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县石刻 编辑
中文名:萧县石刻
属性: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雕刻艺术
始于:汉代的画像石,至今已有二千多年
特点:石面粗糙,多为平面阴线刻
级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萧县石刻
西汉画像石,石面粗糙,多为平面阴线刻;东汉,随着画像内容的日趋繁复,平面剔地浅浮雕、高浮雕及弧面浅浮雕等技法应运而生;线条由生涩变得流畅,物象刻绘重在写意。
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萧县石刻
自南朝宋至清末的长期岁月中,萧县石刻艺匠继承、发扬了汉代画像传统,并注重革新和丰富技法。
先是唐宋墓前圆雕的出现,使石刻由单一平面刻发展为立体性雕镂,本县李石林村西李姓墓前的石猴、石羊、石马、石人,造型朴拙,线条简洁。
明代萧县高浮雕,特别是透雕的新技法,把萧县石刻艺术推向了更高的水平;明代的庄里乡陶墟村牌坊,有20块透雕双面雕,其中包括4块镂空花板,剔透玲珑,技艺精湛;明代万历5年,萧县重建黉学大殿,殿前台阶中部刻有超高浮雕盘龙,造型奇特优美,线条张弛有度,刀法灵活多样。
虽然全县石刻精品大多毁于天灾人祸,但石刻艺术却在传统民间流传下来。
萧县石刻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