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溪街道 编辑
越溪街道,隶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地处吴中区中部,东接长桥街道、城南街道,南濒太湖与吴江区松陵镇隔湖相望,西与横泾街道交界,西北与木渎镇为邻,北与虎丘区横塘街道接壤。 街道办事处驻地距吴中区人民政府12千米。 辖区东西长6.8千米,南北长7.2千米,总面积48.8平方千米。2010年末,越溪街道辖区总人口35082人。
民国元年(1912年),今境分属吴江县湖东西乡、吴县横泾市。2004年3月,分长桥镇设长桥、越溪⒉街道,横泾镇木里、南章、前庄、旺山等4个村划归越溪街道。
2011年,越溪街道财政总收入53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00万元。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1亿元。
中文名:越溪街道
行政区类别:街道
所属地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地理位置:吴中区中部
面积:48.8 km²
下辖地区:10个社区,2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吴山社区吴山街西2号
电话区号:0512
邮政编码:215104
人口数量:35082 人(2010年末总人口)
车牌代码:苏E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分属吴江县第一区、吴县第五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分属吴江县城区越溪乡、吴县东山区尧峰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分属吴江县城厢区越溪乡、吴县东山区尧峰乡。
1950年1月,越溪乡更名为湖西乡;同年4月,尧峰乡划属苏州专署太湖行政办事处横泾区;同年9月,吴江县湖西乡划归吴县枫桥区,复称越溪乡。
1951年6月,分属吴县枫桥区、横泾区。
1953年5月,太湖行政区改置震泽县,尧峰乡属之。
1954年6月,越溪乡划归震泽县。
1956年4月,撤尧峰乡,张桥、夏桥、官渡等4村划归属越溪乡。
1958年8月,改为越溪人民公社。
1959年3月,复属吴县。
1983年9月,政社分设,复为越溪乡。
1994年9月,越溪乡改镇。
1995年7月,属吴县市。
2001年2月,属苏州市吴中区;同年8月,越溪镇并入长桥镇。
2004年3月,分长桥镇设长桥、越溪⒉街道,横泾镇木里、南章、前庄、旺山等4个村划归越溪街道。
截至2021年10月,越溪街道辖10个社区,2个行政村, 街道办事处驻吴山社区吴山街西2号。
龙翔社区 | 溪上社区 | 吴山社区 | 溪江社区 | 溪韵社区 | 张桥村 |
珠村社区 | 莫舍社区 | 木林社区 | 教育园社区 | 小石湖社区 | 旺山村 |
位置境域
越溪街道地处吴中区中部,东接长桥街道、城南街道,南濒太湖与吴江区松陵镇隔湖相望,西与横泾街道交界,西北与木渎镇为邻,北与虎丘区横塘街道接壤。街道办事处驻地距吴中区人民政府12千米。辖区东西长6.8千米,南北长7.2千米,总面积48.8平方千米。
越溪街道
越溪街道有耕地面积6300亩,人均0.18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6200万元。2011年,粮食产量375.6吨。水产养殖产量168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7706元。
越溪街道以纺织、金属加工和制品、医疗器材制造等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38.6亿元。有工业企业325家,职工14915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
越溪街道有商业网点1668个,职工9621人。2011年末,有城乡农贸市场2个,职工21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
越溪街道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3亿美元,出口产品主要有机械电子、服装等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011年,越溪街道财政总收入53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00万元。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1亿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越溪街道有街道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9个;图书馆(室)9个,藏书1.5万册。文化从业人员10人。
越溪街道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江南船拳等。江南船拳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船拳少年》在2011年江苏省全民健身新优项目评比中获二等奖。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越溪街道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1347人,专任教师90人;小学2所,在校生2480人,专任教师1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90人,专任教师7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率均达100%;境内的苏州国际教育园南区,有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等省、市院校8所、区中等专业学校1所。
越溪街道“准妈妈”科学育儿培训班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越溪街道有街道卫生院1个,民营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19人,全年完成诊疗18.6万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7.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越溪街道有体育场地14处,100%的社区、村都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5%。
社会保障
2011年,越溪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0户,人数256人,支出70万元,月人均228元;五保供养16人,支出7万元;医疗救助487人次。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1个。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88.6%,年末全镇户籍人员养老保障覆盖率水平达到95.3%。
越溪街道地图
名称来历
越溪街道因辖区内的越来溪河道得名。
古桥
寿星桥
寿星桥在越来溪西张宅浜口,是迄今为止本镇保存较为完整的石拱桥。南北走向,石桥两侧都刻有桥联。西面为:“北引越溪资利涉,西通震泽庆安澜。”东面为:“安节养牲局募资重建。光绪十八年六月吉日立。”
越溪三桥
据明朝陈荠的《溪渎三桥记》记裁,“越溪三桥”即饶稼桥、溪桥、管渎桥。
饶稼桥在郡西南二十里周村之上跨越来溪之支流,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溥朝重建,里人卢钢等助成之,饶稼桥据查在罗家浜。溪桥、管渡桥,二桥均在横山麓,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知县邝潘建。管法桥又名永福桥,为石洪桥,位于官波村中部,现属危险桥梁,东西走向。桥面中部有一圆型石刻八卦图。拱桥底部,东首立有一青石碑刻,内容为:大明弘治十四年岁左辛西,七月初三明重建永福桥。
张家桥
张家桥又名保字桥,在张桥村,《吴县志》卷六十曾载有“张家析题记析名保宁,雍正四年”。现该桥保存完好。
保护文物
张基村遗址
张基村遗址位于龙翔张墓村北,东经120°34'20"-120'35'00",北纬31°11'20"-31°12'00",1987年考古调查时发现,1997年7月28日公布为吴县市文物保护単位。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0米,耕地层厚30-45厘米,文化层厚度超过1米,调查中共采集到文物140余件(片)。其中,以央砂的最多,其次是泥质的,并有少量印纹的、原始资及残石器、兽骨。遗址地表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保存尚好,该造址属新石器一商周时代,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
洄溪革堂摩崖石刻
洄溪革堂摩崖石刻位于张桥8队山坞中。山地名俗称老江北园,系清乾隆时江苏吴江处士徐大椿晚年隐居之地。据传草堂存世百二十年左右,后毁于成丰战火。洄溪草堂遗址旁,在一块高5米、长5o余米的石壁上还保留着当时锋刻的31方石刻,1986年3月25日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
卢襄,字师陈,越来溪人,明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升礼部员外郎,迁职方郎中,寻改武选。襄历三部,所在职办,诸尚书亦器重之,升陕西参议。诗尤精诣,著有《五坞草堂集》、《石湖问略》。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