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锡 编辑

清朝中期官员、画家

蒋廷锡蒋廷锡

蒋廷锡(1669年-1732年9月9日 ),字酉君、扬孙,号南沙、西谷 ,晚年室名青桐轩,故又号青桐居士 。江苏常熟人,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官员、画家、文献学家、藏书家。云贵总督蒋陈锡之弟。

蒋廷锡年轻时与马元驭、顾文渊等画家、文人多有交往。最初以举人供奉内廷,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考中进士,授翰林编修。雍正帝即位后,他历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雍正六年(1728年)拜文华殿大学士 ,仍兼理户部事。雍正七年(1729年)加太子太傅。累封一等阿达哈哈番。在官秉公抚政、剔除积弊,声誉甚著。先后任《古今图书集成》总裁、《大清会典》副总裁与《圣祖仁皇帝实录》总裁等职务 。雍正十年(1732年)于任内逝世,谥号“文肃”。

蒋廷锡为人博学精敏,尤善诗画。在绘画上,他擅画花鸟画,以逸笔写生,奇正率工,敷色晕墨,兼有一幅,能自然洽和,风神生动,得“常州派”代表画家恽寿平之韵味。点缀坡石,偶作兰竹,亦具雅致 。由于蒋廷锡能够变化恽寿平生动细弱的画风而发展成为庄重闲逸的格调,所以他被视为“蒋派”花鸟画的开创者 。为官后大幅作品多出自其门客潘衡谷等手笔。以至流传其绘画中有极为工细或参以西洋技法的,多为别人代作。今有《岁寒三友图》《岁朝图》《幽兰丛竹图》等传世。 诗文著述有《青桐轩诗集》《片云集》《尚书地理今释》等。

(概述图取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 )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蒋廷锡

别名:蒋文肃

字:酉君,扬孙

号:南沙,西谷,青桐居士

谥号:文肃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南省苏州府常熟县

出生日期:1669年

逝世日期:1732年9月9日

主要成就:主编《古今图书集成》《大清会典》《圣祖仁皇帝实录》等书花鸟画创作

主要作品:《青桐轩诗集》《片云集》《西山爽气集》《破山集》《秋风集》等

最高官职: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爵位:一等阿达哈哈番

人物生平

编辑

初入仕途

蒋廷锡生于清圣祖康熙八年(1669年),是江南常熟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父兄或以才学、或以吏能闻名。 蒋廷锡少时“承门荫,驰马试剑,顾盼自雄”。年纪稍长后,开始潜心读书,文动一时。蒋廷锡擅长绘画,常以所见之物咏诗,绘画以山水见长。后以举人供奉内廷,因擅画而得到康熙帝的重视。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三月,蒋廷锡与一同于内廷行走的举人何焯、汪灏参与会试,均落第,康熙帝特命三人一体殿试,赐进士。 及第后改翰林院庶吉士。

按照规定,庶吉士三年后再试,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但蒋廷锡尚未散馆,便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被授为翰林编修。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月,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历翰林赞善、侍讲、侍读、庶子。康熙帝对他的勤恳甚是满意,不久下诏蒋廷锡回詹事府,做左、右春坊,任少詹事,掌理经史文章,编纂书籍,充日讲官。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五月升任内阁学士。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二月,蒋廷锡向康熙帝进呈《皇舆全览图》,康熙帝甚是欣赏。康熙六十年(1720年)十二月,又充任经筵讲官。 康熙帝还曾在西华门东为他赐第,御题匾额日“揖翠堂”。

参赞军机

蒋廷锡像蒋廷锡像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帝因蒋廷锡于前朝颇有成绩,又忠于朝廷,遂擢升他为礼部右侍郎,仍兼学士。雍正帝特地赐诗褒奖。十二月,他上疏请求加强对生员学业的督促;又请敕令督抚于所属州县乡堡设立社学,“择生员学优行端者充社师”。雍正帝采纳其议,“俱下部议行”。

