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皇 编辑
三皇,一说为历史时期,即“三皇时代”(公元前?年-公元前3077年),又意为人物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原始社会时期的三个杰出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即燧人、伏羲、神农(即炎帝)作为“三皇”。
后期增补的后三皇在不同文学著作中分别有不同的说法:如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庄子》《纲鉴易知录》。
谥号 | 史称 |
盘皇 | 盘古 |
天皇 | 天皇氏 |
地皇 | 地皇氏 |
人皇(泰皇) | 人皇氏 |
提皇 | 提挺氏 |
通皇 | 通姓氏 |
巢皇 | 有巢 |
燧皇 | 燧人 |
华皇 | 华胥 |
羲皇 | 伏羲 |
娲皇 | 女娲 |
庭皇 | 大庭氏 |
襄皇 | 朱襄氏 |
农皇 | 神农(炎帝) |
注:上古时代的人,大多没有名字,表中的“称呼”应该是后人所加。
三皇塑像
因为《史记》是记述的中华典史,盖三皇是口传历史,司马迁没有载入,故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未采用从三皇起,而从五帝本纪起,三皇五帝不过是后世一些人为歌功颂德把他们神话。三皇,亦称医王,又称医神。《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史记·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纪》:“天皇、地皇、人皇。”《太平御览》引《春秋纬》:“天皇、地皇、人皇。”
《风俗通义·皇霸》第一,引《春秋纬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尚书大传》:“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女娲,或曰神农。其是与非未可知也。(卷八)《辞海》合订本:“最后一说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经济生活发展情况。”其实就是原始社会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群体和个人(例如上古洪荒时代的水灾,鲧率领众人治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和怀念这些群体和个人的功绩,将他们一一神话,归类为神祇人物以供奉祭祀,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百科x混知:图解三皇五帝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按;三皇者,《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春秋纬》云∶"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为九州长天下也。"晋王嘉《拾遗记》卷九云"(频斯国)有大枫木成林"."树东有大石室,可容万人坐。壁上刻为三皇之像∶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此盖神话之三皇。其余说三皇者甚众,如《尚书大传》(清陈寿祺辑)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汉班固等编撰《白虎通》以伏羲、神农、燧人或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春秋纬运斗枢》以伏羲、神农、女娲为三皇;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等等、要难悉纪矣。
燧人氏
他的最大功绩,是“钻燧取火”、教人煮熟食物吃,延长了人的寿命。“延年益寿”这一成语,出于此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考古界在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发现了燧人氏晚期遗址,发掘出两种陶片,一种为夹沙深灰陶,一种为夹沙红褐陶。经科学考证,这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10500至9700年左右。南庄头遗址向世人公布,早在一万年前,华夏先祖已经能生产制作陶器,这是中华人种从原始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重要物证。
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被尊为燧皇,奉为“火祖”。火的发明使人类有了可以创造的温暖,对远古人类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条件,是人类群居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根源。火的发明创造了中国家文化的妊娠期。作为三皇之首,尊称燧皇的燧人氏,经过千百次试验,终于找到了钻木取火与点石击火两种方法,使中华民族的先人掌握了用火与取火技术。由于钻木取火中大多使用的是燧木,于是人们便把发明人工取火技术之人尊之为“燧”,称为“燧人氏”。远古人相信燧,跟随燧,很快便形成了以燧为首的远古人类氏族部落,这个氏族部落被后世形象地称为“燧明国”(今河南)。燧人氏还发明“陶文”,创立八索准绳圭表纪历。还发现天纲、天纪、太极印与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等。
伏羲氏
《史记》中称伏牺,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传说其生于成纪,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伏羲是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按《云笈七签》卷100辑《轩辕本纪》所云:“黄帝游华胥国,此国神仙国度也。”注:“伏羲生于此国。”可见,传说中的华胥,不仅是生伏羲的“伏羲之母”,而且还是传说时代华夏的一个国名,或者说是一个氏族、部族名。所以,诞生伏羲的华胥国,实际上就是现代民族学家们说的,实行氏族(部族)内通婚的母系氏族社会。
早期治水
