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区 编辑

安徽省阜阳市辖区

颍州区颍州区

颍州区,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南部,东及东南连颍上县,南同阜南县毗邻,西南与阜南县、临泉县接壤,西和临泉县交界,西北部与临泉县、颍泉区隔泉河相望,北邻颍泉区,东北与颍东区隔颍河相望,总面积623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6月,颍州区辖4个街道、7个镇、1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户籍人口90.86万人。

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颍州区设立。 颍州区是阜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淮河、颍河、泉河等河流纵横交织,“三清贯颍”,境内风景名胜众多,有文峰塔、奎星阁、资福寺、刘公祠、颍州西湖等。颍州区是“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健身球之乡”。

2023年,颍州区生产总值实现36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颍州区

别名:汝阴、顺昌

行政区划代码:3412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安徽省阜阳市

地理位置: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

面积:623 km²

政府驻地:清河街道一道河中路129号

电话区号:0558

邮政编码:2360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90.86 万(2023年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颍州西湖、文峰塔等

机场:阜阳西关机场

火车站:阜阳西站

车牌代码:皖K

地区生产总值:360.0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西周

归姓胡国迁于此。

春秋

鲁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灭胡,地属楚。

战国

颍州夜景颍州夜景

地属楚。

秦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汝阴县,隶属陈郡。

西汉

称汝阴县,改属汝南郡。

王莽新朝

改汝阴县为汝坟县。

东汉

复改汝坟县为汝阴县,隶属汝南郡。

三国

称汝阴县,地属魏,初期隶属汝南郡,中期改属汝阴郡,后期隶属汝南郡。

西晋

称汝阴县,隶属汝阴郡。

东晋

称汝阴县,先后隶属东晋、前赵、后赵、前燕、前秦。

南北朝

称汝阴县,先后隶属宋、北魏、梁、北齐、北周。在梁与北魏对抗时,梁于汝阴县境置胡城县,北魏于汝阴县城设颍州治。

隋朝

称汝阴县,改颍州为汝阴郡,县东境增设清丘县。

唐朝

称汝阴县,隶属信州。

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为颍州,汝阴县隶属颍州。

贞观元年(627年),并颍阳县(今太和县)、清丘县入汝阴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颍州为汝阴郡,汝阴县隶属汝阴郡。

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汝阴郡为颍州,汝阴县隶属颍州。

元和十五年(820年),颍州划归有司。

长庆二年(822年),汝阴县隶滑郑节度。

五代十国

称汝阴县,隶属颍州,先后为梁、唐、晋、汉、周的领地。

北宋

颍州西湖颍州西湖

称汝阴县,隶属颍州。

开宝六年(973年),划县境北部王家市(今利辛县王市集)、斤沟、百尺镇、税子步(以上均在今太和县境)、界沟(今界首)5镇置万寿县。

政和六年(1116年),升颍州为顺昌府,汝阴县隶属顺昌府。

南宋

称汝阴县,隶属顺昌府,后改属南京路。

大定元年(1161年),称汝阴县,改顺昌府为颍州,汝阴县隶属颍州。

初称汝阴县,隶属颍州。

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阴县,县地直属于颍州。

至顺元年(1330年),划颍州南部(今地理城)设颍水县。

至顺十一年(1351年),撤颍水县入颍州。

明朝

称颍州,隶属凤阳府,军事上设颍川卫(后改称颍州卫),隶属汝宁府。

雍正二年(1724年),颍州升为直隶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颍州府,原州地置阜阳县,隶属颍州府。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府,阜阳县直隶安徽省。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辟新区,先后在县境边缘与邻县边缘合建阜北县、阜南县、颍阜县、泉阳县、阚町县,城及郊区建阜阳市。

1949年3月,阜南县改建阜南,除新集至六十里铺划入颍上县外,余按原县境恢复阜阳县,隶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同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四、六军分区合并为阜阳专员公署,阜阳县隶属阜阳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71年,阜阳县隶属阜阳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改阜阳地区革命委员会为阜阳行政专员公署。阜阳县隶属阜阳行政专员公署。