正当蒋廷锡平步青云,备受朝廷信赖之时,山东巡抚黄炳周却上疏,蒋廷锡的兄长蒋陈锡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任山东巡抚时,侵蚀捐谷羡余银二百余万两,由刑部讨论决定,必须追回。雍正帝命蒋廷锡把事情的原委说明,蒋廷锡实在是不知内情,又因雍正帝对蒋廷锡比较信任,此事就从宽处理,责命蒋陈锡的儿子偿还原数额的一半,其余不再追究。蒋廷锡不知原委,与此无关。由此可见雍正帝对蒋廷锡的赏识和信赖。

雍正二年(1724年)闰四月,蒋廷锡奏请续修《大清会典》,雍正帝同意。五月开馆后,他被任命为《大清会典》副总裁官。六月,调官户部侍郎。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蒋廷锡改任礼部左侍郎,并奉命与内务府总管喜塔腊·来保察阅京仓。 旋即上疏进言兴修山东水利诸事。雍正帝览奏后,命内阁学士何国宗等携带仪器、舆图,会同河道总督纳喇·齐苏勒、山东巡抚陈世倌实地勘测,最终采纳了蒋廷锡的建言。 故此蒋廷锡在朝廷、地方各部中一时名声大振。

平步青云

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蒋廷锡调任户部尚书,佐理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处理户部诸事务。秋八月,充为顺天府乡试考官。十月,又兼领兵部尚书。 十二月,丁母忧。雍正帝赐他银一千两,给假回籍。

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蒋廷锡被授为文华殿大学士(也有误作“文渊阁大学士”的记载) ,仍兼领户部事务。六月,充任《圣祖实录》总裁官。

雍正七年(1729年)七月,雍正帝赐蒋廷锡宅第一所,并赐额“钧衡硕辅”。十月,加太子太傅。 同年军机处设立后,他与张廷玉等充任军机大臣。

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蒋廷锡任会试正总裁。八月,同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负责总理三库。十月,雍正帝下谕旨称赞蒋廷锡与张廷玉“赞画忠勤”,封其为一等阿达哈哈番,允许世袭。

在雍正一朝的汉臣中,蒋廷锡所受的恩宠仅次于张廷玉。 他被赐的御书匾额,有“黼黻丝纶”“钧衡硕辅”“万机贤辅”,获得的其他赏赐更是不可胜记。

逝于任上

雍正九年(1731年),蒋廷锡患病,雍正帝派御医前往治疗。

雍正十年(1732年)夏,蒋廷锡“忽患痰症”,病情加重,雍正帝命人每日两次奏报其病情。七月二十一日(9月9日) ,蒋廷锡逝世,享年六十四岁。雍正帝闻讣讯,为之辍朝一日;又派内大臣率领侍卫代表自己前往祭奠茶酒,赐祭葬,并加祭一坛,谥号“文肃”。

乾隆元年(1736年),蒋廷锡入祀乡贤祠。

主要影响

编辑

政治

为政治绩

蒋廷锡为官秉公抚政、剔除积弊,声誉甚著。 他办事认真,恪慎勤勉,因此多次得到雍正帝的赞许,恩宠无比;倚任之专,仅次于张廷玉。其主要功绩如下:

一、地方兴学:清初以来,国家设立了许多官学,由政府提供粮食。但学校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许多学生甚至一年到头不到学校,平时没有老师亲自教诲,学生为此大多放荡不羁,教风、学风不良,学制混乱。时任礼部侍郎的蒋廷锡认为这样长此发展,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上疏,建议各道州县的各级管理教育的官员,详细检查监督所属学校,重整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校风学风。按照规定设立课程,学生到校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教师严肃校纪,以身作则,面对面管教学生,给他们讲经论史,以此来收敛他们的放荡之心,勉励学生勤奋学习。对于教师的考核,以岁考、科考时学生成绩的好坏来确定教师的优劣,奖勤罚惰,决不能姑息。他在奏疏中提议恢复清初在各乡设立的社学,挑选品行优良、学识渊博的人充任教师,按照学生的多少和所教学生成绩的优劣为标准给教师报酬。乡民子弟,年龄十二岁以上,二十岁以下,有志于学习的均可入学。雍正帝看后甚是欣赏,采纳了他的进言。随后各州县的学校教育重兴,贵胄子弟、乡民子弟纷纷入学求知,一时学风大兴。