在《淮南子·览冥训》这则女娲补天的传说中,女娲所断杀的巨鳌和黑龙,其实都是被华夏认定为兴风作浪、为害人民的水怪。女娲断鳌足和杀黑龙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水怪以平息水灾。所以说,她的目的就是为了平息水灾和治理水患。
考古界在河北武安磁山地区发现磁山文化与裴李岗文化正好跟伏羲女娲氏时期相一致,属同一历史时期。磁山距祭祀女娲皇宫的涉县不足百里,两地不远,磁山地区与中华始祖太昊伏羲在历史上记载的地域有着紧密联系。《纲鉴易知录》记有太昊伏羲率部落逐水草而牧,最后选择黄淮平原,草木丰茂的宛丘定居下来。事实说明,中华始祖太昊伏羲氏曾在磁山生活过,创下了世界之华夏伟业。
伏羲女娲
女娲氏
女娲是伏羲氏族凤姓部落一位大酋长的女儿,于壬寅年(公元前7759年)出生在凤州。她十六岁时,伏羲(史载女娲伏羲氏大酋长)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向她求婚,二人结成了夫妻。此后他们便住在了凤州,先后生下了四个儿子,长曰羲仲,次曰羲叔,三曰和仲,四曰和叔。
罗奉元年(前7724年),伏羲在榆中称帝,女娲仍留守凤州。
罗奉三年(己卯,前7722),伏羲以木星为主观测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以北斗九星的斗柄——“梗河”与大角、摄提、角宿(青龙第一宿)为天下春季之始。以日表八索为定表游表,确立勾股弦周天历度为三百六十度。以每月为三十六日,每年为十月,每年三百六十日。以大风雨表测八方风,定八极,四时,八节。每时九十日,每节四十五日,总共三百六十日。
罗奉四年(庚辰,前7721),伏羲首设柱下史,以管理历法和天象。首次命人在居住区外围筑墙,始为城为都;并在城中设灵台,以为祭祀中心。首次立巫政管理制度,设官分政。以龙纪官,命大庭氏为居龙氏,主管建筑;命薮魁氏为水龙氏,主管水利;命阴康氏为土龙氏,主管农牧,兼任中官黄龙氏,主管民政;命混沌氏为降龙氏,主管法律。
命昊英氏为潜龙氏,负责制造甲历;命朱襄氏为飞龙氏,负责制造书契。 罗奉五年(辛巳,前7720),伏羲以共工氏为上相,柏皇氏为下相,朱襄氏为左监,昊英氏为右监。命栗陆氏居北,为冬官,号黑龙氏;命赫胥氏居南,为夏官,号赤龙氏;命昆吾氏居西,为秋官,号白龙氏;命葛天氏居东,为春官,号青龙氏(又称苍龙氏);命阴康氏居中,为中官,号黄龙氏。罗奉六年(公元前7719年)夏天,凤州发生了大洪水。当时伏羲、女娲都住在凤州,他们组织族人乘葫芦舟逃亡到秦岭的太白山下。后来,他们在太白族人的帮助下又重建家园。罗奉十二年(公元前7713年),她与伏羲带部分族人迁居于中原的王屋山(今河南济源),在那里开辟新的领地。罗奉十五年(公元前7710年),伏羲封女娲于汝阳(今河南洛阳汝阳),统领中州。罗奉十八年(公元前7707年)伏羲去世,女娲被氏族联盟推举为帝,建都于汝阳,帝号女皇,以乙未年(公元前7706年)为女皇元年。就在这一年,女娲五十三岁。女娲即位后,对执政的一些官员进行了部分调整:
伏羲氏
女皇二年(公元前7705年),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伐共工氏。这是中国远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群体战争。双方大战的结局是共工氏失败,率部族西奔。根据泰皇史载,中国从人皇(伏羲女娲氏)开始至黄帝政权结束共分为“十纪”:一是“九头纪”,即伏羲女娲时期的兄弟九人执政。二是“五龙纪”,有兄弟五人分而为政,名为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三是“摄提纪”,共五十九姓治天下。四是“合雒纪”,以三姓治天下。五是“连通纪”,以六姓治天下。六是“叙命纪”,以四姓治天下。七是“循蜚纪”。八是“因提纪”。九是“禅通纪”。十是“疏仡纪”。自“九头纪”至“叙命纪”,共传八十三个政权。“循蜚纪”,以昊英氏、有巢氏与葛天氏为主,人们开始造巢农耕。“因提纪”,以阴康神农氏与无怀神农氏为主。“禅通纪”终于炎帝神农氏。“疏仡纪”则始于黄帝轩辕氏。
——摘自《古史小说》
神农氏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这跟神农氏时期相一致的。仰韶文化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衰落期到父系社会早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它主要是一个父系社会。成年男女合葬墓、成年男子与小孩合葬墓,以及大量小型房址,说明一夫一妻制家庭日趋增多并占据统治地位;“灰坑葬”说明非自由民(奴隶)的存在。体现男性生殖器崇拜的陶(石)祖、男根图,以及表现“贵族的感情”的遗迹、遗物,则是父权与君主(世袭酋长)统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种种迹象表明,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早期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中期则普遍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历史典故*昊英、有巢氏与葛天氏(循蜚纪)
规辛(公元前5919-前5847年):女,姓风,名规辛,号昊英氏。于公元前5883年在昊城(今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西南英豪镇)出生,立都于遂平(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为中原黄河流域大氏族联盟时代第84任帝。属于伏羲女娲大氏族昊英氏执政的首任酋长帝。在浑敦氏帝茜河的晚年,天下大旱。公元前5884年冬天,帝茜河病逝。在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原始共产制,酋长帝茜河的陵墓和普通的平民一样。茜河死后,大氏族联盟各部落酋长联合罢免了混沌氏的执政权,推举酋长规辛为帝。规辛即位时,帝都象城旱情极为严重,部落无法生存下去。规辛和大臣们及各部落大酋长商议决定把帝都迁回大湖的遂城(今宿鸭湖),遂城曾是大伏羲氏族柏皇氏首任帝伏显所建的帝都。
随后的金乌(公元前5876-前5803年)继位,女,姓风,名金乌,号昊英氏。中国大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85任帝。起讫掮师是男青年,姓风,名掮师,号昊英氏。公元前5722年,中原大氏族联盟政权选定掮师为第86任帝。掮师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一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掮师四十年(戊午,前5763),享年七十二岁。遗体葬在遂城南伏羲帝陵。掮师死后,联盟各部落大酋长联合推举伏羲氏的大酋长雪河为帝。
