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父 编辑
造父,嬴姓,赵氏始祖。造父祖先大费(伯益)为白帝少昊裔孙,伯益被帝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十四世孙。周穆王时为驾车大夫。后受周穆王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遂以赵为氏。周穆王于公元前976年—前923年在位,造父应属同时期人。
古有传说,造父为助周穆王平徐偃王乱,驭八匹千里马载周穆王,自中原昆仑丘西王母处返回,一日千里。后造父以此功受封赵城。
周穆王
《史记正义》引西晋时学者谯周《古史考》称:“徐偃王与楚文王同时,去周穆王远矣。且王者行有周卫,岂得救乱而独长驱日行千里乎?”谯周认为《史记》的记载不是事实。唐人张守贞根据年表,考证出穆王元年同楚文王元年之间相差318年。
良马识途
造父是因有祖父孟增的功德,成为周穆王的亲信随臣。造父与周穆王的岁数相近,都爱收养天下名马,擅长狩猎。周穆王封造父为御马官,专管天子车舆。造父游潼关得骏马六匹,并知潼关东南山中的桃林产天下名马。当时,周天子车乘的八匹骏马,需品种统一,毛色无杂。造父得六匹名马,若献给周穆王,还少两匹。若留为已用,其品种又都优于穆王车乘之马,自感不安。于是,造父向穆王奏明原委,决定亲自入桃林寻良马,补足八匹,送给穆王。
八骏
救助穆王
西王母
徐偃王是夏朝封国,徐国君之后。据《括地志》载:“大徐城在泗州(今江苏宿迁东南)县北30里,古之徐国也”。徐偃王见周穆王与造父驱车西狩不归,趁朝纲松懈,自认为叛乱之谋,时机已到,便举兵反周,一时势不可挡。
周穆王自入瑶池,与西王母同乐,早已忘却归朝之事。造父忽见千里驹,性躁不安,料知必有事变。于是,放出一骑,任其飞驰而逝。恰巧,放出之骑,领来周王侍队入瑶池。该侍队已寻找周穆王多日,见千里驹,才知瑶池方位。周穆王得知徐偃王叛变的消息,才知自己已险失其国。立即告别西王母,登舆回朝。造父自任舆驾,八匹千里驹,如龙腾飞云,神速似的回到京城,使徐偃王遂不及防,徐军传闻周穆王乘八龙驾云而归,一夜之间,士兵逃亡近半。次日,周穆王率大军攻打徐偃王,大破之。
周穆王为了表彰造父在此役中所建的救国安邦之功,赐造父以赵城为邑(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赵氏由此得氏。因此,造父是天下赵姓的立姓始祖,也是血缘始祖。
造父学御
参见:造父学御
造父是古代的驾车能手,他在刚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时,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可是3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接皮袄。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快了,你才可以手执6根缰绳,驾驭6匹马拉的大车。”造父赶紧说:“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
造父
信使造父
周朝的第五代王周穆王和西王母在公元前993年的会面,与一个人干系重大。这个人就是周穆王的御者造父。
八骏图
于是周穆王大喜,以为善策,遂于十六年(前992年)封造父于赵地,转年十七年(前993年),命造父驾八骏之车,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
西王母知道今生相聚无望,于是硬下心肠,成了一位女王的尊严:我所居住的西土,虽然虎豹为群,乌鹊与处,可我是天帝的女儿,要守住这天帝赐予的土地,不能随便迁移。如今为了你的人民,你又要离开了,虽然吹笙鼓簧,可是我的心却像空了一样,飘飘荡荡,没有定所。你的使命是上天的瞻望,也好自为之吧。至此,两人等于诀别。而西王母超出周穆王一倍的歌唱,凄婉动人。无可奈何花落去,却没有似曾相识燕归来;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玄鸟),也因商的灭亡变成了逍遥的传说。
