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弄玉 编辑
弄玉,相传为春秋秦穆公女,又称秦娥、秦女、秦王女等,嫁善吹箫之萧史 ,日就萧史学箫作凤鸣, 穆公为作凤台以居之。后夫妻乘凤飞天仙去。事见汉刘向 《列仙传》。
北周 庾信 《荡子赋》:“ 罗敷总发,弄玉初笄。”
唐 李白 《凤台曲》:“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清 钮琇 《觚賸·延平女子》:“﹝ 延平女子题壁诗﹞序云……二八结褵,新妇获参军之配,何异莫愁南国,得嫁阿侯 ;庶几弄玉秦楼,相逢萧史。”
别名:秦娥、秦女、秦王女
本名:弄玉
神话体系:中国神话
配偶:萧史
所属神话:中国神话
弄玉吹箫双跨凤 赵盾背秦立灵公
话说秦穆公并国二十,遂伯西戎。周襄王命尹武公赐金鼓以贺之。秦伯自称年老,不便入朝,使公孙枝如周谢恩。是年,繇余病卒,穆公心加痛惜,遂以孟明为右庶长。公孙枝自周还,知穆公意向孟明,亦告老致政。不在话下。却说秦穆公有幼女,生时适有人献璞,琢之得碧色美玉。女周岁,宫中陈盘 ①,女独取此玉,弄之不舍,因名弄玉。稍长,姿容绝世,且又聪明无比。善于吹笙,不由乐师,自成音调。穆公命巧匠,剖此美玉为笙。女吹之,声如凤鸣。穆公钟爱其女,筑重楼以居之,名曰凤楼。楼前有高台,亦名凤台。弄玉年十五,穆公欲为之求佳婿。弄玉自誓曰:“必得善笙人,能与我唱和者,方是我夫,他非所愿也。”穆公使人遍访,不得其人。忽一日,弄玉于楼上卷帘闲看,见天净云空,月明如镜,呼侍儿焚香一柱,取碧玉笙,临窗吹之。声音清越,响入天际。微风拂拂,忽若有和之者。其声若远若近。弄玉心异之,乃停吹而听,其声亦止,余音犹袅袅不断。
弄玉公主
弄玉临风惘然,如有所失。徙倚夜半,月昃 ①香消,乃将玉笙置于床头,勉强就寝。梦见西南方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耀如昼。一美丈夫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下,立于凤台之上。谓弄玉曰:“我乃太华山之主也。上帝命我与尔结为婚姻,当以中秋日相见,宿缘应②尔。”乃于腰间解赤玉箫,倚栏吹之。其彩凤亦舒翼鸣舞。凤声与箫声,唱和如一,宫商③协调,喤喤盈耳。弄玉神思俱迷,不觉问曰:“此何曲也?”美丈夫对曰:“此《华山吟》第一弄也。”弄玉又问曰:“曲可学乎?”美丈夫对曰:“既成姻契,何难相授?”言毕,直前执弄玉之手。弄玉猛然惊觉,梦中景象,宛然在目。及旦,自言于穆公。乃使孟明以梦中形象,于太华山访之。有野夫指之曰:“山上明星岩,有一异人,自七月十五日至此,结庐独居,每日下山沽酒自酌。至晚,必吹箫一曲,箫声四彻,闻者忘卧,不知何处人也。”孟明登太华山,至明星岩下,果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出俗之姿。孟明知是异人,上前揖之,问其姓名。对曰:“某萧姓,史名。足下何人?来此何事?”孟明曰:“某乃本国右庶长,百里视是也。吾主为爱女择婿,女善吹笙,必求其匹。闻中下精于音乐,吾主渴欲一见,命某奉迎。”萧史曰:“某粗解宫商,别无他长,不敢辱命。”孟明曰:“同见吾主,自有分晓。”乃与共载而回。孟明先见穆公,奏知其事,然后引萧史入谒。穆公坐于凤台之上,萧史拜见曰:“臣山野匹夫,不知礼法,伏祈矜宥!”穆公视萧史形容潇洒,有离尘绝俗之韵,心中先有三分欢喜:乃赐坐于旁,问曰:“闻子善箫,亦善笙乎?”萧史曰:“臣止能箫,不能笙也。”