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莺歌柳书 编辑
莺歌柳书,亦名“莺歌柳子”,是由柳子戏曲牌【莺歌柳】演化而成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北方地方曲种之一。
莺歌柳书演出形式古朴,多为一弹一唱的双档。曲词题材广泛,曲目丰富,方言特征鲜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作品既文雅规整,又俚俗浅近。代表曲目有《许仙救湖》《关公辞曹》《龙凤镯》《汗衫记》《杨宗保下山》等。
莺歌柳书主要流传于鲁西南、鲁南及豫东、苏北一带。2008年6月7日,山东省菏泽市申报的“莺歌柳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65。
中文名:莺歌柳书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流行地区:鲁西南、鲁南及豫东、苏北一带
经典剧目:《许仙救湖》《关公辞曹》《龙凤镯》《汗衫记》《杨宗保下山》等
代表人物:郑文祥、吴德平
遗产类别:曲艺
遗产编号:Ⅴ-65
始兴年代:清代
莺歌柳书表演
莺歌柳书由明代柳子戏曲牌【莺歌柳】演化而成,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莺歌柳书艺人程梦卜、程作舟名闻鲁豫,表明这一曲艺样式已发展得相当成熟。清末民初,莺歌柳书与渔鼓腔相结合,又进一步衍生出“坠子书”。
据记载,莺歌柳书的历史至少有200年。莺歌柳书虽历史较为悠久,但流传范围并不广。山东菏泽已知最早的莺歌柳书艺人是清末民初曹县仲堤圈的张瞎子(1848年——1928年,佚名)。莺歌柳书的兴盛时期,就是张瞎子活跃的时代。张瞎子的传人是曹县的张保亮(1848年——1928年),再传弟子是曹县郑庄郑玉昆(1904年——1976年)和定陶的曹志田。郑玉昆晚年将技艺倾囊传授给曹县的郑文祥和菏泽的高志军。
演出形式
莺歌柳书演出形式较为简单,表演时多出双档,两位演员一弹一唱。一人操三弦伴奏,演唱者左手持八角鼓,右手击鼓兼作表演动作。有站有坐,方式灵活,但一直少有变化。早期表演以唱为主,后期表演转为说白相间。而传到河南的莺歌柳书,又有盲艺人自弹三弦,打腿板的三大件形式。明眼艺人也有用单页小饶替代八角鼓的演出形式。
伴奏乐器
三弦
唱腔结构
莺歌柳书为单曲体,韵白相间,相当规律,有【节子韵】【越调】【平调】等曲牌。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主要唱腔有【慢平腔】【快平腔】【五字坎】等。其基本唱腔为四句腔,其他唱腔均由此衍化发展而来。四句腔每句四小节,构成起承转合的音调旋律,其后的搭尾衬腔也是完整的四小节,四句腔反复演唱,风格古朴、深沉、富于幽默感,极富表现力。
莺歌柳书表演
中长篇书有《龙风镯》《双锁柜》《杨秀英下山》《杨景充军》《王华买父》《金镯玉环记》《下苏州》《汗衫记》《马上天框银》《小五义(扒狗皮)》等。
流传现状
莺歌柳书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新曲种坠子书的兴起让很多人渐渐忘了老腔。民国初年,莺歌柳书急剧萎缩,豫皖等地分支已基本绝响。目前这一曲种仅存在于菏泽地区,传承乏人,几近灭绝,急需抢救 。
保护措施
菏泽市艺术研究所针对濒危曲种传承窘况,制定“以经典曲目恢复带动濒危曲种重生”的总体思路,整理恢复了莺歌柳书《偷诗》《老鼠告猫》等经典曲目,创作了新的曲目《一块传家匾》。通过师带徒的传统方式与学校正规教育培养的双途径,培养了莺歌柳书传承人吴德平、郭玲、刘婷婷等多名表演艺人,使沉寂多年、鲜为人知的濒危曲种获得新生。
传承人物
吴德平(右)
郑文祥,男, 1946年出生于曹县郑庄乡郑庄村。10岁跟随父亲学唱山东琴书。1960年参加曹县曲艺队,演唱山东琴书。1967年曲艺队解散,返乡务农。后师从伯父郑玉昆,学唱莺歌柳书。郑文祥演唱风格古朴、深沉,形成了淳朴自然的表演风格,擅演曲目有《偷诗》、《梁山伯下山》等。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娱乐形式的多元化,曲艺演唱阵地逐渐萎缩,但他仍坚持在当地及周边县区交流演出,得到群众的好评,为莺歌柳书这一稀有曲艺形式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入选非遗
2008年6月7日,山东省菏泽市申报的“莺歌柳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莺歌柳书项目保护单位菏泽市艺术研究所评估合格。
莺歌柳书与柳子戏、地方小曲等关系密切,具有多种研究价值。它直接促生了坠子书,对坠子书的音乐、曲目、演出形式、风格特点都有着重要影响。
莺歌柳书是北方地方曲种之一。清中后期在鲁、豫、皖、苏交界地区颇有影响。但在民国初年,急剧萎缩,豫皖等地分支已基本绝响,仅有菏泽地区遗有鸿泥一爪,被称之为曲艺“活化石”。
莺歌柳书《老鼠告猫》演出现场
2015年于9月22日至25日,山东省精品曲艺邀请展演在济南明湖居举办。莺歌柳书《老鼠告猫》以其清新的演出形式、古朴典雅的唱腔特点入选参演。本次展演,对山东地方曲种的保护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8年7月20日,曹州古韵——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隆重举行,国内的非遗文化和艺术领域的专家齐聚菏泽。莺歌柳书经典曲目在曹州古韵舞台上亮相。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