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鸿兴 编辑
在20世纪30年代开设的朱鸿兴面馆经营有道,用料讲究,薄利多销,创出了“京沪驰名”的金字招牌,四方顾客纷至沓来。如今到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时代,为了振兴老字号,朱鸿兴饮食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水林和他的同仁们,提出了坚持面业为主,发展花色点心;拓展多品种饮食的经营战略,决心把“朱鸿兴”做得更大、更强。
字号名称:朱鸿兴
商标名称:朱鸿兴
所属地区:江苏
所属行业:餐饮住宿
所属公司:苏州市朱鸿兴饮食有限公司
开创年代:1938年3月
苏州的骄傲
人杰地灵的苏州,不但有闻名遐迩的园林美景和山水风光,面食小吃同样受到中外游客的赞美,这都是苏州的骄傲。
朱鸿兴
朱鸿兴
在朱春鸿的精心经营下,薄利多销,规模不断扩大,“朱鸿兴”成了一块金字招牌,苏州面业大王的美誉驰名京沪一线。
涓涓不了情
朱鸿兴
早在开业初,由于朱鸿兴的面品种多,质量高、服务周到、薄利多销,引得美食家们的天天争早赶吃头汤面。朱鸿兴供应阳春面,适应下层百姓的需求;还不断增加花色面。这些浇头的鱼、肉、虾、鳝原料,朱老板亲手包揽,每日身围作裙,上菜场选购。加上高手烹调,因此浇头味道确实好。朱鸿兴十分讲究时令特色,五月上市三虾面;小暑过后供应鳝糊、爆鳝面;夏天供应枫镇大面、净素馒头;秋天供应蟹粉小笼,一年四季轮番“轰炸”,生意不断,天天门庭若市。就连附近居民有客留饭,也去朱鸿兴炒两只浇头,迎宾待客。后来慢慢地得到来苏州演出的北京、上海以及苏州本地京剧演员、评弹艺人、滑稽艺人和书法家、画家等文艺文化界人士的青睐。朱鸿兴店门口的黄包车天天排成一排,成了苏州一条显著的风景线,也是对它的最好宣传。
朱鸿兴
人们对朱鸿兴和苏州餐饮美食的情缘真是道不尽,说不完。
朱鸿兴
现任苏州市朱鸿兴饮食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水林有着这样的忧思:我们的一碗面还能“吃”多久?“朱鸿兴”这块金字招牌还能扛多久?话归话说,但这不是沮丧,有了这样的忧患意识,才不会躺在老祖宗传下的无形资产上睡大觉;不会在管理守旧、机制僵化的束缚中停步不前,而才会开拓出新的经营思路和创新理念。如今的朱鸿兴提出了坚持以面业为主,发展花色点心,又拓展其它餐饮品种的经营战略。俞总说,打破了束缚头脑的陈旧观念,前面的路就宽广了。他不但是一位企业的老板,更像一位钢琴演奏家,用自己的智慧和心力,在十指间跳跃的音符中,流淌出一首企业改革发展的畅想曲。
朱鸿兴
损毁老字号的牌子,辜负消费者的信赖。
朱鸿兴在主业上,继续经营汤包、小笼、焖肉面等各种传统品种外,增加了砂锅系列、炒面、炒年糕、炒饭、快餐等30余个品种,不断满足“老苏州”、“新苏州”以及中外来苏宾客的需求。
在拓展经营上,朱鸿兴早在1999年建立了净菜配送中心,发展到苏州市各大型菜场都有专卖店,共30余个,品种达100多种。由于经济实惠,品质优良,方便省时,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发展成立了“苏州市朱鸿兴食品配送分公司,生产都符合苏州市快餐行业最新的环保卫生要求,并以绿色、生态、营养、安全为宗旨,肉、鸡、鱼等主料,引进生态基地产品,还专门配备一名营养师。通过这一措施,将对所有连锁店销售的面浇、馅心等,实行统一配送,彻底消除过去消费者对连锁店味道不一、质量良莠不齐等意见。
朱鸿兴
在20世纪30年代开设的朱鸿兴面馆经营有道,用料讲究,薄利多销,创出了“京沪驰名”的金字招牌,四方顾客纷至沓来。
如今到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时代,为了振兴老字号,朱鸿兴饮食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水林和他的同仁们,提出了坚持面业为主,发展花色点心;拓展多品种饮食的经营战略,决心把“朱鸿兴”做得更大、更强。
朱鸿兴
到苏州的第二天早上,我特地慕名到朱鸿兴面馆去吃早面。
朱鸿兴
后来读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里面多次提到了朱鸿兴的面。那是写到小说主人公平时吃面,非朱鸿兴的面不吃,足见朱鸿兴的名气。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多次去苏州,多次与苏州餐饮业交流,有时也不免谈到朱鸿兴。但朱鸿兴毕竟是一家面馆,在苏州一流大菜馆的大厨师眼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因此始终没有去朱鸿兴吃面的机会。
