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栖曲 编辑

萧纲诗作

乌栖曲乌栖曲

《乌栖曲》被收入《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曲歌中,是梁简文帝萧纲自制的新曲,其形式皆为七言四句。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乌栖曲

作者:萧纲

创作年代:南北朝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

编辑
乌栖曲(二首)

其一

芙蓉作船丝作䋏①,

北斗横天月将落。

采桑渡头碍黄河②,

郎今欲渡畏风波。

其二

织成屏风金屈膝③,

朱唇玉面灯前出④。

相看气息望君怜⑤,

谁能含羞不自前。

作品注释

编辑
①芙蓉,莲花的别称。䋏,即“笮”,引船的绳索。《铙歌·上陵》: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

②采桑渡,即采桑津(山西省乡宁县西)。据《水经注》,黄河过屈县西南为采桑津。碍,阻,阻碍。

③织成,古代一种名贵的丝织品,以彩丝或金缕织出花纹。 金屈膝,黄金铰链。连结屏风用。

④朱唇玉面,指女子,形容其美。

⑤怜,爱。

作品鉴赏

编辑
第一首虽仅四句,结构却回环曲折。芙蓉小船,斗横月落,黄河古渡,作者究竟要说什么,直至末句才使人恍然而悟,原来是一女子在企盼情人到来,而情人却爽约未至。 “郎今欲渡畏风波”,她不仅不怨责之,反为之辨解开脱。刻画痴情女子之微妙心理可谓体贴入微。诗婉转深至,措辞耸听。胡应麟曰:“简文帝《乌栖曲》四首,奇丽精工,齐梁短古,当为绝唱。如‘郎今欲渡畏风波’,李太白《横江词》全出此。 (按:李白《横江词》云:‘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至‘北斗横天月将落’、‘朱唇玉面灯前出’,语特高妙。惟江总‘桃花春水木兰桡’一首差可继之。”(《诗薮·内编》)

第二首诗写情热中女子的娇态。首句写环境。“织成屏风”连以“朱唇玉面”,绝世佳丽,灯光朦胧,愈显其美。这两句色彩艳丽,概括力极强。明胡应麟赞之“语特高妙,非当时纤辞比”(《诗薮·内编》)。后两句进而写女子的心理活动。彼此“相看”,脉脉含情;“气息”相接,愈见亲近。“望君怜”,是女子的心愿,正因此,她即便害羞,却依然纵身向前,诗用“谁能”二字反问语气,突出其一片痴情。清范士楫谓萧纲“最善宫闺,可称穷情尽致”(《历代诗家》引),于此诗亦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编辑

作者生平

萧纲(503-551年),即梁简文帝。字世赞,梁武帝第三子。幼聪慧,梁武帝曾夸之为“吾家之东阿(曹植)”。 531年(中大通三年),太子萧统卒,纲立为太子。549年(太清三年),侯景叛乱,梁武帝被囚饿死,侯景立纲为帝,在位仅二年,即为景所害。纲好学能文,自称“七岁有诗癖,长而能文”(《梁书·筒文帝本纪》)。继立为太子前后,与徐搞、庾肩吾等文士大量创作以姬人倡女为描写对象的诗作,时人称为“宫体”。其论诗主张“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诫当阳公大心书》)。其诗描绘细腻,语言清丽,“思入微茫,巧穷变态”(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作者诗风

有“舍意问辞,因辞觅态,阙深造之旨,漓穆如之风”之弊。所作乐府,亦复如此。然亦有部分边塞题材之作,气度雄壮,开唐人边塞诗之先河。

下一篇 枫桥夜泊

上一篇 唐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