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尔·马克思 编辑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早年求学
早年的马克思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摆在哲学和历史上。1840年,普鲁士新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位,迫害自由主义民主人士,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须通过严格审查,大学失去学术自由,新国王任命的柏林大学教授F.W.von Schelling将会审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但马克思博士论文里哲学高过神学的立场不可能被反黑格尔的教授所接受,所以马克思将博士论文改寄给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的耶拿大学(Jena)审查博士资格。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未进一步答辩而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遇到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
革命生涯
年轻时的马克思
革命生涯
1836年,在普鲁士因此而受到刑事处罚的有15 万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77%。面对这种相当严峻的社会形势,普鲁士统治者不是从社会制度层面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反而出台一个更严厉的法案, 将人们在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和其他一些仅仅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也升格为盗窃犯罪,给予刑事处罚。马克思根据1841 年第六届莱茵省议会会议记录,于次年10 月写下《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谴责立法机关偏袒林木所有者的利益,剥夺贫民捡拾枯枝等习惯权利,系统提出自己的森林立法观。
革命生涯
马克思全身照
1843年《莱茵报》发行许可被普鲁士国王撤销,因为马克思在报上发表一篇批评俄国沙皇的文章,引发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不满,普鲁士国王接到沙皇的抗议后下令查禁莱茵报,马克思因此失业。在此期间内,马克思认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是工厂主子弟却十分欣赏马克思的主张,经常出钱赞助马克思的活动与生活,马克思做学问思考认真严谨但生活随性,经常拖延要交给报社的文稿,恩格斯常协助马克思的工作并代笔部分文章。
婚姻家庭
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1814年2月12日—1881年12月2日)诞生于特利尔一个名门望族,原名约翰娜·“珍妮”·贝尔塔·朱丽叶·冯·威斯特华伦(Johanna "Jenny" Bertha Julie von Westphalen)是一位德国社会学家,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的妻子。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马克思夫人燕妮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贵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但是她却蔑视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层的子弟,她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马克思认为暂时还不能在身为枢密顾问官的燕妮的父亲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因此,起初他只能向自己的父亲吐露秘密。他相信,他父亲会在燕妮的双亲面前为一次成功的求亲作好各种准备。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遥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互相忠诚等待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在柏林,由于心灵激荡的感情和 “倾心思慕”的爱情及带来的悬念和焦虑,曾一度影响马克思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他曾向他父亲坦率吐露说,由于远离摩塞尔河谷,远离他的“无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真正不平静之中”。困扰他的不是什么猜忌心,因为他对燕妮的爱情从未有过丝毫怀疑,只是由于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期分离,使他感到心情异常沉重。
于是,18岁的马克思就执笔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马克思的诗大多是歌颂燕妮和倾吐自己对她的思慕;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愿和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马克思
马克思夫人燕妮
婚姻家庭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同比他们早两个月来到这里的卢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至此,他俩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马克思
前排左一为劳拉·马克思
与出版社和编辑办交涉,一些繁琐的手续,很难处理的事务,必须写的情况,不少由她代办。马克思不是那种轻易在口头上流露心情的人,但当燕妮因母亲垂危离开他几个月时,他便在给她的信中写道:“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我的爱情就是如此。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迫,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
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像巨人一样的面目。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轰吻。”
马克思大女儿与燕妮
1881年12月2日,燕妮长眠不醒了。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巨大打击。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源自印度,形容皮肤黝黑的人)也死了。”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听从医生的劝告,到气候温和的地方去休养。可是不论到哪儿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他写信给最知己朋友说:“顺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他的这些话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1883年1月11日,传来了大女儿突然去世的噩耗,马克思的病情加重了。1883年3月14日中午,马克思安详地与世长辞了。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里燕妮的坟墓的旁边。
