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鹄之志 编辑
鸿鹄之志(拼音:hóng hú zhī zhì)是一个成语,成语最早出自《吕氏春秋·士容论》。
鸿鹄之志指天鹅有飞跃千里的志向和能力,比喻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偏正式结构;名词性;主要用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中文名:鸿鹄之志
拼音:hóng hú zhī zhì
近义词:雄心壮志、胸怀大志
反义词:碌碌无为、胸无大志
出处:《吕氏春秋·士容论》
注音字母:ㄏㄨㄥˊ ㄏㄨˊ ㄓㄧ ㄓㄧˋ
语法结构:偏正式
语法属性:作主语、宾语
《吕氏春秋·士容论》: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
衍生典故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之志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因强烈表达了绝不屈从命运安排的意思,而广为流传了千百年。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鸿鹄之志”。
陈胜对自己的遭遇一直愤恨不平,可不幸的事情又落到了他的身上。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征调住在黑门左边的平民去屯守渔阳,他们一行一共是九百人。这九百人被征集到一起后,陈胜、吴广被指定为屯长,由两名身佩利剑的凶狠的军官押送,没日没夜地拼命向渔阳方向赶路,生怕耽误了规定的日期。
陈胜吴广起义
两个人商量了一阵子,吴广认为陈胜说得有道理。人们当时都非常迷信,想要世家号召群众起来造反,除了借助扶苏和项燕的名义以外,还得用装神弄鬼一类的办法,取得群众的信任。他们决定试试看。第二天,伙夫上街买鱼回来,剖鱼的时候,在鱼肚子里发现一块绸子,绸子上用朱砂写着“陈胜王”三个大字。大伙儿一下子就传开了,都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旨意原来陈胜是真命天子呀!到了晚上,忽然有人看到破庙那边的草木丛中,忽明忽暗地闪烁着鬼火,并且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狐狸的叫声:“大楚兴,陈胜王”,“大楚兴,陈胜王”。这事让大伙儿又害怕,又奇怪。狐狸怎么会说人话?莫非是狐仙,也知道陈胜是个真命天子,向人们来报信了!第二天清早起来,大伙儿都跑来看陈胜,越看越觉得他长得的确与众不同,是个真命天子的相貌呢陈胜、吴广利用迷信,在群众中造成了成为领袖人物的舆论。
陈胜把押解他们的官员杀了,接着,把兵士们召集起来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里注定的吗!”就这样,在生死攸关之际,陈胜、吴广发动反秦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大泽乡燃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烽火。
成文用法
鸿鹄之志指天鹅有飞跃千里的志向和能力,比喻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偏正式结构;主要用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运用示例
唐·卢肇 《鸜鹆舞赋》:“况乃意绰步蹲,然后知鸿鹄之志,不与俗态而同尘。”
宋·陆游《庵中杂书》诗:“辍耕壠上鸿鹄志,长啸山中鸾凤音。”
郁达夫《己未秋应外交官试被斥仓卒东行返国不知当在何曰》诗:“燕雀岂知鸿鹄志,凤凰终惜羽毛伤!”
“鸿鹄之志”与“雄心壮志”皆有志向远大的意思,区别是“鸿鹄之志”仅含有志向宏大之意,“雄心壮志”除了含有志向宏大之外,还有雄心勃勃之意。其次,“鸿鹄之志”是比喻性,“雄心壮志”是直述性。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