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颍州区设立。

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颍州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颍州城区颍州城区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3年6月,颍州区辖4个街道、7个镇、1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颍州区人民政府驻清河街道一道河中路129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41202001000

鼓楼街道

341202002000

文峰街道

341202003000

清河街道

341202004000

颍西街道

341202100000

王店镇

341202101000

程集镇

341202102000

三合镇

341202103000

西湖镇

341202104000

九龙镇

341202105000

三十里铺镇

341202106000

三塔集镇

341202200000

马寨乡

341202400000

安徽颍州经济开发区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颍州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南部。东及东南连颍上县,南同阜南县毗邻,西南与阜南县、临泉县接壤,西和临泉县交界,西北部与临泉县、颍泉区隔泉河相望,北邻颍泉区,东北与颍东区隔颍河相望。介于北纬32°45′23″—33°00′58″、东经115°26′33″—115°58′45″之间,总面积616.3平方千米。

颍州区人民政府

地质构造

颍州区地质构造系华北陆台南部,河准台向斜,前震旦纪变质岩组成结晶基底,后经燕山运动时,火山喷发沉积形成。地层主要为黏土和亚黏土(粉质黏土),厚度一般为10—20米。此外,在河间平原间,有厚约20米的底板和灰黑色亚黏土。

地形地貌

颍州区系淮河流域,大部分属冲积平原型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缓缓倾斜,马寨乡欧庙地面海拔高程为32—33米,东部三十里铺镇徊溜集地面海拔高程为28.5—29.5米,坡降为1/7000—1/10000。

气候特征

颍州区地处北暖温带南缘,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特征,夏热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的季节特征较为明显,雨量年际、年内分布很不均匀,1996—2010年平均降水量为999毫米。日照时数多、温差大、无霜期长,一般年份在210天左右,初霜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终霜期通常在3月下旬,部分年份终霜日推迟到4月上旬,多年平均无霜期220天。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季多东风、东北风,风速变化有明显季节性,春季最大为2.6米/秒,冬季次之为2.3米/秒,夏季较小为2.2米/秒,秋季最小为2米/秒,年平均风速在2~3米/秒,最大风力在8级以上,年均大风日数4天。

水系水文

阜阳境内主要通航河流有颍河、泉河、茨淮新河、茨河、洪河等。Ⅶ级以上航道总里程486.09千米,其中Ⅴ级航道17.65千米、Ⅳ级航道242.89千米。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颍州区内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08亿立方米、中深层地下水安全可开采量约为0.28亿立方米。

颍州区自晚第三系以后沉积巨厚的松散岩类,构成地下水的赋存场所。浅层地下水岩组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及部分中更新统地层组成,水具无压—半承压性质,且与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关系密切。根据单位涌水量可将其划分为富水区和中等富水区,富水区(2.5—3m'/h·m)分布于马寨、九龙一带,水位埋深1.5—3.5米;中等富水区(1.5—2.5m'/h·m)分布于阜河和小润河流域,含水岩组岩性以粉砂、亚砂土为主,局部夹有薄层细砂。影响浅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因素较多,其主要因素为降水和蒸发,次为人工开采,并呈季节性变化,年内有一个明显上升下降过程。上升阶段主要在降雨集中的汛期,下降则为非汛期。另外水位变化还决定于降水强度,年内变化为2米左右,年际为1米,并呈总体下降趋势,且近河地区变幅较大,河沟地区变幅较小。

地表水颍州区内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08亿立方米。境内颍州西湖具有较好蓄水功能,湖区面积7.2平方千米,水面占70%左右,即有水面5.04平方千米,若平均2.5—3.0米计算,有水资源量1200—1500万立方米,且水质很好,可达Ⅲ—Ⅱ类水标准,对于调解局部生态、涵养湿地起到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根据地下水埋深情况,可分为浅层地下水、中深层地下水,埋深小于50米的称为浅层地下水、埋深超过50米的称为中深层地下水。由于浅层地下水埋深较浅,因而大气降水是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与浅层地下水有密切关系,根据《阜阳市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推算颍州区内浅层地下水水资源可开采量0.8亿立方米左右。中深层地下水为承压水,含水层组由中、下更新统组成,广泛隐伏于浅层含水层组之下,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冲积洪积细砂,中粗砂、局部类有砂砾石层及亚砂土,推算颍州区中深层地下水安全可开采量约为0.28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颍州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29494.35公顷(44.24万亩)。