有巢氏
罗秦(公元前5711-前5649年):男,姓风,号有巢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89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有巢氏执政的二任帝。在位起讫:公元前5682——前5649年。罗秦三十三年(壬子,公元前5649年),年63岁的帝罗秦卒,其遗体葬在卧牛山伏羲帝陵(今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东南)。葛天氏大酋长风诰继位。葛天氏继任中华氏族联盟盟会的氏族部落领群。
考古考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和县猿人遗址、银山智人遗址和凌家滩遗址相继发现,巢湖流域被公认为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打破了长江和巢湖流域被认为不可能是人类发源地的历史论断。距今约30万年的和县猿人、约20万年的银山智人和5500年~5300年凌家滩遗址,印记了人类祖先从猿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的进化历史,展示了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期人类创造的古代文明,包括有巢氏所开拓的原始时代由穴居进入巢居的文明时代。而凌家滩遗址自1985年被发现,经过文物考古部门的五次大规模发掘。经遥感测定,凌家滩遗址的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发现了大型祭祀,红陶块砌成水井和建筑遗迹,以及墓葬和大量的玉器、石器和陶器,足以佐证,凌家滩遗址是已存在政、军、神三权的有巢氏聚落中心。
炎帝神农氏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2.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中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3.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4.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5.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6.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皇甫谧《帝王世纪》
由母系社会逐步向父系社会转变过程中衍生许多氏族姓氏。如:巨灵氏(钜灵氏)、九头氏、居方氏、句强氏、礁明氏、涿先氏、钩陈氏、黄神氏(提挺氏)、巨神氏、犁灵氏、大隗氏、鬼騩氏、弇兹氏、泰逢氏、冉相氏、盖盈氏、大敦氏、云阳氏、巫常氏、缁衣氏、泰壹氏(著名的有东皇泰一)、空桑氏、神民氏、倚帝氏、次民氏、皇次氏、豗鬼氏、浑敦氏、东户氏、皇覃氏(通姓氏、离光氏)、启统氏、吉夷氏、几渠氏、豨韦氏、有巢氏(大巢氏)、庸成氏、西陵氏、有姺氏、燧人氏、伊耆氏、仇夷氏、握登氏、弇兹氏、司城氏、金提氏、乌明氏、视默氏、纪通氏、宿沙氏、仲起氏、有邰氏、阳候氏、雷泽氏、盘瓠氏、俞附氏、东扈氏、少西氏、魁隗氏、仓颉氏、华阳氏、青阳氏、容成氏、陈丰氏、骊畜氏、句望氏、脩鱼氏、穷桑氏、终黎氏、白冥氏、有易氏、斟寻氏、斟戈氏、共工氏、祝融氏、阴康氏、女娲氏、无怀氏、葛天氏、混沌氏、骊连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有虞氏、赫胥氏、尊卢氏(宗卢氏)、祝和氏、昊英氏、神农氏(朱襄氏,也叫烈山氏)、方雷氏、有莘氏、有仍氏、有鬲氏、有缯氏、封稀氏、有苏氏、有穷氏(著名的有后羿)、有扈氏、有娇氏、有崇氏、有男氏、蜀山氏、四川盘地的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华东地区的涂山氏、防风氏等等。她们一般以地方或格物性质来命名所在的氏族群名。也可看出当时各部氏族内已有严密组织架构。在历史长河中,神农氏的农耕文化与彩陶工艺体现远古中华文化发展趋势,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奠基人。
三皇之前,氏不是普通人随便享用的。它是由上级(女性族长)给下级贵族身份的标志。随着更多男性在社会上有更多作用与地位,附于〞男子称氏〞,也是母系社会的附属品称。其中又以祝融氏、阴康氏、无怀氏、葛天氏、栗陆氏、混沌氏(浑敦氏)、骊连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伏羲氏、赫胥氏、尊卢氏、昊英氏、有虞氏、神农氏等世称“大氏族”为领导氏族,并衍生中国上古九大母系姓氏:妊、姬、姜、姒、妘、妫、姚、姞、嬴。按史记所载,远古大氏族帝王世系演易渐变图:女娲伏羲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华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约公元前5803年)-----→有巢氏(神农氏)-----朱襄氏(神农氏)-----→葛天氏(神农氏)-----→阴康氏-----→无怀氏-----→神农氏(炎帝)-----→五帝→夏朝君主(颛顼的嫡系后裔,如:大禹、姒启、……)
(2)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白虎通义》)
(3)天皇、地皇、人皇(《太平御览》)
(4)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5)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义》)
(6)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记》)
(7)伏羲、神农、黄帝(《三字经》)
(8)盘古、女娲、伏羲(民间传说)