穆公曰:“本欲觅吹笙之侣,今箫与笙不同器,非吾女匹也。”顾孟明使引退。弄玉遣侍者传语穆公曰:“箫与笙一类也。客既善箫,何不一试其长?奈何令怀技而去乎?”穆公以为然,乃命萧史奏之。萧史取出赤玉箫一枝,玉色温润,赤光照耀人目,诚希世之珍也。才品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彩云四合。奏至第三曲,见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大悦。时弄玉于帘内,窥见其异,亦喜曰:“此真吾夫矣!”穆公复问萧史曰:“子知笙、箫何为而作?始于何时?”萧史对曰:“笙者,生也;女娲氏所作,义取发生,律应太簇 ①。箫者,肃也;伏羲氏所作,义取肃清,律应仲吕②。”穆公曰:“试详言之。”萧对曰:“臣执艺在箫,请但言箫。昔伏羲氏,编竹为箫,其形参差③,以象凤翼;其声和美,以象凤鸣。大者谓之,‘雅箫’,编二十三管,长尺有四寸;小者谓之‘颂箫’,编十六管,长尺有二寸。总谓之箫管。其无底者,谓之‘洞箫’。其后黄帝使伶伦④伐竹于昆溪,制为笛。横七孔,吹之,亦象凤鸣,其形甚简。
后人厌箫管之繁,专用一管而竖吹之。又以长者名箫,短者名管。今之箫,非古之箫矣。”穆公曰:“卿吹箫,何以能致珍禽也?”史又对曰:“箫制虽减,其声不变,作者以象凤鸣,凤乃百鸟之王,故皆闻风声而翔集也。昔舜作箫韶之乐,凤凰应声而来仪,凤且可致,况他鸟乎?”萧史应对如流,音声洪亮。穆公愈悦,谓史之:“寡人有爱女弄玉,颇通音律,不欲归之盲①婿,愿以室吾子。”萧史敛容再辞拜曰:“史本山僻野人,安敢当王侯之贵乎?”穆公曰:“小女有誓愿在前,欲择善笙者为偶,今吾子之箫,能通天地,格 ②万物,更胜于笙多矣。况吾女复有梦征,今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日,此天缘也,卿不能辞。”萧史乃拜谢。穆公命太史择日婚配,太史奏今夕中秋上吉,月圆于上,人圆于下。乃使左右具汤沐,引萧史洁体,赐新衣冠更换,送至凤楼,与弄玉成亲。夫妻和顺,自不必说。
次早,穆公拜萧史为中大夫。萧史虽列朝班,不与国政,日居凤楼之中,不食火食,时或饮酒数杯耳。弄玉学其导气之方,亦渐能绝粒。萧史教弄玉吹萧,为《来风》之曲。约居半载,忽然一夜,夫妇于月下吹箫,遂有紫凤集于台之左,赤龙盘于台之右。萧史曰:“吾本上界仙人,上帝以人间史籍散乱,命吾整理。乃以周宣王十七年五日,降生于周之萧氏,为萧三郎。至宣王末年,史官失职,吾乃连缀本末,备典籍之遗漏。周人以吾有功于史,遂称吾为萧史。今历一百十余年矣。上帝命我为华山之主,与子有夙缘,故以箫声作合,然不应久住人间。今龙凤来迎,可以去矣。”弄玉欲辞其父,萧史不可,曰:“既为神仙,当脱然无虑,岂容于眷属生系恋耶?”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自凤台翔云而去。今人称佳婿为“乘龙”,正谓此也。是夜,有人于太华山闻凤鸣焉。次早,宫侍报知穆公。穆公惘然,徐叹曰:“神仙之事,果有之也!倘此时有龙凤迎寡人,寡人视弃山河,如弃敝屣耳!”命人于太华踪迹之,杳然无所见闻。遂立祠于明星岩,岁时以酒果祀之。称为萧女祠,祠中时闻凤鸣也。又据汉刘向《列仙传》记载:“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说成亲几年后,弄玉得到萧史的真传,两人的萧声常能引来凤凰,后来两人便双双成仙,骑凤飞天了。 由此,后世就将萧史当作了夫婿的代名词.
