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鳅 编辑

刺鳅科刺鳅属动物

刺鳅刺鳅

刺鳅是合鳃鱼目刺鳅科刺鳅属鱼类 ,俗称钢鳅、刀鳅、石锥。体细长,前端稍侧扁,肛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前鼻孔呈管状,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 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呈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的硬棘;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 背部黄褐色,腹部淡黄色;背、腹部有许多网眼状花纹;体侧有数十条垂直褐斑;胸鳍浅黄色,其它各鳍灰褐色;有的个体在鳍间散步许多灰白点,鳍缘有一线灰白边。

刺鳅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 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南方各水系。栖息于小河流沙滩、多砾石、砂石河段。 杂食性,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摄食小长臂虾、日本沼虾、水生昆虫幼虫,也食附着藻类及其他鱼类的鱼卵。1龄性成熟,怀卵量500—1124粒。产卵期6—7月份。卵黏性,淡黄色。

刺鳅肉质细嫩,味佳,广为群众所喜食。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钢鳅,刀鳅,石锥

中文学名:刺鳅

拉丁学名:Mastacembelus aculeatus

二名法:Spiny eel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

亚门:脊椎动物

目:合鳃鱼目

亚目:刺鳅亚目

科:刺鳅科

属:刺鳅属

外形特征

编辑

刺鳅刺鳅

刺鳅科,刺鳅属。俗称:倒鳅,钢鳅,刀鳅,石锥。英文名:Spiny eel 。 体细长,前端稍侧扁,肛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黄色或灰黄,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为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生殖期大约在7月份。

生活习性

编辑

刺鳅刺鳅

为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生殖期大约在7月份。刺鳅喜欢群居,在野外一块大石头下就能聚居很多条。

分布区域

编辑
分布于全国东部各水系。个体不大,一般体长在25厘米以下,但分布很广,在长江、黄河及其附属湖泊、沼泽地均产此鱼,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刺鳅刺鳅

营养价值

编辑
刺鳅肌肉含高蛋白和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EPA与DHA含量均较高,矿物元素含量丰富,有较佳的食用口感和较好的营养价值。

下一篇 翘嘴鲌

上一篇 大鳞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