其中,水浇地12409.15公顷(18.61万亩),占42.07%;旱地17085.20公顷(25.63万亩),占57.93%。三塔集镇、马寨乡、王店镇耕地面积较大,分别占全区耕地的15.02%、11.87%、11.13%。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28899.57公顷(43.35万亩),占全区耕地的97.98%;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551.95公顷(0.83万亩),占1.87%;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42.33公顷(0.06万亩),占0.14%;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0.5公顷,占0.01%。

二、园地1155.13公顷(1.73万亩)。

其中,果园414.99公顷(0.62万亩),占35.93%;其他园地740.14公顷(1.11万亩),占64.07%。王店镇、三塔集镇、程集镇园地面积较大,分别占全区园地的24.15%、12.90%、10.47%。

三、林地3311.52公顷(4.97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672.34公顷(1.01万亩),占20.30%;竹林地2.33公顷,占0.07%;灌木林地10.56(0.02万亩),占0.32%;其他林地2626.29公顷(3.94万亩),79.31%。三塔集镇、颍西街道办事处、王店镇林地面积较大,分别占全区林地的15.57%、13.20%、12.41%。

四、草地53.47公顷(0.08万亩)。

全部为其他草地,无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草地主要分布在京九街道办事处、袁集镇、颍西街道办事处,分别占全区草地的21.81%、18.48%、18.12%。

五、湿地47.32公顷(0.07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本次调查全区湿地类型全部为内陆滩涂,没有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沿海滩涂、沼泽地6中地类。湿地主要分布在西湖镇、颍西街道办事处,分别占全区湿地的34.97%、24.45%。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743.17公顷(31.11万亩)。

其中,城市用地7774.34公顷(11.66万亩),占37.48%;建制镇用地742.74公顷(1.11万亩),占3.58%;村庄用地12094.22公顷(18.14万亩),占58.30%;采矿用地37.38公顷(0.06万亩),占1.80%;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94.49公顷(0.14万亩),占4.56%。

七、交通运输用地2131.61公顷(3.20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302.62公顷(0.45万亩),占14.20%;公路用地997.45公顷(1.50万亩),占46.79%;农村道路用地653.17公顷(0.98万亩),占30.64%;机场用地157.13公顷(0.24万亩),占7.37%;港口码头用地21.24公顷(0.03万亩),占1.00%。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118.28公顷(7.68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1000.93公顷(1.50万亩),占19.55%;湖泊水面215.65公顷(0.33万亩),占4.21%;坑塘水面1208.21公顷(1.81万亩),占23.61%;沟渠2291.85公顷(3.44万亩),占44.78%;水工建筑用地401.64公顷(0.60万亩),占7.85%。三塔集镇、王店镇水域面积较大,分别占全区水域面积的12.40%、9.89%。

生物资源

2023年,颍州区有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1000公顷。林地总面积13091公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1公顷。

植物资源

野草类,有马齿苋、土荆芥、半枝莲、面条菜、瞿菜、王不留行、虎耳草、绣球花、木瓜、苜蓿、草木犀、铁苋菜、土当归、醉血草、羊不奶草、兔丝子、狗狗秩、马鞭草、臭牡丹、益母草、蒲公英、苍耳子、黄花蒿、青蒿、鬼针草、苦叶菜、野菊花、鸭跖草、浮萍、紫萍、鹅不食草、萱草、茵陈蒿、盘龙草、猪秧秧、黄莲草、癞肚皮棵、野胡萝卜、丁香蓼、洋麻、野西瓜苗、锦葵、土黄芪、蜀葵花、紫果各青、掐不齐、野蔷薇、地锦花、辣蓼花等。