「萧史」介绍:传说中春秋时的人物。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中说: 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李贺《天上谣》:“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中“秦妃”指的就是弄玉。
鹅湖逸士《老狐谈历代丽人记》:卫庄夫人庄姜、晋献夫人贾姬、文夫人文嬴、秦穆公女弄玉,及楚所虏之息妫,皆艳丽绝伦,德性贞淑。
弄玉
后来,弄玉回房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英俊少年,吹着箫,骑著一只彩凤翩翩飞来。少年对弄玉说:「我叫萧史!住在华山。我很喜欢吹箫,因为听到你的吹奏,特地来这里和你交个朋友。」说完,他就开始吹箫,箫声悠美,听得弄玉芳心暗动,於是也拿出箫合奏。他们吹了一曲又一曲,非常开心。这是一个多甜美的梦呀!弄玉醒来后,不禁一再回想梦中的情景,对那位俊美少年再也不能忘怀。
后来,秦穆公知道女儿的心事,就派人到华山去寻找这位梦中人。没想到果真找到一位名叫萧史的少年,而且他也真会吹箫。等弄玉见到萧史,她真是太高兴了,因为萧史就是她梦里的少年啊!
萧史和弄玉成亲后,非常恩爱,两人经常一起吹箫,秦国的山林溪边、蓝天、夜空,几乎时时可以听到他们的合奏。
秦国的少年男女被他们这种浪漫的行为感染,开始也爱唱歌跳舞,全国的气氛由严肃变成活泼。这种现象使得朝廷臣子很忧心,怕社会风气因此变坏,所以不断向秦穆公反应。萧史和弄玉为了不为难父王,也为了逃避这些烦人的闲话,於是不告而别,躲到一个别人再也找不到的地方。民间为他们的消失编了一段美丽的神话。将萧史和弄玉说成是仙人下凡,有一天当他们夫妇正在合奏时,忽然天外飞来一只龙和凤,载著他们一路吹萧,飞到华山明星崖。
为纪念萧史弄玉,后人在此修建了“引凤亭”,在山峰上修建了玉女祠。这段奇事,《东周列国志》上有“弄玉吹萧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的详细记载。
弄玉-国画狄少英作品
春秋时期,秦穆公最喜欢的小女儿在周岁时抓周,唯独抓了一块别国进贡的一块碧玉.不舍放下.于是秦穆公给她取名为弄玉.弄玉不仅活泼聪颖、美艳伶俐,而且能歌善舞,还吹得一口悦耳的竹笙。秦穆公素来疼爱这个小女儿,于是将她周岁时所抓宝玉打制成笙赐于弄玉。弄玉长大以后,出落得容貌非常美丽,而且聪明无比,善喜吹笙,并无师自通,技艺精湛。每每在凤凰台上吹碧玉笙,定能招来百鸟合鸣。秦穆公自视为掌上明珠。欲为女儿召邻国王子为婿,将来可做国君夫人。但弄玉不从,自有主张,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弄玉宁可不嫁。穆公珍爱女儿,只得依从于她。
一天仲夏之夜,月华如水。弄玉正在凤凰台上吹笙。一阵阵微风拂面而过。弄玉耳畔忽闻一派优美轻柔的音乐之声。这乐声从天边远远传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深沉凄惋,仿佛在召唤远的亲人。弄玉又惊奇、又佩服。再吹笙时,这乐声竟应和着弄玉吹奏的节拍、曲调,吹起和音。好像合奏者就在呼吸相闻的咫尺之间,若远若近,配合得水乳交融,天衣无缝,衬托着弄玉的笙声更加细腻悦耳。啊,这是箫!只有如此技艺高超的吹箫人才是弄玉梦寐以求的夫君。秦穆公派人从百里外的太华山把名字叫做“萧史”的吹箫者请上凤凰台。只见他少年英俊,气宇轩昂,举止潇洒,落落大方。萧史取出一支赤玉箫,在阳光照耀下,玉箫闪着赤红的光辉,耀眼夺目。他吹第一曲,天上就飘来阵阵清风;吹第二曲,彩云从四方聚合;吹到第三曲时,只见一双双丹顶白鹤在空中来回飞舞,一对对开屏的孔雀相伴栖息在树林之中;百鸟随着飞来,争相鸣叫。穆公、弄玉及群臣百姓陶醉在美妙的箫声之中。
萧史和弄玉彼此仰慕,即结成夫妻,他们相亲相爱,生活十分美满。
一天,夫妻二人正在月下吹箫捧笙,忽见天上冉冉飞来一龙一凤。那紫色的翔凤停在凤台左边,金色的腾龙盘在凤台右边。这一龙一凤舒颈、展翅,凤鸣龙吟显得亲切和善,仿佛在向他们召唤。弄玉带着碧玉笙乘上紫凤,萧史带上赤玉箫跨上金龙,一时间龙凤双展翅,驾着祥云飞入皓月太空。人们还能隐隐约约听见他们那象凤鸣般悦耳动听的合音呢。
吹箫引凤,随凤而去,达到仙境,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吟诗作赋歌诵这段佳话。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乐府诗《凤台曲》: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
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
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
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南北朝诗人江总诗云:
弄玉秦家女,萧史仙处童。
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
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
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
此弄玉历史上是果有其人的,但不知道此乘龙快婿是否真有其人.纵然不能双双飞天成仙,但却已经是人间眷侣,胜过清心寡欲的神仙了吧.弄玉是幸福的,可在春秋动荡的时代大背景下,个人的幸福又能幸福到哪里去呢.还好秦穆公是个颇有作为的国主,这才是这段因缘得以完满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吧。
弄玉应该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父亲。
