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王陵 编辑
狮子山楚王陵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兵马俑路,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彭城的某位楚王的陵墓。经徐州考古专家考证,其墓主为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此说法已得到南京博物院专家的肯定。狮子山汉墓为汉代早期竖穴墓向横穴墓演变的时期,时间较早。从随葬物品看,其中有薛郡的文阳之印和东海郡的兰陵之印,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
汉代诸侯王继位第二年便开始修建其墓葬,该墓修建尚未完工是因为墓主死得突然。且该墓规模宏大与刘郢客在楚王位四年薨相背。而刘戊在位二十年。1984年发现的四千余件汉兵马俑是楚王的重要陪葬品,1994年发掘了狮子山楚王陵曾被评为“九五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为中国出土的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件。楚王陵凿石为室,穿山为藏,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出土陪葬品丰富,其中有数百件玉器及近300件印章、封泥,国内罕见。
中文名:楚王陵
外文名:The Chuwang tomb
墓主:刘郢客或刘戊
地理位置: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兵马俑路1号
发现时间:1984年
面积:851 m²
年代:西汉
电话区号:0516
开放时间:4月1日-10月31日8:30-17:00;11月1日-3月31日8:30-16:30
邮编:221004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包含在徐州汉文化景区门票内
著名景点:楚王陵地宫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江苏省徐州市
建议游玩时长:1-2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全年
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一次仓促的葬礼,楚王陵因此把诸多的迷留给了千年之后的人们。楚王陵主人的死因颇有悬念,而楚王陵地形制也出人意料。它坐北朝南,“依山为陵,凿山为葬”,陵墓直接开凿于山体之中。南北总长 117 米,宽 13.2 米,深入山下 20 余米,总面积 851 平方米,开凿石方量 5100 余立方米。宏大的地下玄宫几乎把山体掏空,工程浩大,气势磅礴,全国罕见,它应该是徐州地区所有汉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内涵最丰富、历史及文物考古价值最高的一处特大型西汉楚王陵墓。
楚王陵
楚王陵
置身其中,古代陵墓所固有的阴骘气息,些许在心中漂移过一丝寒冷,但更多是感叹这一浩大工程竟是二千多年前古人靠铁凿、铁斧等简陋的工具,一凿一凿开山而成的!陵墓也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遗存的载体,楚王陵还是一座地下文物宝库。虽墓主室曾遭盗掘,但墓中依然出土各类随葬器物二千多件(套),约万件。比如国内最精美的金缕玉衣,它所用玉片多达 4000 多片,而通常的玉衣用玉片约在 2100 片左右,而且这件玉衣所用玉片均为质量上乘的和田白玉,晶莹剔透,温和润泽,堪称绝品。另外,显示王者风范的赤金带扣、“月如水,声如磬,万里无云”的玉耳杯、“沧海月明珠有泪”的走盘珠;以及数百件青铜和铁制兵器……这批随葬品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外墓道的主体部分。两侧的墙壁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原始形制,是完全靠人工把整整一座山掏空形成的,这一段的平均深度达14米。
在前面墓道接口处,考古工作者清理了一座陪葬墓。这种在直墓葬入口发现陪葬墓的情况,在全国还是首次。在其中所出土死者佩带的印章上刻有“食官监印”四个字,说明此人是负责墓主人膳食方面的一个官员。
楚王陵结构
