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泽镇 编辑
盛泽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位于江苏省的南端,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的中心地带,南接浙江湖州、嘉兴,北依苏州城区,东临上海,西濒太湖。总面积147.74平方千米(2017年),城区建成面积45.98平方公里、规划工业产业区60平方公里,下辖12个社区、30个行政村 ,常住人口50万人 ,是吴江区两个主城区之一。境内苏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贯穿其中,交通十分便捷。盛泽镇是中国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历史上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有“绸都”的美称。
2018年10月9日,盛泽镇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 2019年10月8日,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9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盛泽镇为2019年国家卫生乡镇。
中文名:盛泽镇
外文名:Shengze Town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面积:147.74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12个社区,30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舜湖西路科技中心2099号
电话区号:0512
邮政编码:215228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人口数量:50 万(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先蚕祠,白龙桥,目澜洲公园,镜湖公园,潜龙渠公园
火车站:苏州站
盛泽镇风景
春秋时期,盛泽为吴越两国交界处。吴越相争,该地时而为吴地,时而为越境。据民国《嘉兴新志》载: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吴越交战之槜李,即在今嘉兴县南部,为吴之南境。盛泽地处嘉北,当属吴地。周元王三年(前473年)亦即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吴为越所灭,此地属越境。此后,归属屡有变更,唐中期后盛泽为嘉兴之澄源乡地。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割吴县南地松陵,嘉兴北境之绮川、平望、震泽、澄源、范隅、久咏六乡,置吴江县,盛泽始属吴江县。
明弘治年间,盛泽仍以村名,居民仅五、六十家。嘉靖《吴江县志》始称盛泽为市。清顺治四年(1647)建镇制。乾隆五年(1740年)移驻县丞。咸丰十年(1860年)七月初二至同治二年(1863年)春,太平军在盛泽建立地方政权,盛泽在此期间划归绣水县(即浙江秀水县,因太平天国讳秀)。
辛亥革命后,吴江、震泽两县复合为吴江县,全县划为六市十二乡,盛泽为六市之一。民国18年(1929年)8月,全县十八市乡划并为十个区,盛泽设第三区。民国26年(1937年)7月,日军侵华,11月9日盛泽镇沦陷。民国29年,汪伪政权仍设盛泽为第三区,民国31年(1942年)7月改称第四区。抗日胜利后,国民政府军队于民国34年(1945年)8月16日接管政权,盛泽复为第三区。
1949年5月6日,盛泽解放,成立盛泽区人民政府,盛泽为区属镇。
1950年1月,升格为县直属镇。
1988年12月,盛泽镇与盛泽乡合并,撤销盛泽乡建制,实行镇管村体制。
区划沿革
清初,盛泽镇区主要由西肠、充字两圩组成,农村辖44圩。
同治年间,盛泽镇区由5圩组成,农村辖范隅上乡的23都,澄源上乡的18都、20都、21都、22都等36图139圩。
民国初年,镇区范围仍沿旧袭。民国18年(1929年)8月,镇区划分为盛东、盛南、盛西、盛北、盛中等5镇,农村划分为桃源、澄溪、茅塔、溪南、溪北、大谢、北王、大钟、长甸、莺南、娄下、耽字、谢溪、南昆、黄溪、五牛、北角等17乡。
1934年3月,5镇仍袭旧制。农村重新划分:原莺南、耽字两乡合并为莺南乡;北角、黄溪和大钟之北角、东角、大珣、新镇、铭字5圩以及南昆乡之阔字、大陈、小陈3圩,划并改为红豆乡;大钟乡之大钟、小钟、南角、钳字等圩并入谢溪,改名红梨乡;娄下、五牛两乡合并,仍名娄下乡;长甸乡之余字圩划入溪北,并由第7区划入霖安乡。镇区辖有:盛东镇辖36闾,194邻;盛南镇辖25闾,121邻;盛西镇辖20闾,147邻;盛北镇辖37闾,184邻;盛中镇辖45闾,233邻。农村辖有:莺南、红豆、红梨、娄下、长甸、桃源、北王、南昆、澄溪、茅塔、溪南、大谢、溪北、霖安等14乡,计552闾,2665邻。
