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州区 编辑
荆州区,隶属于湖北省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市市区西端,东与沙市区为邻,北交荆门市界,西北及西接当阳、枝江市境,南傍公安县及松滋市,总面积1045.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4% 。截至2022年末,荆州区常住人口57.92万人。
荆州区是荆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信息中心,为全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的楚陵王遗址所在地,是中国石油机械制造基地、全国粮食棉花生产基地、全国畜禽水产养殖基地、中南地区最大纸品包装生产基地,享有“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香樟之乡”等美誉,境内拥有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核心区——楚纪南城,中国南方唯一保存最完整的荆州古城墙、“荆州三观”(玄妙观,太晖观,开元观)及综合性大学——长江大学。
2022年,荆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2.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8.00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85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7.28亿元。三产业结构比14.1:28.3:5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155元。
中文名:荆州区
别名:江陵、郢都
行政区划代码:421003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湖北省荆州市
地理位置:湖北省中南部,荆州市区西端
面积:1045.8 km²
下辖地区:4个街道、7个镇
政府驻地:西城街道
电话区号:0716
邮政编码:43402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7.92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荆州古城、熊家冢、关公庙、章华寺、九龙渊,荆州博物馆
火车站:荆州站
车牌代码:鄂D
地区生产总值:412.13 亿元(2022年)
为楚郢都。
秦
置江陵县,为南郡治。
荆州区
汉
郢县并入为南郡。
晋
兼为荆州治。
南朝梁至五代
南平国曾有十个帝王建都江陵。
宋
为荆州府治。
元
为中兴路治。
明、清
为荆州府治。
中华民国
民国三年(1914年),荆州区境属荆南道。
民国十年(1921年),属荆宜道。
荆州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属荆州专区。
1970年,属荆州地区。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和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
1994年10月,荆州区由原江陵县析置。
区划沿革
1994年10月,荆州区建区之初,全区辖原江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八岭山、纪南2个乡。
1995年2月,经上级批准,撤销荆州镇,以其区域分设东城、西城、城南、荆北4个街道,其中的城南街道挂荆州城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
1995年8月和12月,经上级批准,纪南、八岭山2乡先后撤乡建镇。1998年6月,经上级批准,荆北街道改建为郢城镇。
2004年9月,湖北省进行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将菱角湖和太湖港两个农场划归荆州区管理。
2014年7月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经上级批准,按照"区划不变、委托管理"原则,荆州区纪南镇及所辖的董场村、九店村、枣林等18个村和1个居委会,郢城镇的海湖村、彭湖村、黄山村、高路村、岳山村、郢城村、郢北村共7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由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管委会托管。
2022年2月21日,经荆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荆州区太湖港街道,2022年7月8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备案。太湖港街道下辖秘师桥、太东、七里花园、太湖港、彭家场、新凤、罗滩、梅槐和龙山9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荆州区彭家场社区太湖路127号,行政区划代码为421003005。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荆州区辖5个街道、7个镇,另设有1个管理区 。荆州区人民政府驻西城街道荆州中路80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421003001000 | 西城街道 |
421003002000 | 东城街道 |
421003003000 | 城南街道 |
421003004000 | 凤凰街道 |
421003005000 | 太湖港街道 |
421003100000 | 纪南镇 |
421003101000 | 川店镇 |
421003102000 | 马山镇 |
421003103000 | 八岭山镇 |
421003104000 | 李埠镇 |
421003105000 | 弥市镇 |
421003106000 | 郢城镇 |
421003451000 | 菱角湖管理区 |
位置境域
荆州区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西部,夹荆江南北,东与沙市区为邻,北交荆门市界,西北及西接当阳、枝江市境,南傍公安县及松滋市。介于东经111°54′11″—112°19′21″、北纬30°6′51″—30°39′44″之间,区境南北长60.83千米,东西宽40.52千米 ,总面积1045.8平方千米,占荆州市国土面积的7.4%。
荆州区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荆州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岗岭蜿蜒,属荆山余脉,自北端川店入境逶迤南下,西支为八岭山,东支为纪山,从而使西北部的川店、马山、八岭山、纪南4镇和太湖港农场管理区的八岭山分场以及红旗林场、八岭山林场、八宝茶场形成冲岭相间的丘岗平地,海拔大部分为30—45米,少部分在60米以上,最高点在八岭山主峰换帽冢,海拔103.29米,相对高度为10—25米,坡度多在2—10度之间,是全区最高地带。南部沿江两岸的弥市、李埠、荆州城区和郢城镇、太湖港农场管理区、菱角湖农场管理区皆为沿江冲积平原,海拔在28.6—79.7米之间。
气候特征