(9)伏羲、神农、黄帝(《帝王世纪》)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云:“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为九州长天下也。”晋王嘉《拾遗记》卷九云:“(频斯国)有大枫木成林”,“树东有大石室,可容万人坐,壁上刻为三皇之像: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此盖神话之三皇。其余说三皇者甚众,如《尚书大传》(清朝陈寿祺辑)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汉班固等编撰《白虎通》以伏羲、神农、燧人或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春秋纬运斗枢》以伏羲、神农、女娲为三皇;晋朝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唐朝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等等。参见“五帝”。
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
纵观上述关于三皇的多种说法可见,中国远古时代的“三皇”是一个不确定的说法。在所有关于“三皇”的说法中,所有涉及“三皇”的人物,都在中国远古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着重大影响。但是,第一种和第三种说法实际上是泛指,而不是具体所指,或者说是指神而不是指具体的人。在其他说法中,基本上每一种说法都有伏羲、神农二个人物,将他们列为三皇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其他人物中,各人都有非常突出的特点,都有非常突出的贡献,任何一人都是有资格列入三皇的。但是,女娲是华夏的的创世女神,地位应当在三皇之上。祝融、共工是炎黄时期以后的人物。从列三皇的初衷看,三皇的时代应该早于五帝,即应早于黄帝轩辕氏。而祝融、共工不符合这个条件,也应排除在三皇之外。那么,剩下的最适宜列入三皇的就只有燧人了。将燧人、伏羲、神农列为三皇,可以说是最恰当的。将燧人、伏羲、神农列为三皇,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燧人时期,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人们的饮食从过去的生吃进步到熟食,人的体质也得到相应提高。
在伏羲时期,人们从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解决了血缘婚带来的种族退化的问题,中国也由此逐步从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而神农时期,人们学会了种植与养殖,从过去的狩猎采集过渡到农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作为中国上古时代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三个代表人物,把他们列为三皇,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应该的 。钻木取火: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
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 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人工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母系氏族女王,叫做“燧人氏”。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伏羲
神农尝百草:有一天,神农在采集奇花野草时,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斜躺休息。一阵风过,似乎闻到有一种清鲜香气,但不知这清香从何而来。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叶子冉冉落下,这叶子绿油油的,心中好奇,遂信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索性嚼而食之。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律,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好生奇怪。于是再拾几片叶子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树木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叶、花果而归。以后,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神农
神农氏
黄帝塑像
炎黄结盟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许多发明创造,像造宫室、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这些当然不会是一个人发明的,但是后来的人都把它记在黄帝帐上了。传说黄帝有个妻子名叫嫘祖(léi zǔ),亲自参加劳动。本来,蚕只有野生的,人们还不知道蚕的用处,缧祖教妇女养蚕、缫丝、织帛。打那时候起,就有了丝和帛了。黄帝还有一个史官仓颉(cāng jié),创制过古代文字。我们没有见到过那个时期的文字,也没法查考了。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分推崇黄帝,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后代的人还在陕西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造了一座“黄帝陵”。
伏羲
女娲补天
有巢氏
三皇之首燧人氏(燧皇)
这一时期,在位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有:
天皇氏:简称天皇
地皇氏:简称地皇
人皇氏:简称人皇
有巢氏:尊称巢皇
燧人氏:尊称燧皇
华胥氏:简称华胥
伏羲氏:尊称羲皇
女娲氏:尊称娲皇
神农氏:尊称农皇,即:炎帝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