1934年底改闾邻为保甲制后,盛泽全区辖5镇,14乡,计106保,1345甲。
1946年8月,原盛中、盛西镇合并为盛南镇,盛南、盛东、盛北镇合并为盛北镇,并将桃源乡大饱圩仍划入镇境。农村原13乡划为大谢、长安、溪南、溪塔、红豆、楼莺、南澄、镜源等8乡。
1947年10月,盛南、盛北合并为盛泽镇。原红豆、楼莺扩并为洪福乡,南澄、镜源扩并为新杭乡,长安、溪南扩并为忠介乡,大谢、溪南扩并为谢圣乡。镇、乡下仍为保甲,计102保,1097甲,其中镇区有24保,354甲。
1950年1月,盛泽镇升为县直属镇,下设16个街道居民委员会,街道下编居民小组。
1957年,建立4个护仓点,各辖4个街区。
1960年7月,全镇成立工厂、花园、太平、里安、荡口及红星6个管理区,1962年7月改为5个联合办事处:太平联办,工厂联办,花园联办,里安联办,红星管理区改为蔬菜大队。
1981年,撤销联合办事处,恢复街道居民委员会。
截至1986年7月,全镇有16个街道居民委员会、6个新村居民委员会和1个蔬菜大队。
1988年12月,盛泽镇与盛泽乡合并,撤销盛泽乡建制,实行镇管村体制,下辖32个行政村。
2000年7月,坛丘镇并入盛泽镇,2003年12月,南麻镇又与盛泽镇合并。
2011年7月,盛泽镇启用全新的社区建制,原有的11个社区被重新划分为8个。
区划详情
截止至2022年10月,盛泽镇下辖12个社区,30个行政村,分别为:桥北社区、坛丘社区、南麻社区、舜湖社区、衡悦社区、山塘社区、目澜社区、镜湖社区、东方社区、西白漾社区、澜溪社区、清溪社区;东港村、红洲村、圣塘村、兴桥村、群铁村、前跃村、幸福村、黄家溪村、北角村、胜天村、荷花村、坛丘村、人福村、龙桥村、南塘村、坝里村、大谢村、桥南村、永平村、沈家村、庄平村、寺西洋村、盛虹村、永和村、茅塔村、杨扇村、渔业村、郎中村、双溪村、龙泉嘴村。
位置境域
盛泽镇位于江苏省的南端,地理座标东经120°40′,北纬30°54′ 。盛泽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的中心地带,沪宁杭三角中心 ,南接浙江杭州、嘉兴,东临上海,西濒太湖。盛泽镇总面积147.74平方千米(2017年),城区建成面积45.9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盛泽镇镇区地势低平,河港交叉,四周湖荡密布,水道纵横如网。20世纪50年代后,先后填平了市河、小庙港、北浜等11条河浜,改成道路,镇区地貌有所改变。
盛泽镇全镇地面高度为吴淞基面3.8—4.5米,西白漾围垦田高度则在3.5—4.0米之间,个别地段(如文化宫)达5.0米。地面倾斜度平均不足5‰,属湖泊相沉积地带,外下部为亚粘土表壳层和高压缩性、高灵敏性土层,地耐力为每平方米8—10吨。
气候特点
盛泽镇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7℃,平均年日照数2093.7小时,平均年降水量1023.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2% ,宜稻麦和蚕桑。
2020年,全镇常住人口50万人。
地理位置优越
概况
国际纺织城
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8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4.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6.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亿元,东方丝绸市场交易额继续实现超千亿,全国中小城市百强镇排行榜盛泽镇列第十三位。
第一产业
农副业是盛泽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除了农田基本建设外,先后建成驼鸟、特种水产、苗猪、蔬菜、蚕桑、苗木等种养基地数十个。
盛泽镇风景
第二产业
分厂色坯商区
2014年,全镇拥有各类纺织企业2500多家,13万多台无梭织机,年产各类纺织品100亿米,325万吨纺丝能力,30亿米印染后整理产能。位于盛泽镇区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创建于1986年,市场区域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2014年市场交易额继续实现超千亿。
第三产业
盛泽镇风景
教育事业