这次到苏州开会,正好下榻在观前附近。于是就萌发了去朱鸿兴吃早面的想法。虽然宾馆的自助早餐有好几十品种,价格是早面的十倍。但朱鸿兴的诱惑毕竟久矣,再也挡不住。
走进朱鸿兴的店堂,意外的竟没有一个吃客。那是早上7 时多,在无锡是上班族争分夺秒吃早点的时候。苏州毕竟是一个闲惯了的城市。环顾四周,桌椅尚整洁,但空无一人,让人有些失望。牌子上的品种有二十来个,除了各色盖饺面外,还有馄饨和包子。帐台上放着小盆的生姜丝,这习俗同无锡一样,只是每份姜丝特别少。让人不解的是帐台的另一边放着小盅的辣油,每份3角。吃面放辣油要另外付钱,这倒是新鲜事。说实话仅此最初印象,我对朱鸿兴就难以恭维了。
买了票让服务员端面,却上演了好多年前计划经济年代的一幕:服务员呶呶嘴,连口
都不愿意开。一看,原来这里的面要顾客到窗口自己端,正难为来朱鸿兴吃面的老年客人了,万一手脚不便的话,不就要出洋相了吗!
品尝下来,朱鸿兴的面,应该是不差的,尤其是面条的细韧和滑爽,不在无锡拱北楼之下。面汤也很清澈鲜美。但是与我的期望值和想象比,还是差距不小。这样的老店名牌,顾客寥寥,也并不奇怪了。
尝了朱鸿兴的面,我悟到,普普通通的面条,不管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再好也不可能好到那里去了。我如今每天早上能够方便地吃到比朱鸿兴、拱北楼更胜一筹而价格又低廉的早面,应该心满意足了。
朱鸿兴面馆
最早苏州当地人带我去的,苏州当地的老字号之一。与现如今遍布上海的苏州面馆,沧浪亭,吴越人家各不相同。
所谓的苏州面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完全改头换“面”,几乎没有一点苏州汤面的特点了。沧浪亭和吴越人家人家走的是贵族路线,有好几十块一碗的高档精品,普遍较贵,也脱离了原本苏式面条价廉物美的本色了。
还是朱鸿兴比较有苏州代表性,是最原汁原味的了。
创于民国27年3月。业主朱春鹤自小随父摆馄饨摊, 成年后自立门户,在鱼行桥(今人民路吉由巷口)搭棚设店,卖馄饨和五色小笼。
因选料讲究,制作精细,生意见好,于是拆棚建屋,开办五开间大店,并扩大经营面点,特聘陆福生、朱阿泉等面馄业高手掌作,聘专门打面师傅,采取28牙细齿滚刀轧面机。面条细而硬,下锅煮后不烂。
朱鸿兴面馆以花色面点出名,面浇头十分讲究质量。朱春鹤精选用料生坯
,青鱼、鳓鱼要求2公斤以上、2.5公斤以下,猪肉只拣后腿肉,鸡、蛋、鳝、虾等亦各有所选,不达标准,宁缺不滥。
面点花色品种繁多,有焖肉、肉丝、爆鱼、蹄膀、什锦、香菇、冻鸡、三虾及蛋汁排骨、虾仁蟹粉、虾爆鳝糊、三鲜火鸡等数十种。
在面汤、面碗使用上,亦有奇招。面汤备红、白两种,不同浇头的面点用不同的碗,蹄膀面用红汤红花碗,焖肉面用红汤青边碗,虾仁蟹粉面用白汤金边碗。面还是那碗面,不失特色。
朱鸿兴
上海解放初期,先后在中共北虹区学委和北四川路区委工作。1950年7月至1952年7月,在青年团北四川路区委担任宣传部部长。1952年7月至1956年4月,先后在青年团闸北区委和虹口区委担任书记。
1956年4月至1985年8月期间,在外事系统工作长达二十九之久。“文革”期间,两次被靠边审查,在市五七干校劳动近两年。在黑龙江黑河地区和插队落户的上海知识青年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度过两个春节。
1985年8月至1991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八届和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担任副秘书长。离休至今,担任了机关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上海老龄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南洋中学校友会理事和暨南大学上海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
由于外事工作的需要,我曾先后出国(境)访问了越南、南斯拉夫、西德、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由于上海和日本友好城市合作交流的需要,先后六次访问了日本。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