二、疏通漕河: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蒋廷锡与内务府总管来保共同检查京仓的仓贮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他及时采取开沟填土、添桥架木、铺灰避湿等一系列措施,确保粮仓的安全。 当时京师的许多物资都是各地调入的,特别是粮食,多依靠运河由南向北调运,漕运由此显得非常重要。蒋廷锡在一次途经山东时,发现山东境内漕运存在许多严重问题,漕运水道管理不善,又缺乏必要的治理维护措施,有些河道为当地居民填上为田,挤河垦耕,航道变得狭窄,多处堤坝、闸口淤塞,低处杂草丛生,水道不明;高处泥沙几乎与堤坝相平,这严重影响了京师的物资供给。于是蒋廷锡有针对性地上疏奏请派专人勘查水道,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得力措施。另一方面,蒋廷锡提出,漕运主要是依靠水的优势,对于水的利用和管理也应讲究合理性和科学性。主要是疏通漕河水,平时对漕河的管理要注意有计划的排放,合理调节。山东境内的漕河,其源流主要依赖汶水、济水、洸水和泗水。但是这四水的源头流量都较小,还要靠其他小河和泉水的汇聚,才能维持正常的漕运。仅山东一省,小河和泉源近二百处,形成湖泊十五处,如果不注意保持和疏通小河、泉源入漕河的水道,将会给漕运带来很大影响。他建议,对大小湖泊、筑堤设坝,建立节制闸,按照时令开闭、调节漕河水位。如果漕河水势过猛,可将漕河水通过闸而入湖,保存水势。漕水过浅时,则通过闸放水入漕河,使漕运水道保持均衡,畅通无阻。雍正帝非常重视他的奏疏,随即命令内阁学士何国宗带着仪器和地图与专门负责漕河管理工作的齐苏勒、巡抚陈世倌一同沿河勘查,实情与蒋廷锡所说的基本一致。因此雍正帝立即责成有关各部尽快拟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与蒋廷锡会审,修改完善后开工治理。 最终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漕运弊病,不仅使国家粮库有了足够的储备,并且使仓库的粮食能有一定数量的更换,而且对平抑市场粮价也起到了稳定作用,“辇下翕然称便”,雍正帝赞赏说蒋廷锡“简任农曹,尤为称职”。

三、办理军需:雍正朝,西北的准噶尔汗国经常发起侵扰。雍正七年(1729年)二月,雍正帝采纳张廷玉的建议,命侍卫大臣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川陕总督岳钟琪宁远大将军,分北路、西路出师,征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而当时军需调度机构软弱无力,蒋廷锡则勇于任事,应时立办。后来,为了统一调度军需,雍正帝特设军需房(后名军机房),蒋廷锡以大学士协办军需事宜,成为第一代军机大臣。

法学成就

雍正初年,蒋廷锡等奉诏纂校《祥刑典》。该书汇集了历代经、史、子、集、诏书、奏疏、笔记等有关法律的资料,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说明历代刑典、律令、刑器、刑官、刑罚等法律制度的发展沿革及具体内容。其特点是集中了各种史书中有关法律方面的资料,范围比较广泛,分类编排也较便于检索,是研究中国历代法制的重要史料。

绘画

蒋廷锡从小受家庭熏染,爱好诗文书画,“少工诗,善书花卉”。他的绘画成就,除了家庭文艺的教养外,主要得益于张道浚、马元驭、顾文渊。蒋廷锡与马元驭、顾文渊是同龄人,常在一起吟诗唱和,切磋琢磨,研讨砥砺,努力探索,终于成为清康熙、雍正年间画坛继恽寿平之后花鸟画一代大师,蔚然形成独立的“蒋派”花鸟画艺术风格,在整个清朝花鸟画艺历史发展中担当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 后人能得其遗法,成为正传者,是他的儿子蒋溥、蒋洲,女儿蒋俶,孙蒋檙和蒋尚桓,以及他的胞妹蒋季锡等。门弟子有钱元昌、李鱓、潘林、曹琇等。

