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 编辑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主管)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实验室于2007年12月28日通过论证,2008年5月16日科技部批准实验室启动建设,2010年11月2日通过科技部验收。实验室共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等各类重大科研项目近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企业合作重大项目130多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取得了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现有固定人员53人,其中研究人员40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谢和平院士、钱七虎院士、何满潮院士、陈云敏院士、顾大钊院士等组成。
2019年3月,被科技部在2018年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工程领域良好类实验室。
中文名: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创办时间:2007年04月02日
主管部门:科技部
国家重点学科:2
类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中国矿大、中国矿大(北京)
实验室主任:缪协兴(徐州)、何满潮(北京)
科研团队:40人
两院院士:谢和平、钱七虎、何满潮、陈云敏
发展定位:重基础研究、国内外一流
科技部万钢部长、副省长何权视察实验室
学术团队
主任委员(1人)
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科技委
副主任委员(2人)
黄鼎成,研究员,地质工程与物理勘探,中国科学院
缪协兴,教授,深部岩体力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矿业大学
委员(12人)
谢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学,四川大学
余海岁,教授,土力学,英国Nottingham大学
赵 坚,教授,岩石动力学与隧道工程,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
唐春安,教授,岩土力学与工程,大连理工大学
马 巍,研究员,冻土力学与工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顾大钊,中国工程院院士,特殊凿井与地下工程,神华集团
李 晓,研究员,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学术团队
陈云敏,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环境岩土工程,浙江大学
何满潮,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周国庆,教授,深部土力学与地下工程,中国矿业大学
隋旺华,教授,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中国矿业大学
学术带头人:
姓名 | 学位 | 职称职务 | 研究方向 | 在实验室工作起止年限 |
缪协兴 | 博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岩体力学与工程 | 2006-至今 |
周国庆 | 博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深土力学理论与地下工程 | 2006-至今 |
杨维好 | 博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人工地层冻结理论与应用 | 2006-至今 |
何满潮 | 博士 | 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 | 2006-至今 |
靖洪文 | 博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岩体力学与工程 | 2006-至今 |
王连国 | 博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岩体力学与工程 | 2006-至今 |
蒋斌松 | 博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土力学理论与地下工程 | 2006-至今 |
杨仁树 | 博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冻土动力学与工程稳定 | 2006-至今 |
岳丰田 | 博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冻土力学及冻土工程 | 2006-至今 |
刘盛东 | 硕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岩土工程物理勘探 | 2006-至今 |
高峰 | 博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工程力学 | 2006-至今 |
创新团队:
教育部创新团队:深部煤矿开采工程灾害控制
江苏省创新团队:采动岩体动力学灾变机理及控制研究
校创新团队:岩土特殊施工技术
校创新团队:大变形、非线性岩土工程稳定理论与技术
揭牌仪式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实验室面积1660m2,拥有固定资产2900余万元。
(1)深部岩体力学特性及基本理论试验系统
主要设备仪器包括:高压岩石三轴试验机、岩石剪切流变仪、岩石扭转试验机、岩石静动态伺服试验机、多功能岩土动力试验系统、霍普金森压杆动力试验系统、拉压真三轴及岩爆试验设备系统、数字式电荷载实验仪、深部煤岩T-P耦合化学效应实验系统等。
(2)深部土、冻土力学性质及基本理论试验系统
主要设备仪器包括:高压土三轴试验机、高压土直残剪试验机、GDS土高压三轴试验系统、大尺度高压冻土静动态三轴伺服试验机、大型低温恒温试验箱、冻土冻胀机理与控制试验系统等。
(3)深部岩土工程物理模拟试验系统
主要设备仪器包括:复杂条件下深部地下工程模拟试验系统、大型多功能竖井模拟试验系统、深井井壁模拟试验系统、受控定向钻进系统等。
(4)深部岩体工程原位检测试验系统
主要设备仪器包括:深部岩土体钻孔地质雷达探测仪、多通道地震仪、遥测数字地震仪、表面地质雷达探测仪、专用声发射系统等。
(5)试验研究测试分析系统
主要设备仪器包括:低温恒温制冷系统、高压恒压液压加载系统、TTM热辐射扫描仪、高精度视频扫描仪、声波测试仪、高速摄像机、高端红外热像仪、高能激振器;日本产动态应变仪、高速高精度静态应变仪、超动态应变分析系统、高精度动态应变仪、气相色谱仪、氮氢空一体机。
(6)数值模拟与分析系统
主要软件系统包括:工作站、ABAQUS、ANSYS、FLAC、UDEC、GTS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等。
万钢部长视察实验室红外热成像系统
2. 2006.09.17:教育部专家组进校实地考察实验室
3.2006.11.01:科技部专家组在北京对实验室申请报告进行初审
4. 2007.01.14:科技部专家组到校进行实地考察实验室
5.2007.01.15:在北京举行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终审答辩
6.2007.04.02:科技部下发“关于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通知”
7.2007.12.28:在北京举行实验室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会
8.2008.05.16:科技部下发“关于批准建设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9.2008.8.4-5: 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科技部专家组考察实验室建设情况
(2)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项目”。
实验室主任缪协兴副校长汇报实验室建设情况
600m特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9年 |
矸石充填置换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8年 |
破碎岩体渗流规律及其在煤矿突水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7年 |
三峡库区巨型古滑体稳态预测预报及信息化选址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6年 |
废弃矿井高强渗流水综合治理技术与矿井安全生产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4年 |
中低焓地热工程建设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3年 |
高应力极软岩工程锚注支护机理及技术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2年 |
面向21世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国家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2001年 |
软岩工程岩体力学理论与实践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01年 |
实验室建设验收会议现场
合照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表示,学校将认真听取专家组的建议,以这次建设验收作为新的起点,以创新引领全局,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强实验室平台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坚持科学持续发展、引领深部地下方向”的目标。
最后,教育部科技司基础研究处副处长明媚、江苏省科技厅科研机构与条件处副处长李太生分别代表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发表了讲话。明媚副处长强调,学校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给予重视和条件保障,并充分利用好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势学科建设等方面做出应有的成绩。李太生副处长表示,江苏省将对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和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也希望实验室能为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尤其是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科技部专家组考察实验室建设情况
常务副主任:周国庆教授,中国矿业大学
副主任:何满潮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副主任:靖洪文教授,中国矿业大学
副主任:王连国教授,中国矿业大学
副主任:马金荣教授,中国矿业大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上一篇 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