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济 编辑
中文名:临济
籍贯: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
职业:和尚
朝代:唐
性别:男
简介
临济寺坐落在河北省正定县城内。原址在城东南的临济村,因濒临滹沱河渡口,改名“临济”。1983年国务院确定其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据《正定县志》记载:“临济寺,东魏兴和二年(54o年)建,早於临济宗”。唐大中八年(854年),义玄法师住持临济寺,并在这里弘扬临济宗禅法。他提出“三亥”、“三要”、“四料简”、“四照明”等参禅原则和宗旨,通过师徒问答的方式,了解对方悟境深浅,然后根据悟境深浅程度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教、接引禅人。其禅风以“单刀直入,机锋峭峻”著称,别成一家。在接引学僧时,对其所问不做正面回笞,只以棒打加口喝来促使对方:省悟,成语“当头棒喝”即源於此。义玄禅学很快得到北方信徒认可,前来问法求道者络绎不绝,并形成禅宗一大宗源,后世以寺名称之为“临济宗”,成为禅宗五大派别中流传最广。
正定县临济寺
唐咸通八年(867年)义玄禅师圆寂。遗骸火化后,其弟子将舍利分建两塔藏之,一塔建於河北大名,今已不存。另一塔在正定临济寺内,唐懿宗赐谥义玄为“慧照禅师”,赐塔为“澄灵塔”。临济寺在宋金战争中毁於战火,唯塔独存。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金世宗予以修复,但仍保留了唐代建筑风格。
元朝时临济寺再度兴盛起来。海云和尚主持了重修和扩建,新建殿宇巍峨壮丽。元葛罗禄乃贤所著《河朔访古记》载:“临济寺在真定府城中,定远门街飞云楼之东。其三门下有唐吴道子所画布袋和尚像及摇铃普化真赞、东坡墨竹、绿筠轩诗等石刻,极为精细”。元至元二年(1309年),赵孟頫奉敕撰《临济正宗碑》文,立於寺中。
明朝正德六年(1521年),临济寺又进行了重修,当时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澄灵塔、祖堂及僧房。新立石碑由王饼撰记,郭希愈书。到明末清初,寺院荒废。清朝雍正皇帝敕“封唐镇州临济寺僧义玄为真常惠幽禅师”,并拨银重修了寺庙。道光十年(1830年),总兵舒通阿出资再度重修,并将祖师殿移到大雄殿两侧,使殿堂布局有所改变。抗战时,临济寺除澄灵塔外,有祖堂三间东配殿三间,1947年底,这些殿堂都被拆毁,仅存澄灵塔孤荧而立。1984年,临济寺交给佛教界管理,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这座千年古刹又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临济宗不仅在中国国内传播,还流传到海外。1168年日本滋贺县比睿山僧侣荣西到我国学习佛法,巡拜了天台山、庐山、阿育王寺,将临济宗黄龙派禅法传入日本,“学徒云集,朝野尊尚。”其后日本俊芿禅师入宋,传临济杨歧派禅法於日本。清初,福建福清县黄檗山万福寺临济宗隐元禅师赴日建“宇治万福寺”,立黄檗宗。因此,日本黄檗宗实为中国临济宗的一个支派,临济宗、黄檗宗至今仍是日本的重要宗派,拥有信徒三百多万,寺院六千多座。1979年5月,两宗联合成立了对外友好组织——日中友好临黄协会,从1980年起,每年派遣代表团访华,朝拜临济禅师塔,并捐款维修,为中日佛教界的友好交往写下了新的历史篇章。
正定县临济寺
1986年5月19日,以松山万密为名誉团长、盐泽大定为总团长的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访华团一百人同中国佛教徒一起,云集临济寺,隆重举行庆祝祖塔修复落成剪彩仪式和诵经法会。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和松山万密长老为修葺一新的临济禅师塔剪彩。赵仆初会长为“重修临济塔功德圆满,书赠日本日中友好临济黄檗协会访华团诸长老大德”诗一首:“历历孤明,照彻边际。巍巍一塔,撑柱天地。曲唱黄檗,风嗣临济。法幢同扶,两邦兄弟。”
临济寺大雄宝殿
山门殿为歇山式灰筒瓦顶,面宽呈明五暗七形式,殿中央立“义玄禅师大型石刻画像碑”。此碑选用青田石料,由碑身和须弥座两部份组成,通高2.90米。碑身正面镌义玄禅师半身画像,系用白描手法,以阴线镌刻而成。像的左上方刻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题写的《临济义玄禅师像赞》:“无相示相,后人标榜。黄檗山头,滹沱河上。棒喝机锋,陶铸龙象。法流天下,千花竞放。”石碑背面刻《临济义玄禅师传略》,约800字,本宗法师撰。
正定县临济寺 - 正定县临济寺澄灵塔
临济寺澄灵塔
澄灵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饰富丽,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但由于年深岁久,早已残破不堪。因此,于1985年予以大修,各层瓦顶、残破的斗拱、砖雕、铜镜等均一一修缮,焕然新姿。
临济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它的前身——临济院在城东南二里许的临济村创立。晚唐时禅师义玄驻锡此院并创立临济宗,四方信徒纷纷来此参师求学,极盛一时。义玄,唐代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为探求佛教真谛,云游天下、参学诸家。曾受法于洪州黄蘖山高僧希运,精研佛教经律。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北归乡里,抵河北镇州城(今正定),主持临济院,不仅将江南广为流行的禅宗传播到北国,而且以北方人豪迈勇猛的气质,阐发禅宗新义,为禅宗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他学识渊博,禅风峻峭,光收徒众,自成一家,并以寺名宗号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
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义玄逝寂,懿宗赐谥“慧照掸师”。众弟子在城内东南隅建衣钵塔葬之,名曰“澄灵塔”。随后,临济院迁至该处,更名临济寺。金大定年间(l161一 l189年)重修。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世宗胤禛加封义玄为“真常惠照禅师”。同时,寺院奉旨在塔第一层正面圆拱形门楣上端镶嵌篆书“唐临济惠照澄灵塔”石匾。
宋代以后,禅宗中的两大支派临济宗与曹洞宗特别昌盛,有“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的说法,后来临济宗传入日本,“学徒云集,朝野尊尚”,成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此宗认定临济寺为其祖庭,视澄灵塔为其重要的祖塔之一,因此。近年来多次派遣代表团前来拜谒祖塔,进行佛教文化交流。澄灵塔既是中日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又是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纽带。
该寺于1984年由文物管理部门移交佛教团体。1986年以后,先后重建了大雄宝殿、法乳堂、传灯堂以及山门殿等建筑,使之成为正定名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