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体 编辑
正体,汉语词汇,读音zhèng tǐ,释义是主体,本体,旧指承宗的嫡长子,犹正统,正统的体式,正楷字;正体医学含义是指正骨名词,正骨专科亦称为正体,出自《正体类要》卷上。明、清两代正骨科或有以正体称谓者。
中文名:正体
外文名:standardized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
拼音:zhèng tǐ
释义:正规的字体
主体,本体。
2.旧指承宗的嫡长子。
3.犹正统。
4.正统的体式。
5.正楷字。
6.规范的汉字字形。
7.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文件中「正体字」是「异体字」的反义词,正体字以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选用的字为准,如:「浚」是正体字,而「濬」是异体字。该表公布后又作了几次调整,恢复使用了28个被淘汰的异体字。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夫日者,众阳之宗,天光之贵,王者之象,人君之位也。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逾贵之变与?”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今且谈其正体,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2.《仪礼·丧服》:“传曰:何以三年也?正体於上,又乃将所传重也。” 胡培翚 正义:“ 雷氏 次宗 云,父子一体也,而长嫡独正,故曰体。”
《文选·颜延之》:“正体毓德於少阳,王宰宣哲於元辅。” 李善 注:“正体,太子也。”
3.隋 王通 《文中子·问易》:“ 晋 宋 之王,近於正体,於是乎未忘中国。”
4.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至 石渠 论艺, 白虎 通讲;聚述圣言通经,论家之正体也。”
王闿运 《论文体》:“赋以 荀子 为正体。”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萧颖士不知史例》:“ 萧颖士 论史以《春秋》为正体,以《史记》为伪体。”
5.《法书要录》卷三引 唐 李嗣真 《书后品》:“ 右军 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巖廊宏敞,簪裾肃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