可弄玉毕竟只有一个,幸福的女人很多,但在史上留下的名字的却太少。不幸的女子却在这台以男子为主角的大剧上,扮演着一个醒目的很为重要的配角。在一个男子为支配的社会,女子的幸福就仰仗着命运,如浮萍,飘荡着。喜剧反而是最壮丽的悲剧。是否每个人都明白呢?
作者 | 诗题 | 诗句 |
上元夫人 | 再赠 | 弄玉有夫皆得道,刘纲兼室尽登仙。 |
和韦使君秋夜见寄 | 中有学仙侣,吹箫弄山月。 | |
于季子 | 早春洛阳答杜审言 | 若非载笔登麟阁,定是吹箫伴凤台。 |
会真诗三十韵 | 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 |
刘宪 |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 舆辇乘人日,登临上凤京。 |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 深居凤城曲,日预龙华会。 | |
唐昌公主院看花 | 遗殿空长闭,乘鸾自不回。 | |
司空曙 |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 | 上上开鹑野,师师出凤城。 |
司空曙 |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 | 镜掩鸾空在,霞消凤不回。 |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 无复秦楼上,吹箫下凤皇。 | |
吴融 | 御沟十六韵 | 旁沾画眉府,斜入教箫楼。 |
吴融 | 无题 | 粉貌早闻残洛市,箫声犹自傍秦宫。 |
周繇 | 和段成式 | 若遇仙丹偕羽化,便随萧史亦何伤。 |
无题十首之三 | 吹罢玉箫春似海,一双彩凤忽飞来。 | |
送裴中丞赴华州 | 人间有此郡,况在凤城边。 | |
姚合 | 题崔驸马宅 | 心在林泉身在城,凤凰楼下得闲名。 |
姚合 | 题梁国公主池亭 | 寂寞空余歌舞地,玉箫声绝凤归天。 |
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 | 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 |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 | 马向铺钱埒,箫闻弄玉台。 | |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 | |
岑参 |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 | 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 |
岑参 | 感遇 | 昔来唯有秦王女,独自吹箫乘白云。 |
岑参 | 感遇 | 凤皇城头日欲斜,门前高树鸣春鸦。 |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 爵位题龙旐,威仪出凤城。 | |
张谔 | 延平门高斋亭子应歧王教 | 花源药屿凤城西,翠幕纱窗莺乱啼。 |
玉清公主挽歌 | 学凤年犹小,乘龙日尚赊。 | |
戎昱 | 赠别张驸马 | 凤凰楼上伴吹箫,鹦鹉杯中醉留客。 |
汉宫人入道 | 回首吹箫天上伴,上阳花落共谁言。 | |
赠美人四首之四 | 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 |
李世民 | 三层阁上置音声 | 不似秦楼上,吹箫空学仙。 |
李乂 |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 牵牛南渡象昭回,学凤楼成帝女来。 |
李乂 |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 贵游鳣序集,仙女凤楼期。 |
李乂 | 幸白鹿观应制 | 制跸乘骊阜,回舆指凤京。 |
无题二首 |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 |
李商隐 | 碧城三首之二 |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
李商隐 |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 会与秦楼凤,俱听汉苑莺。 |
李峤 | 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 凤城景色已含韶,人日风光倍觉饶。 |
李峤 | 城 | 独下仙人凤,群惊御史乌。 |
李峤 |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 | 龙舟下瞰鲛人室,羽节高临凤女台。 |
李峤 |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 |
李峤 | 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 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台数通梦。 |
李峤 | 楼 | 笛怨绿珠去,箫随弄玉来。 |
李峤 | 凤 |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
李嶷 | 少年行三首 | 朝游茂陵道,夜宿凤凰城。 |
李怀远 | 凝碧池侍宴看竞渡应制 | 舞曲依鸾殿,箫声下凤楼。 |
李白 | 寓言三首 | 以欢秦娥意,复得王母心。 |
少年行 | 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 | |
赠郭驸马 |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 |
李群玉 | 升仙操 | 嬴女去秦宫,琼笙飞碧空。 |