蒋廷锡所绘花卉多用逸笔,风神生动,意度堂皇;或欹或正,或工笔或写意,或赋色,或晕墨,并能在一幅之中错综运用,达到自然和谐。有时在花卉中点缀坡石水口,增加了自然的野趣,感到分外超逸。有时也画水墨折枝窠石,以及兰竹小品,都很有韵致。时人沈德潜评说他的花卉画“品与恽南田敌”,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并且对于传播恽寿平没骨花卉画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学术

编纂典籍

蒋廷锡学识兼长,后曾担任《大清会典》副总裁、《圣祖仁皇帝实录》馆总裁、《明史》总裁,为保存和整理中国古代文献付出了毕生精力。助理礼部事时,他对许多典章制度,依据经籍作出建议。最为后人称道的是,蒋廷锡编校了《古今图书集成》。该书是康熙年间由陈梦雷编纂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至雍正元年(1723年),又由蒋廷锡为总裁,重新编校,于雍正四年(1726年)以活字本印行面世。全书共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十七部(或作一千六百零九部),一万卷,一点六亿余万字,引用经、史、子、集文献达三千五百二十三种,包罗了我国远自上古下迄清初历史政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诸子百家各个方面多种学科的内容与成就,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巨型古代百科全书,历来为中外学者所重视和称道。其中仅《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就收医书多达五百二十卷九百五十万字,征引历代重要医籍一百二十余种,为中医学类书之冠。新中国成立以来,《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先后三次印行,受到中医学界的广泛欢迎。

藏书万册

蒋廷锡在为官之外,特喜收藏文献,藏庋古籍万余册。藏书处有“青铜轩”,藏书印有“蒋扬孙考藏记”“蒋氏家藏图书印”等。

诗文

蒋廷锡的诗歌也有相当成就,“少岁豪于诗,感时伤事,放情纵酒,一一寄诸永言”。宋荦将蒋廷锡列为“江左十五才子”之一,长其一辈的诗人钱陆灿则称他为“机杼于子美(杜甫)而纵横出入于香山(白居易)、东坡(苏轼)、山阴(陆游)之间”,是“无所不学焉,无所不舍焉”能够“崭然自成”,“善学”而“早悟”的后起之秀。

蒋廷锡之诗,直追唐人元稹、白居易。从他现存的诗集来看,其所涉猎的题材广泛,有投赠诗、题画诗、送别诗、纪游诗、闲情诗、怀古诗等各种题材。其中部分诗作兼有史诗的特点。如蒋廷锡早年时,中曾发生数载水灾,他在细心观察之后连作《蚕荒》《麦荒》《豆荒》《秧荒》《米荒》《柴荒》等诗。沈德潜评其《豆荒》一诗“出白傅(白居易)手,不过如此。意取其真,辞取其达”;评其《柴荒》诗“尤神似《秦中吟》,为诸生时,留心艰苦如此;他日相业,宜出诸大臣上”。 但蒋廷锡的其余诗作,大多为闲情助雅和题画之作,雍容华贵,生意薄少。如《和子逸夜坐韵》,表现的是心满意足的泰和心态,代表着他那个层面的人生情志。

蒋廷锡也经常以季节和花鸟抒发身世之感,如他的《遣春十首》《表夏十首》《秋日杂诗五首》等。他对于草木、禽虫、季节的了解、体悟与观察,兼具了学者、诗人与画家的角度。他曾说元人陈琳“以画作诗诗细腻,以诗作画画入神” ,这句诗用在他身上也较为妥帖。

历史评价

编辑
雍正帝:

在公勤夙夜,懋绩有贤声。

大学士蒋廷锡受圣祖皇帝知遇之恩,直内廷二十余载,……才识优长,经猷明练,倚赖方殷,……岂料溘然长逝。朕心伤悼,可辍朝一日。

沈德潜:“文肃(蒋廷锡)工绘花卉,品与恽南田敌。成进士后宫中极贵重之,流传世间者,真本绝少……。”