盛泽的文教事业一直是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清末民初,学校大都与绸业有关。 1988年,盛泽镇共有小学5所,即:盛泽镇中心小学、太平街小学、人民街小学、山塘街小学、东庙街小学。三所中学:盛泽中学、盛泽镇第二中学、盛泽乡中学。 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即:吴江丝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2010年,盛泽镇创建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启动建设盛泽二中新校区。2011年,盛泽二中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建设实小幼儿园等教育工程。2012年,盛泽镇被列入苏州市级以上现代化示范学校的有:盛泽中学、盛泽二中、盛泽一中、盛泽实验小学、南麻中心小学、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等。
医疗卫生
2009年,盛泽镇建成并启用全国首个镇级三级医院——江苏盛泽医院;盛泽第三人民医院完成改扩建。江苏盛泽医院由美国唐仲英基金会捐资、江苏省人民政府、吴江市人民政府、盛泽镇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医院总占地面积205.9亩。
2013年,江苏盛泽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盛泽分院),门急诊105.28万人次,出院病人2.48万人次,住院床日21.68万,床位使用率94.30%,业务总收入4.13亿元,药占比48.43%。医院现有职工816人,其中卫技人员775人,高级职称63人;核定床位500张,实际开放772张。2013年,医院整合皮肤科和整形烧伤科,成立吴江唯一的医学整形美容中心。同年,神经系统病中心、心肺血管病中心和消化系统疾病中心挂牌成立。
先蚕祠
先蚕祠是古典庙堂式建筑,正面门楼飞檐斗拱,旁侧是八字形清水砖壁,再前过栅门是小广场,原是香客集散处。三座拱门正中竖匾为祠名,两侧上方分别书写“织云”和“绣锦”是为当年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写照。过门楼不远就是戏楼,戏楼两侧与厢楼相通,戏台朝北,下面的石板广场延至正殿前,场地开阔,可容万人。
正殿供奉中华民族始祖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殿上有“先蚕遗泽”、“衣被苍生”的匾额。
先蚕祠
镜湖公园
镜湖公园
盛泽仲子庙
盛泽仲子庙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小口圩,该庙又称御赐仲子庙,又名御赐河内公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系宋高宗赵构御赐。仲子,即先贤仲子。先贤仲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大弟子。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卫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河内公,南宋度宗咸淳二年进封卫国公,明世宗嘉靖九年追称先贤仲子,清世宗雍正十一年上尊号为卫圣。
该庙是仲氏家族历史上唯一一座御赐祖庙,而且是全国仲庙中占地面积最大祭祀规格最高仲子庙。历经宋元明清,主体建筑仍在,民国期间改名仲氏家祠,1949年前后因族长仲少梅渡海赴台,祠庙荒败。
中山古茔(宋秘书学士仲基墓)
查《盛湖志》十四卷本卷五“墓域”页九“秘书学士仲基墓在小口圩普福桥北堍,明万历间裔孙大绩修。环以石城,建坊,墓门前华亭陈继儒题“中山古茔”四字,是为仲氏南渡始祖。宋建炎时,从山左扈跸至此,子孙遂家焉。国朝钱云《谒中山古茔》“人来泽畔始诛茅,地择牛眠卜近郊。鼻祖巳占椒衍实,耳孙重见凤扬苞。”
对于小口圩的“普福桥”,刊于民国时期的《盛湖志》十四卷本记载:“普福桥,跨小口圩、具字两圩,今在。”清末民初的普福桥在清初又名“小口桥”,刊于乾隆三十七年的《盛湖志》二卷本载“小口桥:此桥下即中山古茔,至今仲氏子姓祭祀不绝。”...
目澜洲
目澜洲
坛丘白龙桥
坛丘白龙桥
1986年7月1日,白龙桥被市政府列为第二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由于吴江行政区划变更,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特产
绸缎
盛泽绸产,自古及今,名目繁多。桑丝绸类产品,明代已有绢、罗、绫、绸、纱、棉布、苎布、缣丝布等多种。现代,由传统的桑丝绸发展到交织绸、人丝绸、合纤绸4大主要门类。建国后,共生产过各类丝绸540个品种。
麦芽塌饼
每年清明至立夏之间,将紫念头、石灰蔷等草头煮烂沥干出渣后,拌入糯米粉和麦芽粉,以赤豆沙和黄豆沙为馅做成团子。蒸熟后再用油煎,可贮放多日不变质,食之清凉甜软。
酱肉
