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绰墩遗址 编辑
绰墩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正仪镇北绰墩村,南距正仪镇约2千米,东距昆山市区10.5千米,处于阳澄湖与傀儡湖之间的狭长地带,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 。
绰墩遗址发掘面积3393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85座,房址14座,灰坑80个,出土陶器、石器和玉器等遗物800多件。另发现东周至马桥文化时期灰坑86个,出土陶器、石器等遗物500多件。还发现汉代灰坑1个,唐宋时期墓葬10座、灰坑37个等 。绰墩遗址3种史前文化地层叠压清楚,为研究长江下游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
2006年5月25日,绰墩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绰墩遗址
地理位置:江苏省昆山市正仪镇北绰墩村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35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Ⅰ-76
所处年代:新石器时代至周
考古发掘
1961年1月,南京博物院在太湖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绰墩遗址被发现 。
20世纪80年代,当地砖厂在绰墩遗址取土,逐渐将绰墩遗址夷为平地 。
1982年7月30日—8月7日,南京博物院在昆山文化馆配合下,对绰墩遗址进行了试掘,试掘面积111平方米 。
1998年,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
1999年11月8日—12月24日,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2次抢救性考古发掘 。
2000年10月18日—2001年1月15日,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40平方米 。
2001年,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4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80平方米 。
2002年秋—2003年春,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5次考古发掘,发掘工作分2期,总发掘面积1128平方米 。
2003年底—2004年春,由苏州博物馆、昆山文物管理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苏州土壤肥料站联合对绰墩遗址进行了第6次考古发掘,发掘工作分2个阶段进行,发掘面积720平方米 。
绰墩遗址局部
纺轮、鸟纹阔把黑皮陶壶
1982年,南京博物院联合昆山文化馆在绰墩遗址发掘良渚文化墓葬1座 。
1998年,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在绰墩遗址发掘,发现绰墩遗址包含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3个阶段的遗存,清理崧泽文化墓葬27座、灰坑1个;良渚文化房址1座、灰坑4个、灰沟2条。出土了陶器、石器、玉器、骨器150件文物 。
1999年,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在绰墩遗址发掘,清理出良渚文化房址2座,在4号探方内清理出崧泽文化房址1座,发现了土墙、居住面、柱洞、灶坑等遗迹,在马家浜文化墓地东侧发现了1组灰坑,坑内发现了大型鹿角3件,完整鹿齿1件 。
2000年10月18日—2001年1月15日,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在绰墩遗址发掘,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房址1座,灰坑1个,墓葬5座;崧泽文化房址1座,灰坑1个,水井1口;良渚文化房址2座,灰坑8个,祭台1座;马桥文化至东周灰坑14个,水井6口;唐代、宋代墓葬各2座,宋代水井2口,出土器物200多件 。
2001年,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在绰墩遗址发掘,主要发现了2座良渚文化的浅地穴式房址和这一时期的河道1条。在编号为F11的房址内出土了1件通体刻有鸟纹的阔把黑皮陶壶和1件漆木碗 。
2002年秋—2003年春,苏州博物馆和昆山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在绰墩遗址发掘,发现遗迹164处,最重要的是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24块水田。这些水田是利用自然形成的低洼地或依地势开垦的小块农田,旁边还有用于灌溉的排水沟、蓄水坑等。在田块土样中淘洗出大量的炭化米粒,有长粒型、椭圆型等多种形态,每克土样的水稻植物蛋白石密度超过5000个。在164处遗迹内出土了各时期的器物363件,有陶器、石器、骨器等。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又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水稻田22块 。
保护碑刻
2010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绰墩遗址分析与评估,确定绰墩遗址的保护原则、策略,划定绰墩遗址文物保护区划、环境规划、展示利用、管理、考古工作等规划要求,并编制规划分期,制定《江苏省昆山市绰墩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
崧泽文化墓地
文化内涵
绰墩遗址文化内涵从下至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另有唐宋时期遗存。马家浜文化时期聚落,分作业区(即稻作农业区)、居住区以及墓葬区 。
绰墩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正仪镇北绰墩村,南距正仪镇约2公里,东距昆山市区10.5公里,处于阳澄湖与傀儡湖之间的狭长地带 。
绰墩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