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言不讳 编辑
直言不讳(拼音:zhí yán bù hu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房玄龄《晋书·刘波传》。
直言不讳(讳:避忌,隐讳)指无保留地、坦率地谈出事实、意见或感情;形容一个人说话直爽,毫无隐瞒。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定语、状语。
中文名:直言不讳
拼音:zhí yán bù huì
近义词:直抒己见、心直口快、单刀直入
反义词:隐晦曲折、旁敲侧击、隐约其辞
出处:《晋书 刘波传》
注音字母:ㄓㄧˊ ㄧㄢˊ ㄅㄨˋ ㄏㄨㄟˋ
语法结构:联合式
语法属性:作主语、定语、状语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直言不讳”。
急报传到朝廷,晋孝武帝立即派冠军将军刘波率8000人马驰救襄阳。刘波率军赶到离襄阳50里处,军探报告前秦集结在襄阳的兵力有17万人,他权衡双方力量对比,认为无法救援,于是不再前进。朝廷认为刘波救援不力,免去了他的冠军将军之职。
公元383年,东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此,孝武帝命令熟悉北方情况的刘波坐镇北方,统督淮北各军。这时刘波正患着重病,接到皇帝诏书后,觉得以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去北方改变动乱的局面,实在是无能为力。他考虑到自己不久于人世,决定上一道奏疏。他在奏疏中写道:“我想起本朝开国的历史,联想起如今的国事,所以不顾自己放肆和愚妄无知,直爽地、毫不忌讳地把话说出来(臣鉴先微,窃惟今事,是以放肆狂瞽,直言无讳)。”接着,刘波建议孝武帝应怎样治理好国家,怎样使用人才等。奏疏写好不久,刘波就去因病世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