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 编辑

汉语词语

鬼神鬼神

鬼神,汉语词汇。拼音:guǐ shén 鬼与神是不同的生物状态。鬼神往往是无法看到的,但可以通过祈祷、祭祀等等方式沟通。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鬼神

外文名:Spirits

拼音:guǐ shén

注音:ㄨㄟˇ ㄕㄣˊ

释义

编辑
鬼与神的合称。泛指神灵、精气。偏指鬼;死去的祖先。指形体与精灵。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出处

编辑
《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

例句

编辑
1、鬼与神的合称。

《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孔颖达疏:“鬼神得其飨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飨食也。”

《史记·孝武本纪》:“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

唐 韩愈《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

《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张守节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

《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

《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矣,何蜀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

《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唐玄宗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

《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韩康伯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程颐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张子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

《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下一篇 讹传

上一篇 石柱记笺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