周穆王与西王母相遇的昆仑山,并非张骞所称、汉武帝钦定的昆仑。上古昆仑所在地,更可信的说法是济源王屋山附近,指中原的昆仑(HúnLún)丘(虚),而非西北的昆仑(KūnLún)山。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认为,周初,王屋山地区及广大晋地散居着种族不一的戎狄,而在王屋、析城两山之间,居住着一个名叫骊戎的古戎族,国君姬姓,民风粗犷豪放。造父载周穆王所到的昆仑就在今天河南济源西北的王屋山区,周穆王所见到的西王母,很可能就是骊戎一族古朴美貌的女性统治者。
造父以其御者和信使的传奇经历,变成了一颗明亮的恒星:中国天文学界以“造父一”命名著名的仙王座δ星,与类似的脉动变星一起,因此统称为造父变星。
赵姓渊源
赵姓的血缘始祖可远溯至上古东夷族首领、祖先神少昊,“少昊为黄帝之子”的说法属讹传。从文化角度的祖系算,嬴姓并非出自炎黄二帝,只是在后来的民族融合中,一定程度上血脉交融了。伯益得嬴姓,其直系十四世孙造父得赵姓,赵姓的发迹始祖赵衰(cuī)为造父的第十二世孙(此处采用赵衰为赵夙弟的说法),在位时至前622年,其两百余年后有三家分晋、赵国创立。由此可推,以造父始,赵氏已近三千年。
历史上的赵氏名人辈出。早期负盛名的,有战国时代的赵武灵王赵雍、平原君赵胜、名将马服君赵奢等; 再如,在汉朝建立了屯田制度的营平侯赵充国;唐代被大文豪韩愈聘为士子师的“天水先生”赵德;宋代开国皇帝,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朝名相赵普;以及元代的大书画家赵孟頫等等,都是为赵氏家族带来荣耀的历史人物。
造父
“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史记·秦本纪》
“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史记·秦本纪》
“帝颛顼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因以为氏。”——《姓纂》
后嗣胄裔
造父
由赵姓衍生出了訾辱氏、马氏、原氏、屏氏、主父氏(主氏)、武城氏、邯郸氏、叔带氏、冬日氏、恭叔氏、 白氏、裴氏、谷氏、梁氏、秦氏等支脉。
世系
说法一
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带(赵国始祖)—明祖—明父—公明—赵夙—赵衰—赵盾—赵朔—赵武
说法二
少昊—女修—大业(皋陶)—大费(伯益)—大廉(鸟俗氏)—三世不明—孟戏(仲衍)—三世不明—中潏—蜚廉(处父)—季胜—孟增(宅皋狼)—衡父—造父—六世不明—奄父—叔带—五世不明—赵夙—赵衰—赵盾—赵朔—赵武—赵成—赵鞅—赵毋恤—赵嘉—赵浣—赵籍—赵章—赵种—赵语—赵雍—赵何—赵丹—赵偃—赵迁—赵嘉
须注意,其中赵夙与赵衰的关系:《史记》认为赵衰是共孟之子、赵夙之孙,《世本》说二人是父子关系,而《左传》、《国语》认为赵衰是赵夙之弟。
《左传》记载赵衰,其先君之御戎,赵夙之弟也。
《史记》是司马迁根据众多史料编写的纪传体通史,由于史料庞杂,难免相互矛盾。《左传》为左丘明对鲁国历史的分年纪实,也涉及春秋列国历史,史家认为可信度很高。《国语》则分国记事,事件单独成篇,形式不同于《左传》编年史。但《国语》成书时间较早,为春秋之前各国历史典籍,与《左传》互相印证,称为信史。赵夙于周惠王十六年(前661年)生赵共孟,这一年恰好是赵夙立功受封之年。赵夙死后传位于其子赵共孟,赵共孟未成年早亡(约645年卒),卒时无子,传位于叔叔赵衰。因此,赵夙与赵衰的关系,兄弟说更为可信。
最后两位的赵迁与赵嘉是兄弟关系,赵迁为赵幽穆王。赵国亡后,赵嘉迁至代地,为代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