王应奎:“负雄骏之才,际休明之会,受知两朝,参预大政,一德一心,调元赞化。”

李元度:“以文学受两朝特达之知,出入禁闼,恪慎勤劳,未尝一日去上左右。随同怡贤亲王办理户部事务,秉公执正,厘剔弊端,甚晰,吏不能为奸。及参赞机务,缜密周详,虽子弟门人不能探其崖略。……少工诗善画,花卉多用逸笔写生,点缀坡石无不超绝。”

叶衍兰:“先生以文学受两朝特达之知,出入禁闼,恪慎勤务,儤直二十馀年,未曾一日去上左右。任户部时,螫剔弊端甚晰,官吏畏之如神。参赞机务,缜密周祥,虽子弟、门人,莫能探其崖略。少工诗文。善画花卉。得南田先生余韵,多用逸笔写生,兰石小品,独饶风致,点缀坡石,无不超绝。圣祖尝临视之。性豪爽,岁入廉俸,悉以周恤亲旧,赐第外,田宅无所增。”

赵尔巽主编《清史稿》:

廷锡工诗善画,事圣祖内直二十馀年。世宗朝累迁擢,明练恪谨,被恩礼始终。

廷锡直内廷领户部,迈柱等领疆节,卓然有绩效。

轶事典故

编辑

两朝宠遇

蒋廷锡在康熙朝供职禁中二十多年,到雍正帝即位后也因其为人“明练恪谨”而多次迁升,深受宠遇。 雍正四年(1726年),蒋廷锡主持顺天乡试,当时他的母亲年寿已高,住居老家常熟。乡试时间长,且严禁与外界有任何哪怕是只字的来往,凡有往来,就是“通关节”的铁证。雍正知道蒋廷锡挂念母亲,让大臣关注常熟蒋家有没有信来。过了几天,常熟果然有报平安的家信来,雍正想把蒋母平安的家信传给入闱的蒋廷锡,想了好久,对大学士说:“朕有办法了,朕降旨之便,你们将家信一同传入闱中。”蒋廷锡在与外界隔绝的闱中,展卷读起家书,涕泪交流。雍正知道蒋廷锡在协助怡亲王允祥清理亏空、查点国库时得罪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吏胥,担心这些人在乡试时闹事,为此专门发下谕旨:“今廷锡主持考试,或有人借机造作浮言,妄加谤议。令步军统领、顺天府、五城御史察访捕治。”等到蒋母逝世后,雍正帝特派大臣以茶酒祭奠,赠以诰命,赐帑为她治丧。同时允许蒋廷锡携母亲的灵柩归葬乡里,让他安葬完毕后即回京,不必离职守丧,“在任守制”即可。

豪爽个性

蒋廷锡生性豪爽,普遍抚恤亲人故旧,没有丝毫吝惜,在皇帝赐给的府第以外,他的田产、房宅没有任何增加。

主要作品

编辑

绘画

蒋廷锡部分画作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今收藏处

康熙四十年(1701年)

《竹石图》轴

中国美术馆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芙蓉鹭鸶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塞外花卉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花卉图》卷

南京博物院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桃花鹦鹉图》轴

炎黄艺术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幽兰丛竹图》轴

南京博物院

《瓶荷图》轴

安徽省博物馆

雍正元年(1723年)

《四瑞庆登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

雍正四年(1726年)

张照肖像》(焦秉贞写像,蒋廷锡补景)

首都博物馆

《荷花图》轴

辽阳博物馆

约雍正七年(1729年)

《允礼小像》轴(莽鹄立写像、蒋廷锡补景)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寒蝉报叶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

——

《仿宋人勾染图》册

私人收藏

——

《仿宋人设色图》册

私人收藏

——

《花卉四屏》

——

《梧桐竹石图》

——

《瑞谷图》轴

——

《墨牡丹》

——

《芙蓉白鹭图》轴

——

《藤花山雀图》轴

大阪市立美术馆

蒋廷锡画作

(图册部分参考资料 )