荆州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1500—1900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8.6℃,年极端最低气温-14.9℃,多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42—263天,光能充足,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年最大降雨量1854.3毫米,年最小降雨量641.8毫米,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094.5毫米。
土壤类型
荆州区土壤类型多样,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西北粘、西南砂。域内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土等3个土类,自然肥力较好。
植被条件
荆州区森林群落植被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樟树、栾树、杉木、水杉、池杉、杨树、苦楝、枸树、榆树、桑树、栎类和各类经济林树种。灌木群落植被主要有黄荆类、野花椒、榨木、胡枝子等;草本植被主要有白茅草、劂类等。其中正在建设中的菱角湖湿地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太湖港
水资源
荆州区来源于天然降雨、过境河流、湖泊和深层地下水;全年由天然降雨产生的地表迳流总量,丰水年50%为3.39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75%为2.38亿立方米,特枯水年95%为1.14亿立方米。过境客水主要来自长江、沮漳河和虎渡河,水量充足,三条河流过境总量,枯水年份为3211.4亿立方米,其中长江3206亿立方米、沮漳河5.4亿立方米,虎渡河从长江分流量124.3亿立方米。湖泊计有长湖、北湖、南湖等6处,在正常水位下,相应水面总面积为33.02平方千米,蓄水量6895万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可开采量为1.56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18年,荆州区常用耕地面积52.56万亩。其中,水田31.12亩,旱田21.44亩。
生物资源
荆州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以植物为最多,动物次之,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等特点。
全区植物资源共648种,其中,域内存有300年以上古银杏12棵、400年以上古松树1棵、清代古朴树1棵。
全区动物资源有野生动物、家禽家畜、水生动物等种类。其中野生动物共有10个目,140多种。野生动物兽类主要有猪獾、狗獾、黄腹鼬、水獭、华南兔等;鸟类主要有绿头鸭、普通沙鸭、红胸田鸡、黑水鸡、珠颈斑鸠、家燕、麻雀、八哥、喜鹊、鹌鹑、白鹭等;爬行类主要有蛇、蛙、蟾蜍、蜈蚣、蚂蚁、壁虎、地鳖虫、水蛭、白蚁等。
水生动物类中的鱼类有12目、24科、82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鳊和鳜鱼,黑鱼等,其他水生动物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虾、蟹、鳖、龟等。
此外,区域内长江水域中生长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鳍豚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等10多种珍稀水生动物。
矿产资源
荆州区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玄武岩、膨润土、粘土矿、矿泉水5种,其中石油由江汉油田开采。
荆州区
综述
2022年,荆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2.13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8.00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85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7.28亿元,同比增长1.2%。三产业结构比14.1:28.3:5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155元,增速4.73%。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56161户。其中,私营企业124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1家,个体工商户42736家。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荆州区包含两个功能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8.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2%,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1.7%;工业技改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0.8%,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34.6%;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8%;改建和技术改造同比增长26.5%。
财税收支
2022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3.66亿元,同比下降16.4%,占GDP的比重为5.7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55亿元,同比下降4.2%。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2.44亿元,同比下降8.2%,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5.50%。
第一产业
2022年,荆州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04.55亿元,同比增长5.1%。农业增加值62.53亿元,同比增长4.9%。
农业
2022年,荆州区粮食总产量28.49万吨,比上年减少0.39万吨,降低1.34%。粮食播种面积70.77万亩,比上年增加0.06万亩;全区粮食作物单产402.57千克/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亩产量比上年降低5.89千克,降低1.44%。
畜牧业
截至2022年末,荆州区生猪存栏7.34万头,比上年减少6.60万头,同比减少47.3%;生猪出栏21.91万头,比上年增加1.29万头,同比增长6.3%;全年家禽存栏429.90万只,比上年减少23.95万只,同比减少5.3%;家禽出栏1499.99万只,比上年减少136.12万只,同比减少8.3%。
渔业