李群玉 | 和吴中丞悼笙妓 | 丽质仙姿烟逐风,凤皇声断吹台空。 |
李群玉 | 将游罗浮登广陵楞伽台别羽客 | 飘如出尘笼,想望吹箫客。 |
李群玉 | 玉真观 | 一自箫声飞去后,洞宫深掩碧瑶坛。 |
李群玉 | 玉真观 | 高情帝女慕乘鸾,绀发初簪玉叶冠。 |
李群玉 | 王内人琵琶引 | 嬴女停吹降浦箫,嫦娥净掩空波瑟。 |
李华 | 仙游寺 | 昔时秦王女,羽化年代久,日暮松风来,箫声生左右。 |
李贺 | 天上谣 |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 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皇飞。 | |
重上凤楼追故事,几多愁思向青春。 | ||
伤友人悼吹箫妓 | 艳质已随云雨散,凤楼空锁月明天。 | |
杜牧 | 出关 | 卧归渔浦月连海,行望凤城花隔云。 |
杜牧 | 贵游 | 斧钺旧威龙塞北,池台新赐凤城西。 |
杜牧 | 长安晴望 | 翠屏山对凤城开,碧落摇光霁后来。 |
哭王彭州抡 | 蛟龙缠倚剑,鸾凤夹吹箫。 | |
杜甫 | 崔驸马山亭宴集 | 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 |
杜甫 | 复愁十二首 | 由来貔虎士,不满凤皇城。 |
杜甫 | 玉台观 |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
杜甫 | 玉台观 | 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 |
杜甫 | 郑驸马宅宴洞中 |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
杜甫 |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 重对秦箫发,俱过阮宅来。 |
东方虬 | 昭君怨三首 | 掩涕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
杨凌 | 春霁花萼楼南闻宫莺 | 黄鸟远啼鳷鹊观,春风流出凤皇城。 |
杨凝 | 唐昌观玉蕊花 | 瑶华琼蕊种何年,萧史秦嬴向紫烟。 |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 瑞光麟阁上,喜气凤城端。 | |
杨巨源 |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 南山同圣寿,长对凤皇城。 |
杨巨源 | 送定法师归蜀法师即红楼院供奉广宣上人兄弟 | 凤城初日照红楼,禁寺公卿识惠休。 |
杨巨源 | 酬于驸马二首 | 瑶草秋残仙圃在,彩云天远凤楼空。 |
杨巨源 | 长安春游 | 凤城春报曲江头,上客年年是胜游。 |
权德舆 |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
权德舆 | 玉台体十二首之五 | 楼上吹箫罢,闺中刺绣阑。 |
权德舆 | 赠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 | 凤楼人已去,鸾镜月空悬。 |
权德舆 | 赠魏国宪穆公主挽歌词二首 | 秦楼晓月残,卤簿列材官。 |
权德舆 | 杂诗五首之一 | 婉彼嬴氏女,吹箫偶萧史。 |
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 | 曲沼天波接,层台凤舞余。 | |
武元衡 | 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 | 秦楼今寂寞,真界竟何如。 |
武平一 |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 紫汉秦楼敞,黄山鲁馆开。 |
武平一 |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 云披丹凤阙,日下黑龙川。 |
段成式 | 牛尊师宅看杜丹 | 若为萧史通家客,情愿扛壶入醉乡。 |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 |
沈佺期 |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 | 清晨朝凤京,静夜思鸿宝。 |
沈佺期 | 夜宴安乐公主宅 | 濯龙门外主家亲,鸣凤楼中天上人。 |
沈佺期 |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 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 |
沈佺期 | 昆明池侍宴应制 | 春仗过鲸沼,云旗出凤城。 |
沈佺期 |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 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 |
和虞部韦郎中寻杨驸马不遇 | 到君仙洞不相见,谓已吹箫乘早霞。 | |
独孤及 | 和虞部韦郎中寻杨驸马不遇 | 金屋琼台萧史家,暮春三月渭州花。 |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 山朝豫章馆,树转凤凰城。 | |
王维 |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 闻诗鸾渚客,献赋凤楼人。 |
雨朱阁 |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 | |
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 凤城春欲晚,郎吏忆同游。 | |
秦韬玉 | 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 | 岂独座中堪仰望,孤高应到凤凰城。 |
