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俞 编辑

北宋文学家

张俞张俞

张俞(生卒年不详),一作张愈,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雲居士,益州郫(今属四川)人, 中国宋代诗人。

张俞屡举不第,于宋仁宗宝元(1038年-1040年)初,曾上书言边事。庆历元年(1041年),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不就。后隐居于岷山白云溪,朝廷多次征召,均不起。其喜游山水,游历天下三十馀年,后闭门著书,未就而卒。其妻诔之曰:“穷亦自固,困亦不颠。不贵人爵,知命乐天。”张俞为文有西汉风,苏舜钦曾赞其《洛阳怀古赋》。

张俞的诗多为遨游山水之作。其《蚕妇》一首:“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传诵久远,为世所重。《郡斋读书志》著录其《白雲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张俞集》二十六卷,今已不传。《东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传。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白云先生

字:少愚,才叔

号:白云先生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益州郫(今四川成都郫都区)

主要作品:《白云集》《蚕妇》

本名:张俞

人物简介

编辑

张俞,隽伟有大志,游学四方,屡举不第,宋仁宗宝元初年(1039年),西夏事起,曾上书朝廷论边防事。因人推荐,经试录用为秘书省校书郎,但他把官职让给父亲,自己却愿在家隐居。益州长官文彦博特别优待他,为其出资买得青城山白云溪唐人杜光庭故居安置,自号“白云先生”。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余年,卒年六十五。张俞非常重视地方的文化教育事业,率先创办“少愚书院”,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亲自教授。明代时改“少愚书院”为“子云书院”。著有《白云集》,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传。

轶事典故

编辑

设计御史

朝廷派监察御史调查文彦博。面对何郯的到来,张俞自告奋勇为文彦博解决问题。张俞去汉州(今四川广汉)面见何郯,大摆宴席招待何郯,并且让歌妓相伴。其中一个歌妓舞跳得特别好,很得何郯的欢心,何郯高兴之下,取下歌妓的帕罗,写下了一首诗。后来,文彦博举办宴席,还特别安排当初在汉州博得何郯欢心的那名歌妓出场,并将何郯所作的诗配乐当众唱了出来。何郯顿时羞愧难当,何郯哪还有心思调查文彦博?何郯回京之后,在宋仁宗面前为文彦博说了很多好话

宋史文载

编辑

张愈字少愚,益州郫人,其先自河东徙。愈隽伟有大志,游学四方,屡举不第。宝元初,上书言边事,请使契丹,令外夷相攻,以完中国之势,其论甚壮。用使者荐,除试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显忠而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置青城山白云溪杜光庭故居以处之。丁内艰,盐酪不入口。再期,植所持柳杖于墓,忽生枝叶,后合抱。六召不应。喜弈棋。乐山水,遇有兴,虽数千里辄尽室往。遂浮湘沅,观浙江,升罗浮,入九嶷,买石载鹤以归。杜门著书,未就,卒。

妻蒲氏名芝,贤而有文,为之诔曰:

高视往古,哲士实殷,施及秦汉,余烈氛氲。挺生英杰,卓尔逸群,孰谓今世,亦有其人。其人伊何?白云隐君。尝曰丈夫,趋世不偶,仕非其志,禄不可苟,营营末途,非吾所守。吾生有涯,少实多艰,穷亦自固,困亦不颠。不贵人爵,知命乐天,脱簪散发,眠云听泉。有峰千仞,有溪数曲,广成遗趾,兴高躅。疏石通迳,依林架屋,麋鹿同群,昼游夜息。岭月破云,秋霖洒竹,清意何穷,真心自得,放言遗虑,何荣何辱?孟春感疾,闭户不出,岂期遂往,英标永隔。抒词哽噎,挥涕丸澜,人谁无死,惜乎材贤。已矣吾人,呜呼哀哉!

代表诗作

编辑

《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下一篇 刘汝楠

上一篇 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