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莘国 编辑
有莘国,又名有侁、姺、莘、辛,姒姓,莘国故城在今山东曹县西北莘冢集。
中文名:有莘国
所属洲:亚洲
首都:莘冢集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主要民族:汉族
曹县有莘国
在中国历史上,有莘国与夏商两代的中央政权都有极其特殊的关系,然而此后的三千年里,它却神秘地隐遁于史籍之中,留下一地谜团。就连有莘国的地理位置,汉代以来也是争论不休,不下四五种说法。其中,支持最多的有两种版本:一是山东曹县,一是陕西合阳。
一个古国,被不同的地方争来争去,而且彼此相距遥远、都有合理理由,这在先秦古国中还真不多见。结合考古发现和自然条件来看,有莘国神龙见首不见尾,是因为历史上曾经存在至少东西两个有莘国,而且有莘国曾经发生集体迁徙。山东曹县境内的这处有莘国,存在于夏代和商代初年,见证了古国早期的辉煌。
圣贤出生往往不同凡响,大禹自然不能例外,古籍记载,即将临盆的女喜看到了流星划过天空,“吞神珠背剖而生禹于石”。显然,“背剖”是不科学的,当为“腹剖”。
长大后的禹经过十三年治理,终于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常言道“母凭子贵”,这位英雄母亲也作为榜样,被写入了历代女学的教科书。
传说,伊尹生于伊水岸边、空桑之中,被有莘国君的厨师收养,得以学习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了烹饪小能手。可聪明的伊尹不甘于在厨房里研究美食,他从烹饪技巧中领悟出了治国之道。
虽然有莘和夏同族,但伊尹却看透了夏桀的昏庸腐败,预测到夏必为商所取代。趁着有莘公主嫁给商汤的机会,伊尹主动报名,成为陪嫁的厨师被带到商汤面前。
伊尹以烹调为例,向汤说治国之道,建议他以尧舜的方法治理国家,得到了汤的认可,并拜为右相,授以国政。伊尹辅佐商汤灭夏建商,被商汤尊为“元圣”。太甲继位为王,暴虐成性,伊尹把他囚在商汤陵前的桐宫,让他反省悔过。伊尹自己代理国政,接见诸侯,并常到桐宫教育太甲。三年后,太甲悔过,返善修德,伊尹率领众大臣去桐宫迎太甲回亳都宫殿,重新授给他国政,并作了《太甲训》三篇,褒誉太甲知过迁善。太甲在位三十三年,死后被谥为太宗。太甲的儿子沃丁继位为王,伊尹退出政界,不久病逝,沃丁以天子礼葬伊尹于亳东。
伊尹一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建立了卓越功勋,为商王朝延续六百年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千古贤相第一人”之称。伊尹还有高超的烹调技术,同时发明了中药汤液疗法,被后世尊为烹饪和中药鼻祖。
今山东曹县有处伊尹墓,这也是天下众多的伊尹墓之一,可见伊尹确实受人尊敬。明代,曹县知县范希正在伊尹墓前重修伊尹祠,祠为三进院落,历代立碑碣数十通,“文革”期间被破坏,后民众募资重修。以伊尹生日为期,这里每年阴历二月二十一会举行庙会,庙会上唱戏娱乐,苏鲁豫皖近万人蜂拥至此祈求平安。
莘冢集遗址被认为是昔日有莘国的历史遗迹。这处遗址位于曹县县城西北十八华里,当地旧县志载:“夏本有莘国,伊尹耕此。”
1976年和1979年春,当时的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磨制骨器、轮制陶器和石铲、石镰,另外,还有大量的鱼刺、螺壳和少量的兽骨等。
莘冢集遗址包含大汶口、龙山、商代、周代四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以龙山文化层为最厚,出土遗物亦最为丰富。从发掘情况来看,该遗址上层是先商文化堆积,约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下层发现了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大汶口文化类型的堆积物。由此可以推断,这处遗址在商代早期仍然是一处繁华的地方,或许,伊尹的青少年岁月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至于后来为什么有莘国人会举族搬家,如今已经很难弄清,但自然条件恶化无疑是个重要原因。
上古时期,这片区域相对平坦开阔,土地肥沃,确实适合人类生活,但是这里的“硬伤”也很严重:河流众多,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到了金、元、明三代,洪水把菏泽一带的四泽八水全部淤塞填埋地下,在地表已无任何痕迹可寻。高原黄土随黄河水一次又一次地掩埋着这片区域的上古文化,使两汉遗迹埋在地表以下八到十米处。
不难想象,在先秦时期,人们生活在这里,多么容易遭受到洪水的侵害。再加上战乱、政权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有莘国人不得不舍弃家园,逐渐西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