腊月里用猪肉敷之椒盐,浸渍酱油中数日,后经晒、风干即成,熟食味道极佳。
黄松糕
以红糖拌粗米粉为坯,以赤豆沙加糖腌猪油粒及胡桃肉为馅,贴松子肉多粒,附加西瓜子肉数粒,再撒上玫瑰花瓣和桂花、红绿丝少许,置于方架蒸笼蒸透即成。糕面透馅,热吃香甜可口,冷吃也别有风味。
云片糕
又名雪片糕,县内各处都有,惟切糕之刀,皆制自盛泽许家湾。相传用湾前之水锻铁,刀锋犀利,切糕片匀薄不起丝。
麦芽糖(即饴糖)
糖经煎粘拉绞后,色洁白,做成饼状即可食用。
五香烂白糖
用麦芽糖做皮,以捣烂的芝麻、花生和白糖为馅,做成各种形状,食之香甜可口。
红肉
以鲜猪肉经红曲冰糖酒焖制成,味极鲜美,惟冬天有之。此肉现很少见,几近失传。另有红蹄,制法与红肉同。
霉菜烧肉
将霉菜晒干切细蒸熟后,伴鲜肉红焖,名霉菜烧肉。此物越蒸而味愈出,且不易馊。里人夏季尤喜食之。
瓶里菜
以六麻苔心菜稍加马兰头,装入小甏腌之,俗称瓶里菜。
美食
盛泽镇位于苏州市,苏州菜系是其典型的风味特色美食,已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苏州菜肴。
秦汉直到明清,苏州一直是王室内廷食物的供应基地之一,香粳米、三破糯、洞庭红桔、南荡菱藕、碧螺春茶等都成为皇家贡品,而莼菜、鲈鱼也是当地的盛名食品。另外,还有花色繁多、制作精良的糕点糖果、盛泽镇的苏州风味小吃等特色美食。 其中,肉馅烧卖是盛泽著名的点心之一。
先贤仲子(子路)四十九世嫡长孙,主盛泽镇御赐河内公庙祀事。字址生,号益庵。父讳爽,本生父讳洁。性刚直,有勇力,笃厚而靖夷,端庄而和裕,蔚有大儒之风。靖康丁未,中兴皇帝次济州,公以河内公嫡裔,率宗人父老自请出战保国。帝甚褒之,以武功授高邮州判,遂遣公如维扬。有胞弟曰白庵、履庵,皆依倚播迁。绍兴初,遂迁吴江膳字圩朝潭浜(今盛泽目澜州正南),主祀河内公庙,子孙因家焉。享年六十有八。卒葬吴江县盛泽镇小口圩普福桥北堍,傍有御赐河内公庙。
盛章
字如晦,南宋临安(今杭州)人。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敷文馆学士。封吴江开国伯,迁居二十都(即盛泽)。仲沈洙《盛湖志》谓盛泽的地名因盛章而得,但无可考证,姑从阙疑。
朱国祚
字兆隆,秀水(今嘉兴)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居官清正。作文醇雅,书法遒劲。未第时曾读书于圆明寺,手书“护法”两字。著有《介石斋集》。
字元价,上元(今南京)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状元。官至礼部右侍郎。曾出使朝鲜,谢绝邻邦的赠贿。好名画古器,收藏之丰甲于南京。其先祖为盛泽人。未第时读书于古龙庵甚久。著有《使朝鲜稿》、《南还纪胜》等。
王朝臣
字熊翁,元泰定元年(1324)进士。少从兰溪金履祥游,天文、地理、阴阳、历算诸书,悉得其指点。当时崇尚词曲,竞为浮艳,朝臣以清真隽雅为宗。吴江州判官张显祖以太湖水利之事请教,朝臣详细告明,建议筑垂虹桥,并捐资助工。官太子司经,著有《或默轩集》。
陈宣
字子昭,明宣德四年(1429)举人。官玉山教授,升国子监学录。工诗文,善丹青,曾绘盛湖八景图,刻石置于竹堂古祠壁间。卜梦熊对他推重备至。里中文人,自陈宣而始。其翰墨风流,沾溉后人。
周灿
字光甫,号闇昭,谢天港人,兆南的从曾孙。崇祯四年(1631)进士。任浙江宣化、会稽二县知县。崇祯十六年(1643)提升为浙江道御史。南京政权覆灭后,他归里隐居,成为复社的骨干。其诗文绘事笔意疏远,有姜白石之风。著有《西巡政略》、《泽畔吟》等。
徐溶
字云沧,自号白洋山人,清康雍时人。初画山水,泛学无宗。中年师事常熟王翠,画乃大变,笔墨苍秀,小幅及浅绛尤妙。复又师事娄东王原祁,得原祁器重。康熙五十五年(1716)与王翚等合作《岁寒三友图》。雍正六年(1728)作《竹溪高逸图》。诗亦秀韵。其子椿,字宝龄,仰承庭训,亦善绘事。
程邦宪
字穆甫,号竹庵,嘉庆七年(180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年(1822),擢江西道监察御史。道光五年(1825)转户科给事中,六年(1826)转鸿胪寺少卿。享年66岁。著有《竹庵奏议》、《迟云吟馆集》。
2019年12月,盛泽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盛泽镇为2019年国家卫生乡镇。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2年12月,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2023年9月24日,盛泽镇入选“2023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第6。
2023年10月20日,入选“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6。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