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笑千 编辑

河南省副省长

彭笑干(1897— —1980 )原名彭其汝,字效骞。1897年3月10日生于江苏省萧县(今属安徽省)吕里村。1926年起,先后任萧县教育工会庶务、教育局文牍,如皋县财政科科员、科长、铜山县财政课长、松江专员公署财政第二科科长。1937年12月任萧县县长王雪琴的秘书。1938年5月18日萧县沦陷,县长王雪琴守城殉职。受中共萧县县委的建议,出任萧县代县长。8月,任华中敌后最早的县级政权萧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组建100余人的抗日武装,并逐步扩大至1000多人枪。此后,萧县抗日武装先后扩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萧县独立团。新四军第四师萧县独立旅。1939年冬辞去县长职务,去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部驻地新兴集休养。不久,任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行政处处长。1941年4月,新四军第四师主力撤出豫皖苏边区后,转入地下坚持斗争。1942年3月被国民党顽军逮捕。后经新四军第四师多方组织营救,被释放。1944年9月,萧县抗日民主政府复建,再任县长。1945年1月任淮北第二专员公署专员。1946年12月14日,任豫皖苏边区行政公署副主任。1948年冬参加淮海战役支前工作。1949年3月起,先后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农业部部长,河南省农业厅厅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农林部副部长、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9月,任国家农业部土地利用总局局长。1956年12月,任河南省副省长。1979年8月,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副主席。1980年1月27日在郑州逝世。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彭笑千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897年

逝世日期:1980年

毕业院校:萧县甲等师范

出生地:安徽萧县

字:效骞

原名:彭其汝

人物生平

编辑
彭笑千(1897— —1980)原名彭其汝 ,字效骞,杨楼镇吕里村人。幼读私塾, 1914年后,在本地新华小学、龙城高等小学读书。1922 年入萧县甲等师范,毕业后任郝集小学教员、校长。1925年在萧县教育会先后任文书、会计。1927年以后曾任萧县款产处主任。萧县、铜山、如皋县财政科长、松江专署行政科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回家乡。

1937年冬,王雪琴接任县长,彭笑千出任秘书。次年5月,萧城沦陷,县长王雪琴殉国,彭笑千积极参与组织抗日游击队。8月,县政权建立,任代理县长。同年10月,全县各界人士在大演武召开会议,正式推选彭笑千为县长,组成县政委员会。

1939年,萧县抗日工作轰轰烈烈,彭笑千领导的县政委员会精打细算,统筹规划,靠全县人民的热诚支持,在土地关系未变的情况下,实行合理负担,征收累进公粮、棉布,发行萧县抗日流通券,支持全县抗日斗争,供应主力部队,有时还能支援邻县。人民支持彭笑千,日伪汉奸对他恨之入骨,焚烧他家的房子,逮捕了他的儿子和亲属,对他进行要挟,但他毫不动摇。

1940年,彭辞职离开萧县去后方。10月,他返回豫皖苏边区,任联防委员会民政处长,亲自把两个儿子送到抗日军政大学。次年6月,彭回到萧县,转入地下做抗日动员工作。半年后,被刘瑞岐部送到临泉县汤恩伯总部扣押,经同乡好友营救始免于难。1944 年元月回到萧县。中共苏皖边区党组织派他去信元部进行策反工作。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在同年新四军四师西进时,该部起义,配合四师迅速收复了豫皖苏边区。豫皖苏二专署(后改为八专署)成立,他任专员。

1947年,他任豫皖苏行政公署副主任。国民党新五军对解放区大举进犯,他积极组织被冲散的党政人员和留下的小股部队坚持战斗。1949年,解放军胜利南下,他留在河南,历任中原人民政府委员、农业厅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农业部长、财政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任农业部土地利用总局局长,1955年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兼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9 年,因反对浮夸风遭到严重打击。“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冤案于1978 年昭雪。1979 年任河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下一篇 时侠联

上一篇 王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