墓群,已发现并发掘了三座汉代墓葬,即僖山金缕玉衣墓、王后墓和画像石墓,出土的宝贝数不胜数,僖山金缕玉衣的出土后相继在各国展出,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中文名:僖山
外文名:戏山
地理位置:河南永城芒砀山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景点级别:国家AAAAA级
占地面积:4 km²
著名景点:僖山金缕玉衣墓、僖山景区
相关景点:芒砀山、斩蛇碑、汉梁王墓群
僖山
此山海拔88.6米,原山体面积较大,由于近代开山采石,四周已形成四五十米高的悬崖峭壁,山体也变得狭小,东西仅长149米,南北宽84米。此山也属于西汉梁国王室的墓地,已发现并发掘了三座汉代墓葬,即金缕玉衣墓、王后墓和画像石墓。鉴于山体四周已成悬崖,到达山顶有很大的难度,在此对这三座墓葬作以介绍,亦期有兴趣爱好者对汉梁墓葬形制及文化的探讨提供帮助。
金缕玉衣墓
僖山金缕玉衣墓位于僖山山顶的东端,墓道开口朝东,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
墓道南北宽3米,东西长现存不足10米,平底,南北两壁峭直,系由石岩开凿而成。墓道内用条石填塞,上面刻有姓名文字。墓室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7米,南北宽近4米,高4米余,系先在山顶开凿长方形石坑,再在南北两壁用长方形石板垒砌石壁,东西两壁仍保持开凿时的壁面,南北两壁之上再用一端呈燕尾槽的石板搭扣成“八”字形。
此墓早期被盗,1986年文物工作者对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仍出土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如陶质的鼎、壶、罐、豆、瓮、钫等,铁质器具有灯、锤、镬等生活用具和刀、剑、镞兵器。铜器有鹤足灯、剑饰、鎏金熊器座、鎏金朱雀器钮、弩机等,玉器有玉璧、玉圭、板、钺、戈、玉佩、玉贝、璜、环、玉舞人、玛瑙环和水晶珠等。
僖山金缕玉衣
汉画像石墓
僖山汉墓出土白玉舞人佩
该墓的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前室四壁、墓门及门楣等部位,后室后壁和两侧室后壁刻有“十”字连环图案,墓门门楣上浮雕二龙穿璧。石门上刻朱雀铺首衔环,前室西壁为车行出骑图,图中有两辆轺车,为双轮,上有伞形车盖,乘2人,图中还有单骑7人,皆头戴高冠,身着长袍,腰束博带,其余三壁皆刻神兽,东壁有麒麟、鸟面兽身和人首龙身兽:南壁有鸟面兽、龙头虎身兽等,这些神兽姿态各异,活泼生动。
该墓画像内容丰富,珍禽异兽、二龙穿璧等反映了汉代人们心目中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思想,车骑出行反映了墓主人来世仍然能够荣华富贵,过着高官厚禄的生活。其雕刻采用剔地浅浮雕形式,即先把画像的轮廓和细部刻出,然后把空地剔掉,这种画像石既不同于南阳画像石古拙豪放,又不同于密县打虎亭画像工整细腻。画面布局匀称,线条疏密合理,粗细得当,被考古学家称之为豫东汉画像石的典型代表。它为研究汉代墓葬制度、建筑艺术、石刻画像艺术和汉代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