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帛书 编辑

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文物

楚帛书楚帛书

楚帛书又称楚缯书,内容共分三部分,即天象、灾变、四时运转和月令禁忌,其内容丰富庞杂,不仅载录了楚地流传的神话传说和风俗,还包含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方面的思想。在文字四周绘有12个怪异神像,帛书四角有用青红白黑四色描绘的树木。 内容大意是: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由与契来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橪,老四叫墨干。

一千数百年以后,帝俊生出日月。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还造了天盖,使它旋转,并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天盖。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极。人们都敬事九天,求得太平,不敢蔑视天神。帝俊于是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

后来共工氏制定十干、闰月,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一日夜分为霄、朝、昼、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楚帛书

所属年代:战国中期晚段

出土地点: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

长:38.76cm

宽:47cm

简介

编辑

楚帛书楚帛书

就帛书的书法艺术而言,其排行大体整齐,间距基本相同,在力求规范整齐之中又现自然恣放之色。其字体扁平而稳定,均衡而对称,端正而严肃,介于篆隶之间,其笔法圆润流畅,直有波折,曲有挑势,于粗细变化之中显其秀美,在点画顿挫中展其清韵,充分展示作者将文字艺术化的刻意追求。

帛书的画像列于文字的四围,先以细线勾描,然后平涂色彩,看似漫不经心随意绘出,却将12个神录描绘得姿态各异,活灵活现,他们或立或卧,或奔走或跳跃,个个栩栩如生。同时所绘神灵像又显示出很强的写实性,如一些神像身上的斑纹,描绘得细致真切,仿佛从虎豹身上揭来。特别是帛书四周所画的树木,随物赋形,繁枝摇曳,依像图貌,茂肚婆娑,可谓用笔之工、描绘之细分毫不爽。楚帛书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珍品,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出土地点: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

外形尺寸:帛书长38.76cm,宽47cm

制作年代:战国中期晚段

四季神像

编辑
楚帛书是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地方的楚墓中被盗掘出土,后来此书流入美国,一度寄存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旋经古董商出售,现存放在华盛顿的赛克勒美术馆,成为该馆的“镇库之宝”。这是一幅绘在略近长方形(47×38.7厘米)的丝织物上的彩色书画,东、南、西、北四边环绕绘有春、夏、秋、冬四季十二月的彩色神像,并附有“题记”,在四边所画神像的中心,写有两篇配合的文章,一篇是十三行,另一篇是八行,行款的排列相互颠倒。

十二月神像的“题记”,载有十二月的月名和每月适宜的行事和禁忌,末尾载有每个月神的职司或主管的事。所有十二月名,和《尔雅·释天》所载基本相同,帛书和《尔雅》所载月名,字有不同的,读音都相同,该是音同通用。这十二个月名,是战国时代楚国常用的,例如《离骚》所说:“摄提贞于孟陬兮”,“孟陬”即指孟春正月。《尔雅》邢昺的疏,只说是“皆月之别名”,并说:“其事义皆未详通,故阙而不论。”清代学者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依据字义所作的解说,都无确切依据,并不可信。从帛书所载每月“题记”看来,这十二个月名该来自十二月神之名。所有每月“题记”的末尾,都有三字用以指明这个月神的职掌或适宜的行事。值得注意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最后月份都载有这个月神的职司,如三月“秉司春”,六月“叔司夏”,九月“玄司秋”,十二月“*司冬”,而其他月份不同,只记有这个月神的主要执掌,如二月“女此武”,因为此月“可以出师”;又如四月“余取(娶)女”,因为此月可以“取(娶)女为邦□”。据此可知,十二月神像中,每季最后月份之神,既是主管此月之神,同时又是职司此季之神。秉、*(且)、玄、*(涂),该即职司春、夏、秋、冬四季之神。

楚帛书中间八行一段,讲的是创世神话,说雹戏(即伏羲)所生四子,“长曰青□榦,二曰朱□兽,三曰翏黄难,四曰□墨(黑)榦”,就是“秉”、“*”、“玄”、“*”四个四时(四季)之神。这样以四时之神与四方、四色相配合,原是先秦时代流行的学说和风俗。《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十二纪》,就记载有五帝、五神和四时、四方、五色、五行、十日等配合的系统。

《月令篇》这样把许多事物归纳到五行系统之中,是逐步发展形成的,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以五神配合五行之说,春秋时代晋太史蔡墨已说到(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以五神配合五行、四方、五色、五虫之说,春秋时代也早已存在,如虢公作梦,在宗庙中见到“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召来史嚣占卜,据说这是天之刑神蓐收(见《国语·晋语二》)。五帝配合五行、四方、五色之说,也早已存在,如秦襄公自以为“主少嗥之神,作西畴,祠白帝”;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在栎阳作畦畴,祠白帝(见《史记·封禅书》)。四方和十日、五色相配之说,战国初年也早已有了,如《墨子·贵义篇》说上帝以甲乙日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日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日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日杀黑龙于北方。

