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黄河 编辑

黄河夺泗入淮而形成的一条高水河道

废黄河废黄河

黄河,系黄河夺泗入淮而形成的一条高水河道,原黄河夺淮入海时(南宋光宗(1194年)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淮、夺泗的661年间)的黄河干流,黄河北流后,为淮河水系。又称故黄河、咸丰故道、淤黄河、黄河故道。自河南省兰考北朝东南方向,过民权县、商丘市北,安徽省砀山县北,江苏省徐州市北,经宿迁市南,淮安市北,再折向东北方向,过涟水县南,滨海县北,由响水县套子口(废黄河口)入黄海。是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的分界河。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废黄河

外文名:Abandoned Yellow River

别名:故黄河、咸丰故道、淤黄河、黄河故道

所属水系:原属黄河水系

地理位置:淮河流域与泗、沂、沭河流域分界线

流经地区: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

发源地:河南省兰考县山义寨和东坝头(古铜瓦厢)

主要支流:黄菜河、贺李河、扬河

河长:728.3 km

面积:4291 km²

入海口:江苏省响水县套子口(废黄河口)

干流概况

编辑

形成原因

民国27 年黄河泛滥区域示意图民国27 年黄河泛滥区域示意图

废黄河又名淤黄河,也名黄河故道。在河南省东部,江苏省北部。从汉代起,就有人工开凿的沟渠沟通黄河和淮河流域。随着黄河中上游农业开发、毁林开荒、滥砍滥伐的进行,黄土高原沙化面积不断扩大、黄河下游含沙量与日俱增、河床不断增高。人为的开堤泄流使得黄河洪水时而侵袭到淮河流域和淮河支流泗水流域。南宋建炎二年

一称淤黄河,或称故黄河、黄河故道。自河南省兰考北朝东南方向,过民权县、商丘市北,安徽省砀山县北,江苏省徐州市北,经宿迁市南,淮安市北,再折向东北方向,过涟水县南、滨海县北、云梯关,由陶湾村入黄海(有一个废黄河口)的一条黄河故道。这条故道绝大部分是干涸的,只在淮安市以东(淮安的古淮河生态公园里有一段废黄河景)承接小部分洪泽湖排水,又称中山河。废黄河是一道高出地面几米的分水岭,将古淮河流域分割成淮河与沂沭泗两个水系。

下一篇 闸河

上一篇 埇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