与恩格斯的友谊
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成了深厚的友谊。马克思写了《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份手稿直到1933年才被发现并发表,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5年,马克思参与编写《前进周刊》,在其中对德国的专制主义进行尖锐的批评。普鲁士政府对此非常不满,并要求法国政府驱逐马克思。同年秋,马克思被法国政府派流氓殴打,驱逐出境,被迫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1845年12月,马克思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合影
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与恩格斯
从1852年2月27日给恩格斯的信中人们看到这位全世界著名理论家的困境,马克思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帐,我不能再吃肉。”不久又写信向恩格斯倾诉:“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现在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饥饿贫困和家务琐事,困扰着马克思,他心情愤怒烦躁,无法集中精力和智慧进行理论创作。 对马克思的困境,恩格斯当作是自己的困难。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2月初我将给你寄5英镑,往后你每月都可以收到这个数。即使我因此到新的结算年时负一身债,也没有关系。……当然,你不要因为我答应每月寄5英镑就在困难的时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写信要钱,因为只要有可能,我一定照办。”此时的恩格斯在欧门——恩格斯公司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办事员,收入也是十分低微的。
马克思与恩格斯
恩格斯
马克思伦敦故居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典范,这两位伟人的友谊告诉世人:建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基础之上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牢不可破的。晚年与逝世
位于伦敦海格特的卡尔·马克思的墓地
1881年12月2日,燕妮·马克思去世。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伦敦寓所辞世,享年65岁。后与燕妮合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恩格斯发表墓前演讲,约有20人参加葬礼 。
马克思主义
概述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的学说。 学说的范围包括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等广泛的领域。是在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任何其他主义所不能及的,是随着时代、实践、 人文、 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 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也因为如此,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不一样版本的解释和陈述。就如美国近代马克思主义学家达拉普(Hal Draper)所讲“在人类历史上,少有学说像马克思思想一样,被不一般的人为扭曲”。除了马列主义以外,许多派别的学说都认为自派学说为马克思的正统继承。如今,其中比较有影响力和主要的阵营包括:托洛茨基主义、斯大林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
马克思对哲学的贡献是将实践概念引入哲学,使哲学同现代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解放联系起来,将这个哲学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导致唯物史观的产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马克思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从而发现剩余价值,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而这个专政又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演变而来。
马克思哲学
一般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在他所处的时代并没有绝对的影响力;但就在他过世几年后的19世纪末,随着资产阶级世界的普遍危机的加剧,马克思哲学迅速的传遍各地。建立资本主义式的福利国家成为欧洲先进国家政经改革的趋势。之后,马克思主义派分成为非革命派(Evolutionary Marxism)与革命派(Revolutionary Marxism)。非革命派学说,又称修正主义派,以爱德华·伯恩斯坦(Edward Bernstein)为中心,主张渐进式的社会主义发展,视马克思主义为一种道德标准。而革命派学说则以激进的列宁最为著名,强调暴力革命对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不可回避的必要性。革命派视马克思主义为一种历史科学理论与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认为这种理论是历史客观进程的理论反映,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实践中的产物,是所有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借由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的苏联的传播达到巅峰。在这段期间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解释受到许多学者的疑问与争议。随着苏联的式微与解体,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有所减弱。而马克思主义作为近代著名也是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其学说仍然活跃在学术界的各领域,学说的精神也不时的被运用在各政府的施政方向。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和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其国家或政党的意识形态,如中国共产党、古巴共产党、尼泊尔共产党、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葡萄牙共产党、希腊共产党等。
科学无神论
科学无神论是在批判和继承历史上的无神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用历史说明宗教,阐明宗教的社会基础, 揭示宗教本质及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 告诉人们 ,宗教是颠倒世界观 ,宗教观念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像的反映 ,不应把命运交给神来支配,人类能靠自己的力量为自己谋得幸福。