1985年,对中药资源进行了普查,全县野生植物中的药材共381种,其中蕴藏量5000千克以上者27种。

动物资源

哺乳类,有黄鼠狼、草兔、獭猫、鼠、褐鼠、刺猬、蝙蝠等。

爬行类,有壁虎、赤练蛇、乌风蛇等。

鸟类,有喜鹊、麻雀、杜鹃、啄木鸟、翠鸟、猫头鹰、乌鸦、鹌鹑、斑鸠、凫、百灵、苍鹰、黄鹂、画眉、白鹭、灰鹭等。

鱼类,有鲫鱼、鲂鱼、乌鱼、甲鱼、黄鳟、泥鳅、鲚胡、白鳝、黄鳝、蟹等。

昆虫类,有蜈蚣、蜻蜓、蝉、蝴蝶、马蜂、蜘蛛、大草蛉、花蝽、蝎、赤眼蜂、隐翅虫、步甲、瓢虫、螳螂、丽草蛉、蚜蝇、蚊虫、苍蝇等。

人口

编辑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户籍人口90.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53万人,乡村人口45.33万人;男性45.90万人,女性44.96万人。分年龄构成看,18岁以下人口占25.03%,18-34岁占19.7%,35-59岁占34.07%,60岁以上占14.05%。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颍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9.3亿元,下降1.8%;第三产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为7.9:22.3:69.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人均GDP4522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235元。

2023年,颍州区生产总值实现36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69.1亿元,下降7.4%;第三产业增加值263.2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为7.7:19.2:73.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人均GDP45676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448元。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97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87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54人。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颍州区固定资产投资(6)同比下降31.3%。其中,民间投资下降47.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1.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9.1%。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2.9%。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5.9%。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6.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5.2%。商品现房待售面积增长3.7%。全年施工项目110个(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比上年减少3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1个,比上年增加6个;亿元以上项目47个,比上年增加4个。

财税收支

2023年,颍州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亿元,比上年下降8.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0亿元,下降4.5%。

居民消费

2023年,颍州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2%。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三涨五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5%,衣着类上涨1.6%,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居住类下降0.4%,食品烟酒类下降0.4%,医疗保健类下降0.7%,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5%。

第一产业

农业

2023年,颍州区粮食种植面积72.66万亩(4),比上年增加2.89万亩,增幅4.1%;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8.54万亩,比上年增加0.0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1.08万亩,比上年增加2.70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4326亩,比上年增加6亩;棉花种植面积69亩,比去年减少3亩;蔬菜种植面积211888亩,比上年增加6561亩。

2023年,颍州区粮食总产量28.5万吨,比上年增长4.9%。其中小麦产量15.8万吨,比上年增产480吨,增长0.3%;玉米产量12.3万吨,比上年增产12687吨,增长11.5%。

2023年,颍州区油料产量3911吨,比上年增产42吨,增长1.1%。全年棉花产量4.7吨,比上年减产0.2吨,下降3.9%。蔬菜产量51.6万吨,比上年增产2.0万吨,增长4.0%。

畜牧业

2023年,颍州区养殖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2.87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猪肉产量1.79万吨,增长2.4%。禽蛋产量1.15万吨,增长15.9%。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生猪存栏8.32万头,比上年下降10.8%,全年生猪出栏21.8万头,比上年增长17.9%。年末牛存栏0.87万头,比上年增长2.4%,全年牛出栏0.41万头,比上年增长0.2%。年末羊存栏5.55万只,比上年下降7.7%,全年羊出栏13.12万只,比上年增长1.4%。

渔业

2023年,颍州区水产品产量6931吨,增长2.4%。

生产条件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农业机械总动力49.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7%;农用拖拉机5550台,比上年增长2.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 36697吨,比上年下降0.4%;农用柴油2999吨,比上年增长1.0%;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043吨,比上年增长0.3%;农药使用量137吨,比上年下降0.4%。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规模以上工业(5)企业40家,其中:国有企业1家,股份制企业38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家。全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1.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6.9%。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其中:股份制企业下降3.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涉及的13个主要大类行业中,4个行业正增长。增速较快的行业有:食品制造业增长23.5%,酒、饮料和精茶制造业增长16.4%。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塑料制品增长19.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7%。

