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塘镇 编辑
渭塘镇地处苏州中心城区北部,是相城区阳澄国际生态新区片区的重要组成板块,东至聚金路、南至漕湖大道、西至御窑路、北至界泾河,厘山也位于渭塘镇内。总面积3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万,户籍人口3.5万,下辖8个村、4个社区。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镇、国家生态镇、国家卫生镇,2019年高分通过省第二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验收。202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3亿元,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4亿元;规上工业产值167.3亿元,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速。
中文名:渭塘镇
外文名:Weitang Town
别名:渭泾塘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江苏苏州
面积:38.3 km²
政府驻地: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渭中路33号
电话区号:0512
邮政编码:215134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75000 人
火车站:苏州站 苏州北站
车牌代码:苏E 苏U
唐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吴县分吴、长洲两县,渭塘地区属长洲县。
渭塘,唐、宋、元、明代称圩泾塘,隶属吴县。明代后期称渭泾塘,隶属长洲县。
1912年1月,将清代吴县、长洲县、元和县合并为吴县。11月暂行市乡制,境内渭泾镇、秧上乡、洋簖乡、贤圣乡属吴县陆墓市辖,雪泾乡、凤凰泾乡、毛巷乡属吴县南北桥市辖。
1929年8月,市改区,实行区乡镇制。吴县陆墓市为吴县第六区,吴县南北桥市为吴县第八区。
1934年8月,吴县并区,将第六区、第八区、第十二区合并成第六区、区公所驻黄埭镇。辖境内渭泾镇、秧上乡、雪泾乡。
1947年,吴县并编区、乡、镇,境内有渭泾镇、雪泾乡、属黄埭区辖。
1948年2月,渭泾镇与雪泾乡合并成渭雪乡,属黄埭区辖。
1949年4月27日,渭雪乡解放。
1950年3月,撤销渭雪乡,分别建渭塘乡、秧河乡、新雪乡。乡人民委员会驻地为:中街112号、秧上周寺堂、北雪泾城隍庙,隶属吴县阳澄区辖。
1956年3月,撤销秧河乡,分别划归渭塘乡、新雪乡,所属吴县阳澄区辖。
1957年3月,撤区并乡。渭塘乡、新雪乡和石桥、倪汇两乡部分村合并成立渭塘乡。乡政府驻中街112号。
1958年9月25日,撤乡建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成立渭塘人民公社。
1968年4月16日,成立渭塘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1年10月,撤销渭塘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建渭塘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7月,政社分设,复称渭塘乡。1985年3月,政府驻地迁至西街19号。
1985年3月,乡政府迁至西街19号。
1993年4月1日,渭塘乡改建为渭塘镇,实行镇管村体制。1994年1月28日,镇政府移址渭中路8号。
1994年1月28日,镇政府迁至渭中路8号。
渭塘镇
苏州市渭塘镇区位图
截至2022年,渭塘镇下辖8个村、4个社区,有渭西村、渭南村、骑河村、盛泽荡村、渭北村、西湖村、凤凰泾村、凤阳村、玉盘家园社区、渭星街社区、翡翠家园社区、钻石家园社区。
位置境域
渭塘
地质
渭塘境内地质构造属苏锡断裂带,该断裂带北东侧为沉降区,有巨厚的中心新生代火山岩和红土层,南西侧相对隆起。为上古生界褶皱区,在地质史上,沿断裂带,岩浆侵入及火山活动强烈。但境内地质构造极为发育,地下岩体受挤压、引张、剪扭、破碎甚烈。在地下矿井、平均15米即可见一断层、小者更多。由于断层错综叠加,掩体整体性受破坏,刚性强度大大降低,地址块体间接点很多,受力点不易集中,故境内地质构造不易积累巨大能量,地震都为小波型,有感地震较多为外地波及的地震。
地貌
渭塘镇属低洼圩田平原。境域南北最大距离为7.7公里,东西为8.6公里,以元和塘为中心,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成小型碟状洼地,东北稍高于西南,按吴淞口高程,海拔最高4米,最低2.5米,一般在3米以下,大部分处于洪水位以下。平原上水网密布,河道水深一般在2.5~3米左右,区域内有盛泽荡、元和塘等,河荡水面占陆地面积32.5%。地面高度在正常水位上下,地下水位高,在洼地常年接近地表。地面组成为河流冲积、湖积相物质,土壤以湖相——沼泽相沉积粘性土为主。
气候
渭塘镇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因受海洋和长江水体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的特点。一年四季、冬夏长、春秋短、昼夜气温差异较大。一般是3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春季,冷暖多变,阴雨连绵;6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炎热多雨;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秋高气爽;11月下旬至翌年的3月中旬为冬季,寒冷少雨。
水文
渭塘镇境内、河流纵横,浜溇密布,水域面积达12.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4.5%。境内大小河道183道,总长度167.61公里。骨干河道有元和塘、界泾河、南雪泾、渭泾塘、永昌泾和冶长泾等6条。此外,有北夹溇河,北塘河、三图外河、陆家桥河、高泾堰河等主要内河。
土地资源
渭塘
水资源