在塞石的内侧有一块朱砂印文,写的是“第乙下阳,东方二,简道,广三尺九寸,高四尺半寸,寰丈五寸”。上面这段文字说明的是这块塞石所处的位置既它的尺寸大小,通过对这段文字的解读我们可以知道塞石是由内向外共分甲、乙、丙、丁四组,这一块就是位于第二组下面自东起的第二块塞石。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当时墓葬的设计者对每一块塞石的位置和尺寸都有准确的标注,可见西汉时期墓葬建设水平之高。
墓内出土了大量的铜钱,一共十七万六千多枚,墓室出土文物就很少。主要原因就是被盗墓者捷足先登,大件的金银器都已被盗,只剩下一些铜镜的残片以及铁甲片、铜箭头等。
楚王陵
墓室出土了三件非常漂亮的金饰。左边是镶有祖母绿的金带钩,中间是金狮头,右边是金鹈鸪。它们不但金质纯净,雕工也十分精美。但“黄金有价玉无价”,对面这对玉龙更有价值。可是为什么盗墓者没有拿呢?因为当时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而且玉龙象征着王权,把它盗出去,买也没人敢买,留着还容易招来杀身之祸,所以盗墓者没敢拿走。
这座墓葬修得虎头蛇尾,外观十分宏伟,内部修凿却比较粗糙。在东面的地方,可看到明显的、正在打凿的痕迹,没有来得及完工。一般来说,棺材都应放在后室正中的地方,寿终正寝嘛。既然没有完工,只好移到了甬道东面的棺床上去了。
发掘人
王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身高体胖,面色红黑,一副长年在野外作业人的形象。其实,这正是典型的考古人的外貌特征。
过程
楚王陵发掘
汉兵马俑
在众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眼睛盯住俑坑频频惊叹的时候,已经找到了6座楚王陵墓的王恺,眼前晃动的仍然是两千多年前楚王的影子,把探求的目光转移到俑坑后面的山峰。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及敏锐的感觉,使他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这些兵马俑不是孤立的,附近肯定有一个显贵的主人,且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军事将领,因为史书上没有西汉军事重臣死后葬在徐州的记载。但是,古城徐州自古为经济发达地域之一。这里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东临大海,西控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古诗里说得精彩,叫做‘自古彭城列九州,龙虎争斗几千秋’。早在楚汉相争期间,汉高祖刘邦就曾封大将韩信为楚王,镇守在这里。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就封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就是今徐州市,管辖薛郡、东海等36县。这个楚国是刘氏皇权的重要封国之一,楚王是当时楚国的最高统治者,西汉一朝,楚国传了十二代王,到了王莽的时候才断绝。兵马俑的附近一定有一个大型的楚王墓,如果我没说错的话,那里很可能埋葬着西汉早期的一个楚王。”人们还在半信半疑,这位考古学家已经手持“洛阳铲”(一种考古探测用的铁铲)上山了。
楚王陵兵马俑
他认为这就是墓道的东壁。经过一番清理,果真发现了一道笔直的石壁,尤令他惊喜的是石壁上还有一道道密密的凿子印。毫无疑问,下面就是楚王陵,在西汉时的徐州,只有楚王才有能力切开山体为自己造墓。
1984年12月,在徐州东郊西麓,发现了埋藏于地下二千多年,共计四千余件西汉彩绘兵马俑,这支象征着卫戍楚王陵墓的部队分布于六条俑坑,由步兵、车兵和骑兵组成。步兵中有高大干练的官吏也有一身戎装普通战士,如持长械俑、弓弩手俑、发辨俑;车兵中则有刀枪不入的甲胄俑和驾驶战车的驭手俑;骑兵俑则刚劲勇猛,蓄势待发。一号坑前段全部放置站式俑,共516个,后段有陶俑约500件;二号坑前段放置各式陶俑832件,后段残存以跪座式俑474件;三号坑尚未发掘;四号坑内有俑仅十余件,且多破坏。狮子山仅兵马俑的发现,对研究当时的墓葬制度,兵俑的装备和组成,骑兵、车兵的建制和运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发现了兵马俑,考古工作者又踏上了寻找主墓的漫漫征途。几经寒暑,考古工作者于1991 年7 月找到了楚王陵墓。1994 年楚王陵被正式发掘。
楚王陵考古发现