蒋廷锡的大部分传世画作,被图录于《故宫书画集》。民国八年(1919年),中华书局出版有《蒋南沙花卉册》;民国十九年(1930年),文明书局出版《蒋南沙花乌草虫册》影印本。

诗文著述

此外,蒋廷锡也写有许多诗作,现存的诗集包括《青桐轩诗集》六卷、《片云集》一卷、《西山爽气集》三卷、《破山集》一卷、《秋风集》一卷以及《牡丹百咏》《吹剑集》《津门游草》《大梁游草》等。

蒋廷锡曾奉命重新编校《古今图书集成》,另著有《祥刑典》《尚书地理今释》《文武渊源》等著作。

人际关系

编辑

关系

姓名

简介

祖父

蒋棻(1598-1663)

字畹仙,号南陔。明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入清后隐居,杜门著书。

父亲

蒋伊(1631-1687)

字渭公,号莘田。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官至河南提学副使。著有《莘田诗文集》《万世玉衡》等

母亲

曹氏

——

兄长

蒋陈锡(?-1721)

字文孙,号雨亭。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历任河南按察使、山东巡抚、云贵总督等职。

妹妹

蒋季锡

字苹南。嫁松江人王氏。她工于画,有《丁香图》《仿恽寿平花卉图》等画作传世。

儿子

蒋溥(1708-1761)

字质甫,号恒轩。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恪”。善画墨花,得父家传,是蒋派花鸟画的重要代表。

蒋洲(?-1757)

字履轩。官至山西巡抚。后因罪被杀。善钩勒花卉。

女儿

蒋俶

字又文。嫁华亭人王氏。善写生花卉,得父家传。早逝。

孙子

蒋檙

字作梅。进士。历任兵部侍郎、楚雄知府、户部侍郎、光禄寺卿等职。工画花卉。

蒋尚桓

字达夫,号虚斋,善画山水及花卉。

(表格参考资料 )

人物争议

编辑

卒日考证

蒋廷锡病逝于雍正十年(1732年),但关于其究竟卒于何月何日,各类史籍记载不一,其主要说法如下:

1.“闰五月”说。持此说的主要有《清史列传》 《国朝耆献类征》《清史稿·蒋廷锡传》 及国史馆《蒋廷锡传》等。《清史稿校注》作者的观点也倾向于此说。

2.“七月十五日”说。持说的主要有《茶余客话》 《茶香室续钞》等。

3.“七月二十一日(乙巳)”说。持此说的主要有《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东华录》 《清史稿·世宗本纪》 与《清国史》等。

张波在《雍正朝大学士蒋廷锡史书记载考辨两则》中辨析了诸家记载,并根据蒋廷锡个人的情况、清代补授大学士的惯例,认为蒋廷锡实际死亡时间应为雍正十年七月二十一日(乙巳)。 本词条亦采纳此说。

绘画真迹

关于蒋廷锡绘画的真迹,画史上有很多说法。如清佚名《读画辑略》说“有设色极工者,皆其客潘林代作也”; 冯金伯《国朝画识》称“流传世间者真迹绝少,马扶郑羲父子代作者即可乱真也”; 鱼翼《海虞画苑略》说他“既贵显,矜重不苟作。今所传长卷大轴,皆赝本也”;秦祖永《桐阴论画》也说其画作中“大约妍丽工致者,多系门徒代作,非真迹也”。稍前于蒋廷锡的娄东派首领山水画家王原祁的作品,曾出现过同样的情况。 无论如何,蒋廷锡能以举人身份入值南书房,并逐渐成为深受皇帝喜爱的画家,符合其画作风格的真迹一定是存在的。

史料索引

编辑
《蒋文肃公事略》(载《国朝先正事略》卷13 )

《蒋廷锡传》(《清史列传》卷11)

《蒋廷锡传》(《清史稿》卷289)

下一篇 尚书地理今释

上一篇 亳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