建筑业

2023年,颍州区资质等级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88家,完成建筑产值92.1亿元,比上年下降9.4%,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8亿元,比上年下降21.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5.1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3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6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1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颍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1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增长6.8%;乡村增长5.8%。全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增长11.3%,其中商品零售增长11.7%;餐饮收入增长26.8%。分类型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1.9%,日用品类增长29.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0%。

金融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67亿元,增长10.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48亿元,增长7.4%。

旅游业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A级景区景点10个,共有星级酒店3个,旅行社121家。

交通运输

编辑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通达公路里程1239公里,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6988万吨,比上年下降17.6%,旅客运输量2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4%。货物运输周转量1271709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8.5%;客运输周转量4056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5.4%。

公路

济广、阜新、合淮阜高速公路在颍州境内交汇,东抵京沪、西达京珠、南连沪汉、北接南洛两纵两横的“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已基本形成。水路:通过淮河、颍河等航道入江达海,是中原通往华东的水运要塞。即将建成的颍州港区位于安徽颍州经济开发区境内,可常年通航500吨至1000吨级船舶,经颍河入淮河,至京杭大运河可达苏南、上海等长三角地区。

铁路

大京九铁路穿境而过,与商阜、漯阜、青阜、阜淮铁路构成“米”字型框架,直接与陇海、京广、京沪等铁路干线接轨,形成八线引入、五路交汇的铁路网,是全国六大铁路路网枢纽之一。阜阳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编组站,自动化程度居全国之冠,日编解能力达到1.8万节。

航空

4C级阜阳机场坐落颍州,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厦门、西安等航线。

阜阳机场阜阳机场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2023年,颍州区专利授权量937件,比上年下降19.9%,其中发明专利153件,实用新型专利662件,外观设计专利122件。有效发明专利74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4件。2023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现有总计30家。高技术工业2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有高中8所,在校生12462人;初中37所,在校生42563人;小学116所,在校生114690人;幼儿园204所,在园儿童34063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含个体),文化馆1个,剧场、影剧院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农家书屋114家。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全民健身广场14个,全民健身晨晚练点380处,笼式球场20个。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辖区内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74个,其中省属公立医院1所,市属公立医院7所、区属公立医院1所,民营医院27所。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全区卫生技术人员16731人,其中执业医生(含执业助理医生)6465人,注册护士8517人。年末全区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13198张。

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

2023年,颍州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94元,增长3.0%,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63元,增长4.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5042元,增长6.7%,经营净收入8457元,增长3.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726元,增长3.3%。

2023年,颍州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4元,增长7.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7260元,增长9.0%,经营净收入7570元,增长6.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93元,增长4.5%。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2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8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486人。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2756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920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供养2269人。全年对困难群众医疗救助62194人次,其中门诊救助47335人次,金额787万元,住院救助14859人次,金额2766万元,资助1667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各种社会福利养老机构28家,其中公建3家,公建民营12家,民办13家;拥有床位4454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494张。

环境保护

2023年,颍州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3.28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6.97吨,烟(粉)尘排放量8.12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100%,PM2.5平均浓度38.9微克每立方米。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0。

历史文化

编辑

综述

颍州是“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健身球之乡”,是08年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邓琳琳的家乡。颍州是最佳的宜居城市,淮河、颍河、泉河等河流纵横交织,“三清贯颍”,凸显了颍州滨水园林城市的风韵;颍州风景名胜众多,有巍巍耸立的文峰塔,有可摘星辰的奎星阁,有佛香四溢的资福寺,有青烟缭绕的刘公祠,有风光旖旎的颍州西湖,曾令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流连忘返。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末,颍州区有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市级21项、区级40项。

风景名胜

编辑
截至2022年末,颍州区共有A级景区景点8个。

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

前1040年,周康王册封的妫髡因迷恋汝坟西侧的一湖碧水,在这里建立御花园,这便是后世的颍州西湖。古颍州西湖为风景湖,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而得名,与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扬州瘦西湖并称为中国四大西湖。