《月令篇》这个五神配合四时、五行、四方、五色的系统虽然历史很悠久,中原地区普遍流行,但是其他地区也还流传着不同的配合系统,如《山海经·海外经》,就以句芒、祝融、蓐收和禺强配合东、南、西、北四方,这样以禺强为北方之神是和《月令》以玄冥为北方之神不同的。《管子·五行篇》说:“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辨于东方,得祝融而辨于南方,得大封而辨于西方,得后土而辨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这样以奢龙、祝融、大封、后土配合东、南、西、北四方,是和《月令》系统很不同的。楚帛书所载四季神像和四方、四色、五行的配合,和《月令》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楚帛书原文

编辑
长沙子弹库战国木椁墓出土的楚帛书

甲篇:

隹十又四月,则赢绌不得其当。春夏秋冬,□有□常。日月星辰,乱逆其行。赢绌逆乱,卉木亡常。是谓妖,天帝乍殃。天鼓将作汤,降于其〔四〕方。山陵其堕,有泉氒汝(汩)。是谓悖,悖岁□。月肭,月吉。吉□□有电芒,雨土。不得其参职,天雨□吝。是逆月闰之勿行,一月、二月、三月。是谓逆,终亡。奉□□其邦,四月、五月。是谓乱纪亡,□朢。亓(其)岁,西国有吝。如日月既乱,乃有爽惪。东国有吝,天下乃兵。□于其王,凡岁惪慝。如□□□,隹邦所□妖之行。卉木民人,以□四践之常。□□上妖,三时是行。隹惪慝之岁,三时□□。继之霈降,是月以数。拟为之正,唯十有二月。隹悖惪慝,出自黄渊。土父亡□,出内(入)〔空〕同。乍其下凶,日月皆乱。星辰不炯,日月既乱。岁季乃□,时雨进退。亡有常恒,恐民未知。拟为则,母动群民以□。三恒堕,四兴爽。以乱天常,群神五正四兴失祥。建恒怀民,五正乃明。百神是昌,是谓惪慝。群神乃惪,帝曰繇。敬之哉,母弗或敬。隹天乍福,神则格之。隹天乍妖,神则惠之。钦敬隹备,天像是则。咸隹天□,下民之戒。敬之母忒,民勿用□□百神。山川澫谷,不钦敬行。民祀不歆,帝将繇以乱逆之行。民则有嗀亡,有相扰。不见陵□,是则爽至。民人弗知岁,则无攸祭。□则□民,少有□,土事勿从,凶。

乙篇:

粤古 包虚,出自口雬。居于颻□,氒田渔渔。口口口女,梦梦墨墨。亡章弻,□□水□。风雨是於,乃取虚□□子之子。曰女呙,是生子四口。是襄天践,是格参化。废逃,为禹为契。以司堵,襄晷天步。途乃上下朕断,山陵不疏。乃命山川四海,□寮气豁气。以为其疏,以涉山陵。泷泔渊澫,未有日月。四神相隔,乃步以为岁。是隹四时,长曰青榦。二曰朱单,三曰黄难。四曰墨榦,千有。日月允生,九州不平。山陵备泆,四神乃乍。至于覆,天方动。扞蔽之青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思敷,奠四亟(极)。曰非九天则大泆,则母敢斁天灵。帝允乃为日月之行,共工夸步。十日四时,□□神则闰。四时母息,百神风雨。震禕乱乍,乃□日月。以转相□息,有宵有朝。有昼有夕。

丙篇:

取于下, 曰取。鳦则至,不可以□杀。壬子丙子凶,乍□北征。帅有咎,武□□其敮。如此武,曰如。可以出师筑邑,不可以嫁女取妾。不兼得不憾。秉司春,〔曰:秉〕□□。……□畜牲分□□。余娶女, 曰余。不可以乍大事,少杲其□。□龙其□,娶女为邦疑。好出陼, 曰好。盗帅□得以匿,不见月才在□□。不可以且祀,凶取。□□为臣妾。虘司夏。 曰虘,不可出师。水师不□,其□(出)其覆。至于其□□,不可以且。仓莫得,曰仓。不可以川□,大不顺。于邦有盗,入于上下。臧圶□,曰〔臧〕。不可以筑室,不可以□。□ 不复,其邦有大乱。娶女凶。玄司秋, 曰玄。可以筑室,□□□司。□□□乃□,□□□。阳□羕,曰阳。不毁事,可以□□折除。去不义,于四□。姑分长,曰姑。利侵伐,可以攻城。可以聚众,会诸侯。刑首事,戮不义。涂司冬,曰涂。不可以攻……,□□□□□□□……。”

帛书周围配合文字而附有十二个怪异月徽图象,四角还绘有植物枝叶图形作装饰。

下一篇 出土文物

上一篇 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