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旦 编辑

秦汉时的一种刑罚名

城旦城旦

城旦,是秦汉时期的一种刑罚名,后以指流放或徒刑。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城旦

拼音:chéng dàn

释义:秦汉时的一种刑罚名,后以指流放或徒刑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解释

编辑
1.秦汉时的一种刑罚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秦服四年兵役,汉确定其刑期为五年,夜里筑长城,白天防敌寇(站岗)。后以指流放或徒刑。 2.城旦书的省称。 3.鸟名。

出处

编辑
《史记·秦始皇本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裴骃集解:“如淳曰:《律说》‘论决为髡钳,输边筑长城,昼日伺寇虏,夜暮筑长城’。城旦,四岁刑。”

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公(袁可立)乃少年盛气,以(锄)奸为己任。司空城旦之牒,一成于手。”

下一篇 卜筮

上一篇 陵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