春秋战国时始建女郎台、梳妆台等建筑,唐武宗李炎在做颍王时建有兰园,宋代建有会老堂、六一堂,并建有著名的西湖三桥等历史群。苏轼做颍州太守时对西湖进行了疏浚,建有苏堤、苏碑,遍植垂柳、花卉,明、清时期又建有清涟阁、怡园等,主要景点有兰园、怡园、女郎台、紫竹苑、醉仙居、西湖碑林、百花园、清涟阁、九曲桥、梳妆台、苏堤、欧堤等。

文峰塔

文 峰 塔文 峰 塔

文峰塔位于城东南约2华里一座古庙基地上。据阜阳县志所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清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始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在分类上属风水塔类型。

文峰塔既与“文”相共,又极富道教色彩。砖雕中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祈求的鲤鱼跳龙门;还有太极图案。文峰塔被阜阳市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奎星楼

奎 星 楼奎 星 楼

奎星楼位于阜阳旧城东南城楼拐角处,又称拐角楼。登楼可南望霍山,又叫望霍楼,俗称“三蓬塔”。该楼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时所建的一座故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砖结构,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起脊翘角,结顶饰铁制舞风,六角系铜制响铃(1981年重修时改铁铃)。

奎星楼三层均有室,但互不贯通。一层朝南开一半圆形券门;二层一门四圆形券窗,南门楣砖雕有题额“文光射斗”;三层南门楣额为“奎壁联辉”。1980年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琦祠

刘  锜 祠刘 锜 祠

刘琦祠位于阜城西北城墙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将刘琦,陪祀有“顺昌之战”时顺昌知府陈规、通判汪若海、副将赵尊、耿训、韩直、许清、阎充和义军曹成

刘琦祠历代不断修葺,仅清代就于乾隆十年(1750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光绪三年(1871年)三次重修。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以“撤城防敌”为名强行拆毁。民国三十年(1941年),主持道士常华庵集资在原址重建大殿三间,厢房三间。正殿神龛内供奉刘琦、陈规、汪若海等九人彩绘塑像。刘琦祠现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产美食

编辑

地方特产

枕头馍

阜阳特产,又称阜阳大馍或大卷子馍。每个长约1市尺、宽约半市尺,重2—3斤,堪称馍中之王。相传南宋初年“顺昌之战”(阜阳古时又称顺昌,正值新麦登场,一来为了坚壁清野,二来为了支持宋军抗金,顺昌府百姓使用新麦做成大馍带入城内,宋军每人发一个,饿时削一片充饥,困时枕头而卧,因此又称枕头馍。做工甚细,文火蒸制而成。馍焦金黄,厚达半寸;馍瓣洁白,层层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润,虽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软。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

红薯粉丝

颍州地区传统土特食品,利用鲜红薯制成的淀粉为原料加工而成,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红薯粉丝具有经久耐煮、不浑汤、不断条,弹性强,柔软可口之特点。红薯粉丝的食法也是多种多样,炒食、拌、油炸或做汤均可,荤素皆宜,深受群众喜爱。市场上销售的红薯粉丝,一般为红薯粉丝的干制品,便于运输和储藏,需经水发后食用。

裕昌祥月饼

阜城北关老庞家生产的一种传统月饼,属百年老字号品牌。在安徽省阜阳市有这么一种说法“南有阜阳的樱桃,北有涡阳的苔干”。这阜阳的樱桃就是指阜阳老字号“裕昌祥”用于制作月饼和糕点的樱桃脯。裕昌祥的月饼有香酥、枣泥、香蕉、西瓜、山楂、水蜜桃、蜜汁五仁等十多个品种,都采用传统工艺制作,采用的都是纯天然的上等原料,吃起来酥软可口,甜而不腻,特别是嚼后不沾牙。“裕昌祥”对外承诺保质期为半年,实际上一年以后月饼口感如故,依然是香气扑鼻。

风味小吃

格拉条

大概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la),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格拉条是一种面条,都叫格拉条,口味香辣。