历史唯物论
犹太人在德国的解放斗争就是无产阶级对新兴资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卡尔·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说,它是无产阶级挑战社会制度的精神武器。只有在科学的哲学指导下,无产阶级才能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从而获得自己最后的解放。马克思的哲学追溯到人类的本性:他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可以有效的计划出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因此,人一旦进行有计划的劳动生产,就同其它动物根本区别开来了;而因为要劳动,人们必须事先结成生产关系及其它社会关系。人们的劳动生产力制约着人们在其中进行活动的生产方式,而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等构成社会的基本架构,并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一旦形成,便反过来成为制约人的活动的客观力量。可见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劳动阶级的生产劳动之上的,劳动阶级造就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社会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像是杂乱无章,其实它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内在的客观规律。因此,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论。
马克思的故居和马克思博物馆在德国特里尔。
马克思在年轻的时候深受德国当代知名哲学家黑格尔辩证论的影响,一同认为万物皆由演变而成。但不同于黑格尔的唯心论点,马克思的思想是唯物论点。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一个国家社会的经济,代表着一个国家社会的劳动力。但马克思认为此一观点被资本主义给扭曲,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的架构下,劳动力已经成为一种消耗性的日用品,传统的商人借由转手买卖赚取商品的差价,而资本家却是靠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方式,来发财致富的。而财富在私人手中的积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便形成资本。劳动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资本需要增值,就必须吸取活劳动,而使劳动者始终生活在只能维持自身生命的再生产的水平,是吸取活劳动的前提。因此,根据马克思的结论,劳工的待遇自然不是资本家所会关心的事。马克思也不否认,到当时为止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具生产力的社会结构。但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缺陷在于资本家为了生产力与利润,势必投资更多的金钱与资源用于科技的研发,而劳工的价值也会因为科技的进步而贬低。日后,劳工势必日用品化,进而异化无产阶级劳工本身的人类特质,成为资本家的人肉机器。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他意识到此一现象是一种阶段性的演变,资本主义会物极必反,无产阶级会因为自身的解放,逐渐取代资产阶级就跟当初在封建时代末期,资产阶级推翻王室贵族阶级一样。而劳动阶级也会成为主角,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晚年的卡尔·马克思
基于对于资本主义的种种客观科学分析,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应当团结,一同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紧密相关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需要由无产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而无产阶级政党则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这个党代表着组织、领导和宣传作用。从阶级及阶级斗争的理论出发,马克思认为私有制社会中对立阶级之间的斗争具有不可调和的特点,统治阶级需要以强制性的方法来统治被统治阶级以便维持自身的生存。而这些强制性的方法逐渐演变成为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榨取和剥夺之工具。统治阶级为把阶级关系维持在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秩序和范围之内,就形成国家和法律。无产阶级要想获得自由的解放,就必须团结起来,进行革命,以消灭包括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旧有价值,消灭阶级,即消灭敌人的同时,也消灭自身,消灭剥削,迈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旧的国家是一种‘以其无处不在的复杂的军事、官僚、宗教和司法机构像蟒蛇似把活生生的市民社会从四面八方缠绕起来的中央集权国家机器’。”
——卡尔·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共产党宣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Proletarier aller Länder,vereinigt euch!)——《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剩余产品增多,使得人类能在自身中实行脑体分工。这种分工一方面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野蛮阶段走了出来,进入文明时期;另一方面,脑体分工本身就是最初阶级划分的基础,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垄断精神生产的剥削阶级分子与承担全部体力劳动的劳动阶级处在根本利益相互对抗的关系之中,人类自此进入阶级社会。阶级社会几千年的发展,不过是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的程度以及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依附的具体方式的变化。
共产党宣言手稿。
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阶级社会阶段中,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本身就构成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只有联系生产力发展以及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才能彻底解决阶级斗争的问题。马克思在关于阶级的理论中,特别强调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现代阶级关系的产生源于劳动者同自己的生产资料的分离,但阶级一旦产生,又会把阶级利益对立的烙印打上文化、宗教等领域。在这个意义上,阶级有时是一个社会范畴。人类社会的阶级关系从早期的简单走向复杂,然后又走向现代社会的简单化。马克思指出,讲究功利的资本主义社会并未改变阶级对立的事实;而和平式的协商办法无法从实质上解决阶级间的矛盾。