作者 | 诗题 | 诗句 |
上元夫人 | 再赠 | 弄玉有夫皆得道,刘纲兼室尽登仙。 |
丘丹 | 和韦使君秋夜见寄 | 中有学仙侣,吹箫弄山月。 |
于季子 | 早春洛阳答杜审言 | 若非载笔登麟阁,定是吹箫伴凤台。 |
元稹 | 会真诗三十韵 | 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
刘宪 |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 舆辇乘人日,登临上凤京。 |
刘长卿 |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 深居凤城曲,日预龙华会。 |
司空曙 | 唐昌公主院看花 | 遗殿空长闭,乘鸾自不回。 |
司空曙 |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 | 上上开鹑野,师师出凤城。 |
司空曙 |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 | 镜掩鸾空在,霞消凤不回。 |
吴兢 |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 无复秦楼上,吹箫下凤皇。 |
吴融 | 御沟十六韵 | 旁沾画眉府,斜入教箫楼。 |
吴融 | 无题 | 粉貌早闻残洛市,箫声犹自傍秦宫。 |
周繇 | 和段成式 | 若遇仙丹偕羽化,便随萧史亦何伤。 |
唐彦谦 | 无题十首之三 | 吹罢玉箫春似海,一双彩凤忽飞来。 |
姚合 | 送裴中丞赴华州 | 人间有此郡,况在凤城边。 |
姚合 | 题崔驸马宅 | 心在林泉身在城,凤凰楼下得闲名。 |
姚合 | 题梁国公主池亭 | 寂寞空余歌舞地,玉箫声绝凤归天。 |
宋之问 | 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 | 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
宗楚客 |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 | 马向铺钱埒,箫闻弄玉台。 |
岑参 |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 |
岑参 |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 | 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 |
岑参 | 感遇 | 昔来唯有秦王女,独自吹箫乘白云。 |
岑参 | 感遇 | 凤皇城头日欲斜,门前高树鸣春鸦。 |
张说 |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 爵位题龙旐,威仪出凤城。 |
张谔 | 延平门高斋亭子应歧王教 | 花源药屿凤城西,翠幕纱窗莺乱啼。 |
张谓 | 玉清公主挽歌 | 学凤年犹小,乘龙日尚赊。 |
戎昱 | 赠别张驸马 | 凤凰楼上伴吹箫,鹦鹉杯中醉留客。 |
戴叔伦 | 汉宫人入道 | 回首吹箫天上伴,上阳花落共谁言。 |
方干 | 赠美人四首之四 | 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
李世民 | 三层阁上置音声 | 不似秦楼上,吹箫空学仙。 |
李乂 |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 牵牛南渡象昭回,学凤楼成帝女来。 |
李乂 |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 贵游鳣序集,仙女凤楼期。 |
李乂 | 幸白鹿观应制 | 制跸乘骊阜,回舆指凤京。 |
李商隐 | 无题二首 |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
李商隐 | 碧城三首之二 |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
李商隐 |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 会与秦楼凤,俱听汉苑莺。 |
李峤 | 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 凤城景色已含韶,人日风光倍觉饶。 |
李峤 | 城 | 独下仙人凤,群惊御史乌。 |
李峤 |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 | 龙舟下瞰鲛人室,羽节高临凤女台。 |
李峤 |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 |
李峤 | 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 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台数通梦。 |
李峤 | 楼 | 笛怨绿珠去,箫随弄玉来。 |
李白 | 寓言三首 | 以欢秦娥意,复得王母心。 |
李百药 | 少年行 | 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 |
李群玉 | 升仙操 | 嬴女去秦宫,琼笙飞碧空。 |
李群玉 | 和吴中丞悼笙妓 | 丽质仙姿烟逐风,凤皇声断吹台空。 |
李群玉 | 将游罗浮登广陵楞伽台别羽客 | 飘如出尘笼,想望吹箫客。 |
李群玉 | 玉真观 | 一自箫声飞去后,洞宫深掩碧瑶坛。 |
李群玉 | 玉真观 | 高情帝女慕乘鸾,绀发初簪玉叶冠。 |
李群玉 | 王内人琵琶引 | 嬴女停吹降浦箫,嫦娥净掩空波瑟。 |
李华 | 仙游寺 | 昔时秦王女,羽化年代久,日暮松风来,箫声生左右。 |