石子馍

阜阳一些餐饮引入较早,传说为陕西蒲城石子馍,历史非常悠久,石子馍具有明显的石器时代“石烹”遗风。据传:“神农时食谷,加米于烧石上而食之”(《古史考》)。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这就说明,石子馍是由远古的“燔黍”演变而来的,经过了一个长久流传,不断改进的过程。唐代叫做“石鏊饼”,并曾以此饼向皇帝进贡。到了清代,石子馍传入江南,袁枚尝罢,大加赞赏,称之为“天然饼”。石子馍是用烧热的石子作为炊具烙烫而制成的馍。

锅盔

阜阳锅盔馍仅存东关一家在制作。为陕西传统小吃之一,明初大移民带入颍州府(今阜阳)。尺寸较大,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射状的一高一低的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图案。制作时由手指粗一圈一圈的面条盘圆而成,其显著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用手掰开,层层分明;用刀切开,状如板油。闻着香,吃起酥,回味无穷,耐饥,耐贮,携带方便。

撒汤

撒汤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小吃,起源于古颍州,即今阜阳市。撒汤以其简单的做法和鲜美的口味被流传开来。主要是用羊或者鸡的骨头来熬制的汤,汤里稍微勾点芡汁,让汤浓一点。打一个鸡蛋在碗里搅匀,用滚开的汤汁一冲,冲成蛋花,鲜美的撒汤就做成。

马糊

咸马糊,里面有豆皮,花生米,海带、芝麻,也有添加豆腐脑的,阜阳城人民最常见的吃法,就是把刚炸出来的油条揪成段,泡在咸马糊里,那味道和豆浆泡油条有的一拼。淡马糊:就是黄豆面熬成的粥,盛在碗里,洒上芝麻盐,和腌制好的黄豆和芹菜。黄豆和芝麻香味融合的相得益彰,配上芹菜的咸鲜脆嫩。这两种马糊也几乎是遍布街头巷尾。

皮丝

阜阳特产皮丝,系新鲜猪皮经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观金黄途亮,薄如蝉翼,食之滑而不腻,味美绝伦,乃筵席中的名菜。阜阳皮丝又称春祥皮丝。

鏊子馍

鏊子是锅的一种,向上凸起的铁制圆形鏊子炉,可以烙制薄薄地饼子。北方人叫烙馍。鏊子馍是人们常吃的,软而薄,卷上咸菜、鸭蛋、卤鸡蛋、土豆丝、腌蒜苔、青椒丝等,再沾以椒油、大蒜汁,或者佐以腌雪里蕻及稀饭,有时煮个咸鸭蛋,一定要切成八牙儿,是一顿上好的晚餐。烙馍是用擀轴子做成,直径约1尺左右,薄如道林纸,圆形的馍,放在热鏊子上翻,熟即取下,连菜带饭都有。“一个鏊子馍抵仨菜”就是这个道理。早先吃烙鏊子馍的,卖苦力的人居多,食量都不小,吃鏊子馍不论张,拿筷子去扎。扎满一筷子厚,叫“一筷扎”,已经是很不起的食量。在阜阳东关最热闹的小十字街口,人们经常卷羊肉串吃。

酸汤面叶

是颍州区的传统小吃,在20世纪70年代,一碗酸汤面叶就是农村父母对孩子很厚很重的奖励。面叶由纯小麦面做成,作料是醋、葱花、味精与少许小磨香油。因为不是擀,而是用擀面杖的一头动作很快的煽动,当面叶煽好后,不是用刀切,而是离出来的,就是用刀尖部分划出来的,很宽很长,整个面叶连在一起,是一个整体。锅中的水烧开后,挑起擀好的面叶,完整的放入水中,水再滚起来时就好,立即用笊篱捞出,盛到事先调好的特制的汤中,一碗香气扑鼻、清香爽口、令人垂涎欲滴的酸汤面叶就做好。吃过后让人回味无穷、满口余香,长久不能忘怀。

荣誉称号

编辑
2019年2月2日,颍州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1月2日,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2年5月,入选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县名单。

下一篇 匈奴骑兵

上一篇 兹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