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山 编辑
涂山是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的山峰,淮河东岸,与怀远县境内荆山隔河对峙。
相传早在4000多年前大禹就在此劈山导淮,并娶涂山氏为妻(中国第一代封建帝王启的母亲),于此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
中文名:涂山
外文名:TU SHAN
又称:东山
海拔:338.7 m
史载“夏之兴也以涂山”,4000多年前大禹就在此劈山导淮,召会诸侯,娶妻生子,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美丽传说,成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87年,涂山—白乳泉风景名胜区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涂山景区为涂山—白乳泉风景名胜区中主要景区,以禹王宫为中心,有启母石、台桑、圣泉、荆山峡、歇马亭、朝禹路等30多处景点。
涂山
安徽省 涂山风景区位于禹会区西部和怀远县东南部,雄踞两山三河,即涂山、荆山、涡河、天河和淮河,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8397亩,人口1.3万。风景区辖上洪、下洪、杜郢,孙郢、涂山、陈郢、韩郢、冷水七个行政村和白乳泉景区, 2004年6月,怀远县为开发旅游资源,特设立涂山风景区管委会,为副县级单位,直属怀远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2013年9月,省政府同意将将怀远县城关镇所辖上洪、下洪、杜郢、涂山、陈郢、韩郢、冷水7个村划归蚌埠市禹会区秦集镇管辖。
涂山风景区文化积淀深厚。四千多年前,大禹借助与涂山氏女的联姻,劈山导淮、召会诸侯,娶妻生子,在涂山风景区留下了荆山峡、禹王宫、禹墟、上下洪等众多人文遗迹。主要人文景观有:禹王庙、望夫石、启王庙、白乳泉、圣灵泉、玉液泉、卞和洞、白狐洞、凤凰池、三皇庙(今为三圣寺)、荆山古城遗址、四眼井、白龙井等
禹王宫:亦称禹王庙、涂山祠,是祭祀大禹和古之神圣母、夏人之先妣“涂山氏女”之地。位于怀远县城东南,淮河东岸的涂山之巅。据《名胜志》唐袁思邈记载:“汉高祖过涂山,命立启王庙,以镇荆山。立禹王庙,以镇涂山。”由此可知,禹王宫始建于公元前195年。
《左传·哀公七年》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怀远县志》载:涂山,亦名当涂山。涂、荆二山原为一体,后经断裂切割和流水冲刷遂分隔河夹峙两山,形成淮河上著名的小三峡之一。
山体近似圆形,面积12平方公里。
海拔338.7米,周23公里,为全县最高点。由混合花岗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组成。
自然景观有卧仙石、旷览石、台桑石、候人石、安邦定国石、青龙白虎石、圣泉、灵泉、白狐洞等50余处;为淮上游览胜地。
《左传·哀公七年》:“ 禹合诸侯於涂山 ,执玉帛者万国。” 杜预注:“ 涂山在寿春东北。”《史记·夏本纪》:“予辛壬娶涂山 ,辛壬癸甲, 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 司马贞索隐:“ 皇甫谧云‘今九江 当涂有禹庙’,则 涂山在江南也。”参阅《太平寰宇记·濠州》。
西周中期,周穆王曾在涂山(今属安徽蚌埠禹会区)会见诸侯,称涂山之会。
唐柳宗元在《涂山铭》中礼赞:“涂山岩岩,界彼东国。惟禹之德,配天无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