李贺 | 天上谣 |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
李邕 |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 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皇飞。 |
李频 | 太和公主还宫 | 重上凤楼追故事,几多愁思向青春。 |
杜牧 | 伤友人悼吹箫妓 | 艳质已随云雨散,凤楼空锁月明天。 |
杜牧 | 出关 | 卧归渔浦月连海,行望凤城花隔云。 |
杜牧 | 贵游 | 斧钺旧威龙塞北,池台新赐凤城西。 |
杜牧 | 长安晴望 | 翠屏山对凤城开,碧落摇光霁后来。 |
杜牧 | 寄扬州韩绰判官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杜甫 | 哭王彭州抡 | 蛟龙缠倚剑,鸾凤夹吹箫。 |
杜甫 | 崔驸马山亭宴集 | 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 |
杜甫 | 复愁十二首 | 由来貔虎士,不满凤皇城。 |
杜甫 | 玉台观 |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
杜甫 | 玉台观 | 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 |
杜甫 | 郑驸马宅宴洞中 |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
杜甫 |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 重对秦箫发,俱过阮宅来。 |
东方虬 | 昭君怨三首 | 掩涕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
杨凌 | 春霁花萼楼南闻宫莺 | 黄鸟远啼鳷鹊观,春风流出凤皇城。 |
杨凝 | 唐昌观玉蕊花 | 瑶华琼蕊种何年,萧史秦嬴向紫烟。 |
杨巨源 |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 瑞光麟阁上,喜气凤城端。 |
杨巨源 |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 南山同圣寿,长对凤皇城。 |
杨巨源 | 送定法师归蜀法师即红楼院供奉广宣上人兄弟 | 凤城初日照红楼,禁寺公卿识惠休。 |
杨巨源 | 酬于驸马二首 | 瑶草秋残仙圃在,彩云天远凤楼空。 |
杨巨源 | 长安春游 | 凤城春报曲江头,上客年年是胜游。 |
权德舆 |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
权德舆 | 玉台体十二首之五 | 楼上吹箫罢,闺中刺绣阑。 |
权德舆 | 赠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 | 凤楼人已去,鸾镜月空悬。 |
权德舆 | 赠魏国宪穆公主挽歌词二首 | 秦楼晓月残,卤簿列材官。 |
权德舆 | 杂诗五首之一 | 婉彼嬴氏女,吹箫偶萧史。 |
武元衡 | 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 | 曲沼天波接,层台凤舞余。 |
武元衡 | 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 | 秦楼今寂寞,真界竟何如。 |
武平一 |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 紫汉秦楼敞,黄山鲁馆开。 |
武平一 |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 云披丹凤阙,日下黑龙川。 |
段成式 | 牛尊师宅看杜丹 | 若为萧史通家客,情愿扛壶入醉乡。 |
沈佺期 |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
沈佺期 |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 | 清晨朝凤京,静夜思鸿宝。 |
沈佺期 | 夜宴安乐公主宅 | 濯龙门外主家亲,鸣凤楼中天上人。 |
沈佺期 |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 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 |
沈佺期 | 昆明池侍宴应制 | 春仗过鲸沼,云旗出凤城。 |
沈佺期 |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 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 |
独孤及 | 和虞部韦郎中寻杨驸马不遇 | 到君仙洞不相见,谓已吹箫乘早霞。 |
独孤及 | 和虞部韦郎中寻杨驸马不遇 | 金屋琼台萧史家,暮春三月渭州花。 |
王维 |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 山朝豫章馆,树转凤凰城。 |
王维 |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 闻诗鸾渚客,献赋凤楼人。 |
白居易 | 雨朱阁 |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 |
卢纶 | 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 凤城春欲晚,郎吏忆同游。 |
秦韬玉 | 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 | 岂独座中堪仰望,孤高应到凤凰城。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