2022年,荆州区水产品产量达到11.88万吨,同比增长3.60%。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22年末,荆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家。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80.00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造纸印刷行业总产值25.69亿元,同比增长17.1%;食品饲料加工行业61.93亿元,同比增长16.4%;建材及其他行业41.39亿元,同比增长11.6%;机械制造行业125.26亿元,同比增长17.2%;化工医药行业8.99亿元,同比增长12.2%;纺织印染行业16.74亿元,同比增长7.2%。规上工业农产品加工产值101.13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51.2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实现营业收入236.20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税金4.54亿元,同比增长62.7%;实现利润4.78亿元,同比下降20.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1.7%。工业用电量为47263万千瓦时,同比下降0.2%。
建筑业
2022年,荆州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1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7.01亿元,同比增长9.4%,;完成建筑服务增值税2.26亿元,同比下降18.7%。
第三产业
国内外贸易
202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4.12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97.72亿元,同比增长13.2%;零售业销售额完成233.89亿元,同比增长4.3%;住宿业营业额完成9.40亿元,同比增长6.9%;餐饮业营业额完成55.59亿元,同比增长6.5%。限额以上企业(个体)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32亿元,同比增长9.4%。
对外经济
2022年,荆州区进出口总额14083.5万美元,同比增长50.6%。其中,出口9291.1万美元,同比增长35.3%;进口4792.3万美元,同比增长93.0%。
房地产业
2022年,荆州区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5.5%,房地产销售面积52.7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5%。
旅游业
2022年,荆州区旅游人数2457万人次,旅游收入139.79亿元。
荆州区弥市镇节水灌溉
荆州站于2012年7月1日投入运营,位于荆州区郢城镇,是一等站 ,所属铁路为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可达到旅客年发送量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2055人次。
截至2022年末,荆州区境内公路总里程2166.5千米,其中,等级公路2059.3千米,等外公路107.2千米,行政村通硬化路比重为100%,综合交通密度达2.07千米/平方千米。
科技事业
2022年,荆州区全口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4.65亿元,占GDP比重为10.8%。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单位71家,其中本年新增14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单位49家,其中本年新增12家。2022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家,其中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净增加24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0家;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6家,全区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1.8亿;新增7家市级“星创天地”,4家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全年共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个,立项金额320万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立项金额185万元;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创建有序推进。省级荆州石油装备智能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申报成功,国家级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正在公示中。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荆州区有学校总数57所(不含省直、市直学校),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校27所,小学教育学校29所。在校学生46170人,专任教师3038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73人,专任教师31人;普通中学校在校学生19447人,专任教师2037人;小学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6450人,专任老师970人。幼儿园89个,在园幼儿1251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95.8%。
文体事业
截至2022年末,荆州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3万册(含电子书);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3个。
卫生事业
2022年,荆州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个(不含市直医院),其中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1个。拥有床位数2050张,其中,医院934张,卫生院1066张;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97人,注册护士1290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健康机构床位数3.59张,医院病床使用率123.79%,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2.65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荆州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3.9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0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8.9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443939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5099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78840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65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2573人,农业技术人员47人。