渭塘镇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据2000年统计,全镇共有大小河道183条,全长167.61公里。自古以来,河水是日常生活用水,后因地表水受到污染,改饮用井水(深井水)。
潘苏平 党委副书记,镇长
第一产业
解放前,渭塘地区经济很落后,人民生活贫苦。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先后实行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工业的兴办,农村经济在社会变革中逐步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1949年,渭塘境内三麦亩产28公斤、油菜亩产16公斤、水稻亩产不满100公斤。1957年,三麦、水稻亩产分别增至45公斤和192公斤。1958年后,由于刮“共产风”和“文化大革命”,全公社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逐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全面发展。1982年后,全乡(公社)粮食总产年年稳定在2万吨以上。2000年粮食总产14438吨,农业总产值27471万元,人均年收入6200元。人均口粮300公斤。
第二产业
渭塘
第三产业
渭塘
渭塘
教育事业
旧时,渭塘地区盛行私塾教育,清末民国初新学兴起,境内第一所小学创办于民国7年(1918年),教育处于低水平。解放后,教育事业逐步得到发展,尤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日益昌盛。1999年11月24日,渭塘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镇评估验收。2000年末,全镇有完全中学1所,完全小学6所,村小一所,幼儿园9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1983年7月,渭塘乡人民政府成立科技办公室,配1名兼职科技助理。同年8月,渭塘乡建科学技术协会。1992年12月12日,渭塘乡成立科技兴乡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全乡科技工作的领导。2000年,全镇有科技人员556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167人。1984~2000年,全镇获科技成果奖产品9只,其中国家级4只,省级5只。获国家专利产品12只,获联合国专利产品1只。1994年,被江苏省命名为“江苏省科技先进乡镇”。1997年,被苏州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科普文明镇”。 截止2022年,有公办学校(幼儿园)5 所,建有诺德学校等国际学校2所。
卫生事业
新中国建立后,渭塘人民政府组织医务人员,建立联合诊所,并逐步发展,至2000年末,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卫生院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医疗技术不断提高。还先后实行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统筹医疗、大病风险医疗等制度,形成了防治结合的医疗保健网络,群众医疗得到保障。同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省级卫生镇,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工作日益完善。传染病、流行病得到控制,血吸虫病已消灭,天花、流脑、小儿麻痹、疟疾等病基本绝迹。群众健康水平普遍显著提高,人均寿命比解放前延长约20年。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截至2022年,相城三院为二级乙等医院,三院新综合楼建成启用,中医骨伤科等特色专科远近闻名。
人民生活
解放前,渭塘人民生活贫困。解放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渭塘镇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民间习俗,丰富多彩,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民约定俗成的生活准则,寄托着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解放前,渭塘农村信仰佛教者居多,信仰道教者次之。渔民多数信仰天主教、基督教。解放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公开的宗教活动被禁止,佛像被砸,寺庙被拆或占作学校、工厂,古树被砍。1979年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重新得到保护。 建成镇村两级“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打造集成式服务平台,构建“全科式、全网式、全时式”政务服务新模式。突出抓好网格化治理,发挥镇集成指挥中心综合决策指挥功能作用,现代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文体中心、社区书场、图书分馆等一批设施向居民开放,连年举办清明诗会等品牌活动,群众文娱生活触手可及。
阙应阳(生卒年不详) 字君律,号春洲,长洲县秧上人。明代隆庆(1568~1572年)间开科,中隆庆科进士,任赣州府知府。
2019年10月,渭塘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2年4月,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团委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称号。
2023年10月20日,入选“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192。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