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域副中心城市 编辑
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仅次于省会城市且与省会城市有一定距离(一般在300公里),拥有独特优势资源或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带动能力的重点城市。
设立省域副中心的目的就是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协调、快速发展,再造经济增长极,减轻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压力;对省域副中心城市设立的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
中文名:省域副中心城市
外文名:Provincial sub center city
定义: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点城市
提出时间:2001年
典型城市:徐州、汕头、洛阳、南阳、宜昌、襄阳、衡阳、岳阳、长治、赣州、延安、遵义、桂林、柳州、芜湖等
地位:仅次于省会城市且与省会城市有一定距离
概念来源
“省域副中心城市”提出者秦尊文
他认为,能够在在一个省份局部地区承担经济发展核心带动作用的城市可以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而宜昌、襄阳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可以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此建议2002年7月得到湖北省委的批示和肯定。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该《规划》明确将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
目标制定
上世纪90年代初,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城市布局和发展的“一特五大”战略:即重点发展武汉这一个特大城市,并将当时的中等城市荆州、黄石、襄阳、宜昌、十堰五市发展为大城市。
到2020年,宜昌、十堰、襄阳均超过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130万人的大型Ⅱ城市“门槛”。至此,“一特五大”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全省的城镇体系应当有新的布局和发展思路。人多地广、地域上东窄西宽,而省会武汉又偏于鄂东,客观上需要在西部地区有一两个城市当武汉市的“二传手”。很有必要在发挥武汉这一全省中心城市龙头作用的同时,确立了省域副中心城市。
入选历程
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襄阳
2015年,宜昌的GDP总量已经达到3384.8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39.1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湖北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思路和做法,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一些省份也将这一概念应用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中。
2021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柳州、桂林市为副中心,其他市县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赣州
第一: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人口规模。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一个真正的副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不仅应当与周边城市相比有相对优势,而且其经济总量不得低于2500亿元(2016年标准)才有基本资格,否则难以称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西部城市除外)。人口总量、外来人口数量既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实力,也反映出该城市的经济活力,因此,副中心城市一定是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
第二:距离中心城市不能太近、太偏。
太近,就意味着其难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辐射范围,而这是副中心城市成立的前提。中心城市与副中心城市的距离在300公里以上。 比如湖北省的黄石市很长一段时间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大型企业多,但因为与武汉市的距离只有80公里,绝对不可能发展成为湖北的副中心城市。又比如湖南省的株洲市、湘潭市都是湖南省的大城市,综合实力都比较强,但因为与省会长沙的距离都只有40公里,大树底下不长草,绝对不可能发展成为湖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按照这个定义,从全国范围来看,大约只有十几个城市能够称得上是标准的副中心城市。
2021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创新要素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地区转移。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2021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公布《“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徐州被纳入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城市重点支持城市。规划明确支持徐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壮大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支持沛县、铜山区、贾汪区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支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山区实施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在国家发改委同时发布的《“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同样提及徐州——支持徐州等城市夯实制造业基础,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增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能力。
江苏省域副中心城市-徐州
省份 | 城市 | 文件来源 | 批复单位(省级以上) |
---|---|---|---|
江苏 | 徐州 | 《“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 ;《“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国务院 |
河南 | 洛阳 | ||
湖北 | 襄阳 | ||
山西 | 长治 | 《“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 ;《“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 |
江西 | 赣州 | 《“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
陕西 | 延安 | ||
贵州 | 遵义 | ||
河南 | 南阳 | 国务院关于《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的批复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 国务院 河南省人民政府 |
安徽 | 芜湖 |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广东 | 汕头 |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湛江 | |||
湖北 | 宜昌 | 《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和湖北“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 国务院 、湖北省人民政府 |
湖南 | 岳阳 |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 湖南省人民政府 |
衡阳 | |||
甘肃 | 天水 |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酒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 | 甘肃省人民政府 |
酒泉 | |||
广西 | 柳州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
桂林 | |||
注:由于空间限制,批复单位仅列出最高等级的单位。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