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楚墓 编辑
长沙楚墓位于长沙市,长沙楚墓近几年出版了不少有重要学术意义的考古报告,其间最突出的一部,即由高至喜先生主持,湖南省及长沙市考古学者编著的《长沙楚墓》。
中文名:长沙楚墓
外文名:Changsha Chumu
ISBN:9787501011827
作者:湖南省博物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长沙的考古工作,始于建国初。在其以前,长沙地区众多而且内涵丰富的古墓,竟成了“土夫子”专霸的利薮。鉴于这里被发现文物的意义重大,考古学家们一边清理已被扰动、破坏的墓葬,一边根据既有线索,开辟新的发掘场地。长沙考古工作的成绩显著,不久编成的《长沙发掘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楚墓,这为后来的楚文化考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光阴流逝,长沙楚墓的发掘、整理和研究,经过半个世纪,一直绵延至今,未曾中止,而且重要的发现层出不穷,成为全国长期进行的考古项目之一。说起湖南考古工作,首先必想到长沙楚墓。在长沙楚墓的发掘研究中,涌现了一批学术带头人。曾任湖南省博物馆馆长多年的高至喜先生,自考古训练班毕业即参加考古发掘工作,经验丰富,识见精博。由他带头组织撰写的这部总结性的《长沙楚墓》,自然是非常恰当的。
楚文化之所以广受重视,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是这种文化所表现的绚丽多彩的文化面貌。中国的种种古代文化,有的比楚文化年代更古运,有的比楚文化分布更广袤,但是它们的遗物每每不像楚文化这样保存良好。这是由于楚文化存在的地区,地下的环境更适于文物的保藏,特别是楚墓的埋葬方式,使大量易于损毁的文物得以存留。这样,我们就在楚墓里看到无法于其他地区获见的种种遗物,窥见当时文明是怎样进步发展。这正好像在埃及考古中,如果没有图坦哈蒙墓这样的发现,便难于认识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文明全貌。
漆器和丝织品
读《长沙楚墓》,可以知道好多质地不易保存的文物是在这里发现的,例如漆器和丝织品。在长沙文物出现以前,东周的漆器、丝织品完全是空白。通过长沙出土品的研究,人们不仅了解了楚国在这两方面的技术造诣,而且赏鉴到楚人的艺术水平,在艺术史中开辟了新的领域。
帛画
出土文物图册
与丝织品有关的,还有帛画。迄今所见楚国帛画,有长沙陈家大山、子弹库出土的,技艺精绝,久为人所惊叹。子弹库墓在1942年还出有著名的楚帛书,完整的一件已有许多学者论述,其余的碎片近年也经整理。可惜这批帛书除个别碎片外都流藏异国,我们希望早日能全部发表。
竹简
楚国的竹简也是首先在长沙发现的。50年代在五里牌、仰天湖、杨家湾出土的简,是现代人们所能目睹的最早的几批楚简。楚帛书和楚简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楚文字的研究,而楚文字的研究又成为作为中国古文字学一大分支的战国文字研究的切人点。附带说一下,现今已见最早的毛笔实物,是在长沙左家公山出土的楚笔。笔和简帛一样,在地下是不容易保存的。
长沙楚墓发掘,还纠正了不少海内外学术界流行的观念,例子之一是铜镜。楚镜富于艺术特点,以往多出于寿县一带楚墓,外国学者名之为“淮式镜”。在长沙楚墓发现之后,才知道长沙所出类型与数量更多。
长沙是楚国南部的重要都邑,扼居通向南海的通道。这里的文化,与郢都所在的湖北荆沙地区、寿春所在的安徽寿县一带,虽有小异,大体却相共同。这里的楚墓,发掘时间最久,数量特多,适宜作为楚文化的标尺。《长沙楚墓》的分期工作,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做到更为准确详细。这对于整个楚文化研究,无疑是一项重大的贡献。
在东周时代的历史上,楚国有十分显著的作用。通过考古研究,也可以看到楚文化在空间上与时间上均有巨大影响。周初封楚,楚人本在中原文化影响之下,然而楚与中原长期抗衡,在文化上的特性始终突出。东周的楚文化,沿江而上,影响深入巴蜀;顺江而下,又及于江南,并与越文化接触交错。其影响范围所至,几乎有国家之半。到了汉代,由于汉朝君臣多出于楚,楚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汉代很多文化因素,溯其来源,常能在楚文化中找到,实在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只是专门研究楚文化的读者,凡有兴趣于中国古代文明的,都能从《长沙楚墓》一书获益。
《长沙楚墓》的发掘和研究,还会继续下去,但是20世纪这方面的工作,已由高至喜等先生的这部《长沙楚墓》做了很好的综合,对于新世纪的楚文化考古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