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门山 编辑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陉岭、西陉山陉。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所解,在雁门北。雁门山,雁出其间。在氐国西。”的说法(《山海经》)。
中文名:雁门山
别名:隃
拼音:yàn mén shān
原名:勾注山
景点:东城、西城、雁月楼、雁塔
海拔:1000多米
特点:群峰挺拔、地势险要
雁门关石碑
雁门山路线
传说中赵襄子之姊磨笄自杀的夏屋山就在雁门山的东邻,雁门山的西邻是被古人形容为“天造神为”的勾注山。明以后的雁门山并不甚辽阔,以雁门关城为中心,前后左右顶多也就50平方公里左右。不大但名堂甚多。各种名胜古迹计如东城、西城、雁月楼、雁塔、关陵、总兵营、瓮城、关署、李牧祠,还有明有楼、六郎庙、过雁峰、马公杀虎处、道碑亭、长平桥、云际泉、九窑十八洞、趵突泉、军洞、雁清坊等等。
雁门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嶂,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嶂、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匕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十分险要,为千古兵家征战之地。
战国时期
雁门关石狮
“牧用赵卒,大破林胡。”这是唐代散文作家李华所说的战国良将李牧的故事。史载,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当地人传说,蒙恬死后葬于代县境内。现在上门王村有一座蒙恬墓遗址,其断碑尚存,还可看清:“秦蒙恬将军墓”,及“清嘉庆”等字样。据史学家考证,蒙恬墓在陕西境内,此地乃传说而已。
汉高祖刘邦时期
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曾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汉元帝时,王昭君从雁门关出塞和亲。
雁门关
北宋初期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名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后人在雁门关北口立了“杨将军祠”。
元明时期
元明时期,雁门旧关废弃,新关又起,雁门战火渐趋平息。清末,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等,狼狈出走。他们过居庸、宣化,经大同,又从雁门经过。慈禧、光绪和王公随从曾在关门左侧靖边寺吃茶,但未敢久留。傍晚,慈禧一行宿关南阳明堡贾宅。光绪帝面对贾宅“五世同堂”的门匾和堂内神龛上“一心念佛”的横幅,联想内忧外患的处境,在东家门板上写下了:“五世同堂真富贵,一心念佛见如来”的联句。
辛亥革命以后
辛亥革命以后,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日,派周恩来、彭德怀和彭雪枫同志,前来雁门山的太和岭口与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会晤。1937年10月18日,就在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八路军二二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1937年10月10日晚,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又在雁门关下袭击了日军阳明堡飞机场,炸毁敌机二十四架。
雁门山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的战事就有140多次,可见是兵家必争之地。
雁门关石碑山峦起伏,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气势巍峨,水气湿润,滋养着千姿百态的植物,使哪儿繁花似锦,四季长绿。林间雀鸟鸣唱,山底水库之水白而泛绿,其间鱼跳蛙鸣,这些谱成了快乐的景区乐章。由于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之林木葱翠,漫游在这幽静的清山绿水间,会看到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植物,欣赏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花草树木。游人沐浴在这特殊的“森林疗养院”中,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雁门山
有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和地学研究的靳生禾、谢鸿喜、马晓东诸先生,都对古雁门关的确切位置做过许多研究。他们认为现在雁门山上的雁门关只是明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以后新建之物,而明以前的旧雁门关则在明关城以西10公里处的勾注山间。马晓东先生则认为东汉末年以前的雁门山与雁门关当还在今天大同市阳高县境内。
雁门山景区的神奇还在于它中间有一处特殊景观,就是行至蜿蜒的山路中途,仰视山巅起伏的山峦和美丽的树木,组合成一尊天然的、酷似一尊被佛光环绕形成的圣地。这一极为罕见的天然景观为景区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代州古城已被国家公布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北约10余公里处的明雁门关与雁门山在规划开发建设。将来会有一个充满古战场特色的名山旅游风景区。
《山海经》:雁门,飞雁出于其门。
《吕氏春秋》:天下九塞,勾注其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