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鸭血糯 编辑
糯,江苏常熟的特产,古代属于贡品。俗称鸭血糯,属水稻科,红芒长杆,成熟时,谷粒皮壳呈浅紫色,脱皮精碾后,米粒殷红如鸭血,粳性,实际上是一种红粳稻米,故烧煮时,必须掌握其性能,一般以三、七相和为宜,即三成血糯七成白糯,成饭后即可做成各种点心。
中文名:鸭血糯
别名:红莲糯、血糯、补血糯
科:水稻科
特点:米粒殷红如鸭血,粳性
鸭血糯
品种改良
鸭血糯
相关传说传说一
传说山顶龙母墓旁有一条白龙,管理着常熟的风雨。有一年,常熟突然闹起水灾来。小白龙一打听,原来 是一条黑龙在兴风作浪。小白龙不愿看着老百姓受罪,立刻飞到山上与黑龙大战起来。两条龙杀得天昏地暗,从山顶一直滚到山脚下。后来,人们把这滚出来的沟叫做“破龙涧”。黑龙逃跑了,小白龙也受伤了,睡在破龙涧里。老百姓见小白龙受伤了,都采了草药给小白龙治伤。药水和血水一起流进稻田里。后来,稻田里竟然长出血红的稻米来,老百姓都叫它“龙血糯”。皇帝听说有血红色的米,觉得很奇怪,就请常熟的官把米送来。皇帝问知县:“这米叫什么名字?”知县说:“这米叫……”龙字还没说出口便咽了回去。原来那时皇帝称真龙天子,说“龙血”是要杀头的。知县一时答不上来,嘴里只是一个劲地说:“啊……呀……”皇帝觉得好笑:“鸭什么呀?”知县随口说了声:“这是补龙体的鸭血糯。”皇帝听了笑道:“好!好!米中又有了新品。”于是常熟的红米有了一个新的名称“鸭血糯”。
传说二
很久以前,在常熟卧牛山北麓的顶山有个白龙潭,潭内住着东海龙王之子小白龙,潭水很深,直通东海龙宫。自小白龙住在这里后,它隔几天就要跃出白龙潭,上天巡游一次,保护着这块江南大地上的黎民百姓,因此这里也就愈加显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桃源仙景。
鸭血糯
传说三
江南一带的酒席台上,有一只甜菜,黑里透红,又糯又香,人人爱吃,它叫“鸭血糯百宝饭”。为啥称“鸭血糯”呢?其中有一段来历。它的真名叫“河阳倭血糯”。
鸭血糯
明朝时,长江里常有倭盗上岸,窜到河阳镇上来抢劫,烧房子,抢女人,弄得人心惶惶,市集也一天比一天萧条下来。
河阳酒坊里有上百工人,其中有杨家弟兄三人,天生力气大,喜欢弄弄拳脚,看到倭盗猖獗,就出头召集了一群作酒工人,练练武功,打打靶子。这时,常熟知县老爷王铁知道了,觉得河阳镇是常熟县的前哨,保牢河阳镇,就可保住常熟城。于是,他亲自来到河阳镇,组织全镇青壮年,帮助操练,成立乡兵,托杨氏兄弟带领。有一年,从黄泗浦口进来一只海船,一群倭盗想到常熟城里去抢劫,刚上岸不到半个时辰,就被杨家兄弟带领的乡兵团团围住,杀个精光,只逃走了一个船老大。海上倭盗大王知道后,对河阳镇恨之入骨,一心想消灭河阳乡兵。
又一年初夏,田里稻苗青青,倭大王带了十余只海船,指挥海盗气势汹汹地包围了河阳镇,想消灭这支乡兵。时已黄昏,倭盗冲进镇上发现是个空镇,街上店户关闭,货物均已搬光,一个人也没有。原来杨氏兄弟早已有准备,河阳镇百姓全部搬到恬养庄去了。倭盗大王兽性大发,就放起火来。顿时,一阵锣响,杨氏兄弟带领的河阳乡兵已把他们围在镇中心,双方展开激烈搏斗,整整杀了三天三夜,杀死倭盗不计其数。杨氏三兄弟也壮烈牺牲。好端端的一条河阳大街,房屋全部烧光,四周的稻田里,全是倭盗的鲜血,一片红彤彤。
河阳百姓为了感谢杨家兄弟的救命之恩,就在河阳桥旁造了一座“三相公庙”,供奉香火。那年秋收时节,庙周围田里的沉甸甸糯稻穗都变成了鲜鲜红,好像一个个倭盗在向杨家兄弟认罪。为了永记杨氏恩典,憎恨倭盗,人们就把红色糯稻称“倭血糯”。若干年后,有位文人认为这个名字不雅观,倭与鸭同音,就改叫了“鸭血糯”
相关介绍
过去,河阳镇属于常熟县,所以大家只知道是常熟鸭血糯。其实,河阳镇周围的凤凰、西张、港口一带产的血糯才是正统鸭血糯。它的真正名字是“河阳鸭血糯”。
后因这红糯米极为稀有,当地县官就在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时,作为吉祥之物,呈献给万岁爷,说:“这红糯米为常熟所特有。”,朱元璋本是农民出身,熟知农业情况,但对血糯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现听这县官一说不由龙颜大悦,很有兴趣地问:“这红糯米可有其它名称?”,县官一听皇帝发问,就想回答说这米又称龙血糯,但他还算聪明,话到口边,要说未说之际已吓出一身冷汗,为什么呢?因为他突然想起这“龙”字万万不能说,皇帝素有真龙天子之说,倘说这是龙血糯,那岂不是意味着要血溅皇上,有欺君之罪,谋反之心?所以,他“龙”字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半个,皇上光听出“血糯”二字,于是这血糯就作为御米,年年岁岁要进贡皇城。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