2022年,荆州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271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41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855人。特困供养人数951人,孤儿救助人数13人,发放高龄津贴人数13714人。截至2022年末,荆州区公办养老机构8个,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770张,公办养老机构收养人数389人;民办养老机构6个,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1072张,民办养老机构收养人数394人。
截至2022年末,荆州区离婚1057对,结婚2755对。
综述
荆州区是大溪文化和楚文化中心,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第十大古都。自楚文王熊赀都郢至荆南国亡,先后有六个朝代的34个帝王在此建都立国,历时约500年。除建都外,荆州城(亦名江陵城)还一直是历代郡、州、路、府治所。西汉时系全国十大商业都会之一,三国时是魏、蜀、吴争夺的要地,南北朝时与扬州齐名,为梁元帝都;隋为荆州总管府,唐代两度升为南都,五代时为高季兴荆南国都,宋置荆湖北路于此,元为中兴路,明为荆州府,清代设荆州将军府。民国时期先后是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所在地。1949年7月后,一直为原荆州地区、江陵县党政军机关和中共荆州市委、政协荆州市委员会机关驻地。1978年成为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古迹
荆州区境内已探明的楚城遗址有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大型古墓葬800余座;全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楚纪南故城、天星观墓群、雨台山古墓群、八岭山古墓群、荆州城墙、荆州三观(太晖观、开元观、玄妙观)等。
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由故纪南城,荆州古城墙,八岭山古墓群等3大部分组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此建都(郢),直至五代十国时期南平(荆南)国建都荆州城,共有36个帝王先后在此建都。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荆州城垣保持明清时期格局,有寅宾门(东门)、安澜门(西门)、南纪门(南门)、远安门(小北门)、公安门(小东门)、大北门(拱极门)等6座城门。荆州城东西长3.75千米,南北宽1.2千米,砖城址总面积4.5平方千米,砖城墙周长11.28千米。城墙原有城垛5127个,藏兵洞4座,敌楼(瞭望楼)3座,炮台21座,并护城河环绕周围。
位于荆州古城北部的楚纪南城,因“城在纪山之南”而得名,是国内少有的春秋战国时期完整的古城址,为全国南方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址,20代楚王在此建都共411年。2010年3月4日,国家文物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书》;同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并要求将其建成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范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示范区。
位于楚故都纪南城遗址西北,荆州市、当阳市和荆门市3市交界处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熊家冢楚墓,距荆州古城45千米,其规模比陕西省发现的罗家坑秦公墓更为宏大,是迄今已发掘的战国时期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保存遗迹最丰富的楚国特大型贵族墓地,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最高水平的杰出代表。整个熊家冢墓地由主冢(即熊家冢)、祔冢、殉葬墓、车马坑、祭祀坑等组成。至2012年,已探明出殉葬墓92座(已发掘30余座),出土玉石、水晶、玛瑙等精美文物共1000余件,发掘出一座长131.4米、宽12米的特大型车马坑和排列有序的30多座小型车马坑。2007年,词作家乔羽第二次考察熊家冢时,发出“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的宏论。
坐落于荆州古城开元观,占地5万平方米的荆州博物馆,是一座融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田野考古、文物收藏、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它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和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享誉海内外。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获全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馆内珍藏文物13万余件,其中属国家一级文物553件(套):有史前巧夺天工的各种玉饰,有绝无仅有,堪称国内之最的战国丝绸,有寒光闪烁,成色如新的四代越王剑和吴王夫差矛,有色彩斑斓,工艺精湛的战国秦汉漆器,有迄今国内,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著《算数书》和萧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汉初简牍,有迄今为止保存年代最久远,最为完好的西汉男尸。这些稀世珍宝每年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该馆也因此而成为荆州市旅游观光的“第一窗户”。
位于荆州城南门内的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修,翌年御赐“乾坤正气”庙额,为供奉蜀将关羽的庙宇,其与山西解州关祠,当阳关陵,洛阳关陵并列为全国四大关公纪念圣地。
坐落于荆州城东隅内环道西侧的张居正故居,原名“张大学士府”,明末改为“张文忠公祠”,清初称“张相旧府”,几经兴废。民国时被毁,1989—1991年恢复重建。故居内汇集古今中外名家诗词书法作品,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手迹。
