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编辑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拼音:chǔ suī sān hù,wáng qín bì chǔ)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少数几户人家)指楚国就是只剩下几户人家,仍然能灭掉秦国。后用以表示弱小的被压迫者战胜强大的压迫者的决心和勇气。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中文名: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拼音:chǔ suī sān hù,wáng qín bì chǔ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注音字母:ㄔㄨˇ ㄙㄨㄟˉ ㄙㄢ ㄏㄨˋ,ㄨㄤˊ ㄑㄧㄣˊ ㄅ一ˋ ㄔㄨˇ
语法结构:复句式
语法属性:作宾语、定语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确定陈胜已死之后,为了增强起义军内部的凝聚力,决定“召诸别将会薛计事”,这就是楚汉之争历史上著名的“薛城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七十岁的名士范增做了发言,对项梁提出了立楚后的建议:“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南公称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其意是说,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民众至今还怀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怀王,因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是有道理的。而陈胜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情绪和力量,导致其势不能发展。接着,范增论证和提出了反秦的策略,他认为项梁渡江以来,楚地将领纷纷前来依附,就是因为项氏世代为楚将,人们以为他能复立楚国社稷。
范增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应该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的后裔。项梁等人毅然接受了范增的提议,于是到民间去寻找楚王的后代,结果找到了一个“民间为牧羊人”的年轻人,据说他是当年楚怀王的孙子,于是“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望也”,而且还为这个新楚怀王定了国都。
成文用法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指楚国就是只剩下几户人家,仍然能灭掉秦国。后用以表示弱小的被压迫者战胜强大的压迫者的决心和勇气。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宋·辛弃疾《九议·其九》:“方怀王人秦时,楚人之言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五:“夫以怀王之死,楚人尚且悲情不已,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语,况六百年仁恩之所海漉者蔑!”
田汉《丽人行》一场:“抗战七年了,敌人愈战愈弱,我军愈战愈强,虽然失去了一些土地,但是人心始终是我们的。古人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柳亚子《济南惨案纪念日感赋序》:“今美帝国主义继日而兴,控制东京、汉城以及马尼拉,声势汹汹;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金元帝国之梦,岂久长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