对立,因此,在进入共产主义之前,无产阶级将进行短暂(相比较起其他历史阶段而言)的无产阶级专政,进行多层面的革命,尽一切的可能重新分配社会资源。所以一般认为,马克思并不反对暴力革命。
妇女理论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对社会生活具有能动作用,在性别层面,男女不平等的意识影响着两性关系,以一套机制作用于女性,蒙蔽妇女主体性意识,桎梏着妇女的发展。 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相当于无产阶级,阶级同构着性别。所以在家庭中,以生理为划分标准的劳动分工异化为社会性的性别劳动分工,男性掌握社会生产资料,女性成为自然生产的附庸。家庭劳动异化,妇女被否定而无法自由全面的发展, 站在人类解放的高度来理解妇女解放,从而做出妇女自由全面发展是衡量人类解放程度标准的重要研判。妇女自由全面发展包括四个方面:妇女社会关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性平等的关系还给妇女,妇女作为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妇女整体素质的发展,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妇女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妇女能力是妇女改造世界与创造生活的能力,即劳动能力;妇女个性的发展。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38年-1841年)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1844年)
《神圣家族》(1844年-1845年)(和恩格斯合著)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1846年)(和恩格斯合著)
《罢工和工人同盟》(1847年)
《哲学的贫困》(1847)
《工人联合会》(1847年)
《共产党宣言》(1848年)(和恩格斯合写)
《雇佣劳动与资本》(1849年)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59年)
《福格特先生》(1860年)
《剩余价值理论》(1862年-1863年)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
《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年)
《法兰西内战》(1871年)
《资本论》(1867年 、1885年、1894年)(后两卷由恩格斯整理)
马克思《资本论》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它,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
谁要是为名利的恶魔所诱惑,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会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引给他的方向扑去。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
时间就是能力等待发展的地盘。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劳动创造世界。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友谊之舟在生活的海洋中行驶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时会碰到乌云和风暴,在这种情况下,友谊应该受到这种或那种考验,在这些乌云和风暴后,那么友谊就会更加巩固,真正的友谊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放射出新的光芒。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
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历史把那些为了广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经验则把使最大多数人幸福的人称赞为最幸福的人。
哲学家们总是在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改造这个世界。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 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这个世界的知识实际上是人类知识水准的一个标志,他只是世界的某一个角度和某一个部分而已。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只到某一个层次和某一个程度,人类能够对世界的认知程度的标志,是你知识程度的标志,并不是宇宙本身。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最好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作者名称 卡尔·马克思
作品时间2018-4-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者是马克思。该书主要讲述了马克思总结自己的思想与思考经济与哲学等有关问题的手稿。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
作者名称 卡尔·马克思
作品时间2012-2-2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
作者名称 卡尔·马克思
作品时间2003-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是200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品。作者是马克思
“马克思总以阴郁的眼光看待人类大部分的历史,是因为历史不过是一种压迫和剥削替代另一种压迫和剥削……(马克思这样悲观的思想家)向我们展示现实的残酷,并以此激励我们着手改变。他们敦促我们抛弃一切幻想。”《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的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如此评价说。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时说:“思考是他无上的乐事,他的整个身体都为头脑牺牲了。”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6%)
2005年11月28日,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名列第3位,仅次于康拉德·阿登纳和马丁·路德。
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谈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曾经说过:在共产党的领导人中,有许多的犹太人,包括卡尔·马克思本人,托洛茨基、基诺维耶夫、加密涅夫、还有苏维埃俄国的第一任主席斯维尔德洛夫。他们认为,犹太人之所以受苦受难,是因为世界分裂,世界在危机中分裂,也是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宗教分裂。所以人们要创造一个新世界。
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时对马克思作高度评价: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