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编辑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Xuzhou Higher Normal School),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徐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
学校始建于1906年,是徐州党组织的发源地,徐州党团组织最早的活动中心,2014年由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管理。
截至2022年,学校有40个教学班,在校生1631人,设置五年制学前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师范类专业。教职工19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0位,讲师77位等。
中文名: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外文名:Xuzhou Higher Normal School
简称:徐州师范中专
创办时间:1906年
办学性质:公立中专
主管部门:徐州市教育局
现任领导:苗苏莉(党委书记、校长)
高职专业:5个
院系设置:学前教育系、艺术系、文理系、外语系
校训:虚心实力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海河西路18号
主要奖项: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党建工作先进集体
1906年,晚清末造,西学东渐,科举废,学堂兴,徐州府尹袁大化创办徐州师范学堂,校址在徐州卫衙门的旧址(现为徐州市公园巷小学所在地)。
1913年2月,江苏省议会根据《壬子学制》和《师范教育令》在徐州设立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仍在徐州师范学堂原址办学,属中等师范,乃江苏最早省立师范之一。七师开办伊始,即在大礼堂正壁上方高悬校训——“虚心实力”,百年来,“虚心实力”校训对一代代徐高师人影响至深。
1920年3月,省立第七师范学生陈家安(陈亚峰)、解慕唐、徐怀云、苏鸿鉴、张继超、郭邦清(郭子化)等人在七师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1921年春,又发起成立了公开组织——赤潮社,创办《赤潮》旬刊,公开传报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激发爱国热情,为中共徐州支部的成立奠定基础。
1921年,江苏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以下称三女师)在徐州成立,校址在石牌坊街(现为中枢街),后因校舍过于狭小,迁往徐州旧府署衙(现为彭城路1号)。三女师时期,吴亚鲁先生受上级党组织委派到校任教,创办青年互助社,宣讲《共产党宣言》,激励革命青年投身革命,积极从事徐州地方党团组织的创建工作。
1924年6月1日,徐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吴亚鲁任书记部主任。
1925年6月,中共徐州支部在江苏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成立(现为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吴亚鲁任书记。这是徐海地区第一个地方党支部,有力促进了徐海地区的革命发展。
1948年12月,徐州解放,军管会文教部将当时的省立徐女师和省立徐师合并成立了市立徐州师范学校。不久,徐州划归山东管辖,学校正式更名为山东省立徐州师范学校。
1953年6月,徐州重归江苏管辖,学校改称江苏省徐州师范学校。
“文革”期间,停课数年,1972年恢复办学。
2005年,学校升格为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暨江苏教育学院分院。
2014年5月,由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管理。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生1631人,设置五年制学前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4个师范类专业和1个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五年制高职专业。
学制 | 专业 | 通考项目 | 专业加试项目 |
五年制师范 | 学前教育 | 朗诵、五官、形体 | 必考项:声乐 选考项:器乐或舞蹈 |
音乐教育 | |||
美术教育 | 必考项:素描 | ||
体育教育 | 必考项:100米跑 | ||
五年制高职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 必考项:声乐、器乐、舞蹈任选一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学校现有教职工19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0位,讲师77位,拥有3位特级教师、4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位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40位名特优教师及“三师工程”教师。
形象标识
校徽校名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精神文化
校训
虚心实力
精神
众擎易举
教风
学高身正 严谨仁爱
校风
厚德 笃行
学风
乐学善思 求真致诚
党委书记、校长 | 苗苏莉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张勇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唐剑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曹璟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杨铮 |
|
邮政编码:221116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江苏教育学院(徐州分院)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海河西路18号
详情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徐州市教育局
上一篇 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