非遗项目
截至2022年,荆州区有国家级名录项目1个,省级名录项目4个,市级名录项目4个,区级名录项目12个。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6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0人,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马山镇(马山民歌)连续三届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连续五届被命名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荆州古城
荆州古城
荆州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和瓮城等建筑外,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战防御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数暗设的四座藏兵洞,东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长10.5米,宽6.3米,深6米,分上下两层,可容100多人。每层又有小藏兵洞,每个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墙体向外呈长方形突出,对攻城之敌,可从三面射孔暗箭齐发,使其猝不及防。荆州古城墙城内东西直径3.75千米,南北直径1.2千米,总面积4.6平方千米。荆州护城河又称水域,时古城的第一到防御线,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护城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驾舟从内河可直达武汉。
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4.8万平方米。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获中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荆州博物馆配合各项工程建设,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2万余件。其中,有战国丝绸;吴王夫差矛;有战国秦汉漆器;有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著《算数书》和萧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汉初简牍;有迄今为止保存年代最久远、最为完好的西汉男尸。该馆配合各种基本建设,先后发掘了7000多座古墓葬和近20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
张居正故居
张居正故居
张居正,湖北江陵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明朝万历年间任内阁首辅。“张居正故居”匾额由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同志题写。
荆州关帝庙
荆州关帝庙
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万历时重建,清顺治七年(1650年)、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重修并扩建。庙内现存有明万历年间栽植雌雄银杏两株(距今约六百年)、关羽青龙偃月刀、赤兔马槽等珍稀文物。荆州关帝庙已被列为国家三国旅游线重点游览胜迹。
海子湖
海子湖位于荆州城北郊,紧邻318国道和宜(昌)黄(石)高速公路,距火车站仅7千米。现有水域面积10300亩,风景优美、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子湖旅游目的地建设纳入荆州市“十一五”规划,也是湖北省“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按照规划,海子湖旅游目的地分为楚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休闲配套区、荆楚人家民俗区三大区域,其中楚文化主题公园占地1.8平方千米,区域内主要是重建古纪南城,建造的城门、城墙、宫殿、民居、手工作坊、商业街等,力图再现楚国宏伟气派的都城景象。
冬瓜鳖裙羹 湖北荆州的汉族传统美食。是以鳖(又称甲鱼、团鱼、脚鱼)的裙边和嫩冬瓜一起煨制的一种汤,鳖裙软嫩,汤汁清纯,冬瓜清香,原汁原汤。将甲鱼宰杀洗净,放入开水锅中烫2分钟,捞出后去掉黑皮,去壳去内脏,卸下甲鱼裙,将甲鱼剁成3厘米见方的块;冬瓜去皮,将肉瓤挖出削成荔枝大小的28个冬瓜球;炒锅置旺火上,下入熟猪油烧至六成热时,将甲鱼先下锅滑油后,滗去油,煸炒一下,再下冬瓜球合炒,加鸡汤150毫升、精盐5克,移锅小火15分钟后待用;用甲鱼裙垫碗底,然后码上炒烂的甲鱼肉、蛋、加入生姜、香葱、精盐、料酒、白醋、鸡汤,上笼蒸至裙边软粘,肉质酥烂出笼;出笼后取出整葱、姜,加味精,反扣在汤盆内,摆好冬瓜球即成。 | |
风味荞麦包 荞麦又称为三角麦、乌麦、花荞,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P、维生素B1、B2、芦丁、镁、总黄酮等。而且荞麦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食用纤维素含量丰富,是糖尿病、胃病患者喜爱的食品,并具有清理肠道沉积废物的作用。荆州荞麦包是一种天然绿色粗粮食品,采用独特的配方工艺研制而成,产品具有口感细腻、香、糯、纯等特点,食用方便,适合各大饭店配合各种菜肴食用,也可作为点心或主食直接食用。 | |
千张肉 用猪五花肉为主料制作而成。湖北荆州地区的传统名菜,也是荆州传统筵席上的“三大碗”之一。相传唐代有一个宰相,名叫段文昌,是远近有名的美食家。他经常品尝各类食品,对中华美食文化颇有研究。同时他也是一位烹调高手,他所做的菜肴烹制简便,用料普通,色泽艳丽,美味可口。他经过多年的实践,自编了菜谱若干卷。“千张肉”这道名菜就是他首创的。 | |
荆州财鱼 荆州水煮财鱼是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的特色美食。荆州水煮财鱼,主要原料是黑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荆州十大名菜之一。 | |
皮条鳝鱼 做法讲究,尤重火功技法。活鳝鱼宰杀、洗净后,切成条状、擦精糊上浆,用三道不同温度的油氽炸至皮酥,再挂上糖醋黄汁,这样做出的皮条鳝鱼,形似皱皮蛇条,色泽金黄透明,外酥脆,内油嫩,味道香甜醇厚。 |
2020年1月,荆州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99 。
2020年2月,荆州区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6月,荆州区入选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2021年9月,荆州区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1年12月9日,荆州区入选第三批湖北省创新型县。
2021年12月22日,荆州区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2年2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