忽然,昏暗的墓室里发出点点幽光,邱永生和他的同事们小心翼翼地向发光的地方走去。在楚王的玉棺前和嫔妃陪葬墓的旁边,他们发现了数枚夜明珠。这些珠子历经地下水两千多年的侵蚀,虽然表皮有些脱落,但直径仍达0.6厘米,而且个个颗粒饱满、色泽鲜艳。
该墓虽遭盗掘,但内墓道的三间耳室幸免遇难,保存了下来。总计出土2000余件(套)遗物,有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漆器、陶器、骨器等各类遗物。玉器共出土200多件,包括丧葬、礼仪、装饰、及生活用玉等方面。丧葬用玉包括玉衣、玉壁、镶玉木棺、玉板等;礼仪用玉包括玉戈、螭龙玉饰等;装饰用玉包括玉壁、玉璜、玉环、龙形佩、玉冲牙、心形佩、玉觽、玉舞人、玉剑饰等;生活用玉包括卮、高足杯、玉枕、玉带钩等。汉墓出土的玉器总体来说博大精深,挺拔生动,代表了楚国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出土的金缕玉衣,用4000多片上好的和田玉玉片制成,玉片小而精致,有的仅0.5厘米见方,玲珑剔透,是发现质量最好的玉衣,堪称绝品。出土的兵器,如戈、戟、矛、铍、殳、剑等,填补了汉代初年冷兵器研究的一大空白。如出土好几捆铜铍,均为实用兵器,有大小两种,清楚地展示了这种兵器从秦末到汉初的演变过程。汉墓出土印章200余枚、封泥80余枚,其数量之多,为历代王陵所仅见。印章封泥内容分为楚王廷官吏、军队武官、地方职官三类,印章封泥的出土为研究西汉早期楚王国官制、区域地理、印信制度、一国与地方行政关系等问题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汉墓出土的银盆是发现的汉代最大的银器,金扣腰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质量最好的胡式带具。根据狮子山汉墓规模大而主体建筑部分相对狭小、结构上缺少厕间和排水设施、建造粗糙、兵马俑仓促掩埋等现象。这座楚王陵墓几乎就和地面上的王宫一样,随葬品也包括了楚王生前所使用的一切物品。这些精美的文物,较为系统地展示了西汉楚国的历史风貌,填补了中国汉初考古的大量空白,因而被称为“1995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楚王陵
1999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研究所对楚王陵出土的文物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科技人员通过金属成分和金相组织测定分析,判定该陵出土选样的铁兵器、铁凿和铁甲片为炒钢制品,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炒钢制品,表明中国炒钢技术的发明不晚于公元前154年。
2004年5月,南京大学考古队和楚王陵管理处利用遥感技术对附近区域进行了探测,反馈数据表明楚王陵北侧的确存在大型的穴洞,初步推断为贵族陪葬墓。
汉初大墓
2004年9月16日,徐州楚王陵东北侧50米再次发现兵马俑的神秘身影。现场有两个长3.4米,宽2.2米的大型祭祀坑,凿石而成。一号祭祀坑内有直径约70厘米的大瓮和瓦片若干,二号坑比一号坑要浅的多,坑的东南角有规律的排列着140 多个彩色陶俑。考古人员在距离一号坑几米远的地方发现了3号祭祀坑。兵马俑、楚王陵、贵族陪葬墓、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使考古工作者断定:地区是以楚王陵墓为核心,被兵马俑陪葬军阵、贵族陪葬墓和祭祀坑所围绕的一个大型陵园。
陪葬古代帝王的地下守卫军阵的汉兵马俑的出土,意味着海拔仅有 61 米的必然隐藏着一座宏大的王陵。在经历六年三次规模浩大、花费甚多,收获甚微的找墓工作之后,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的考古人员不舍不弃,从当地农民说的一句“山上以前有家老房子里有个红芋窖”的话语中,敏感地嗅到“墓”的信息,因为山上积土不厚,如果有地窖,那么这个地方积土层必定很深,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墓土”……一个轰动世界的地下宝藏被撩起了神秘的面纱。
王恺激动地说:“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一生当中能遇到这么一次就非常幸运了,我遇到了七次,而这一次是我一生当中最大的辉煌。”
玉衣玉棺
东汉时期,玉衣使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金缕玉衣只有皇家能够使用,诸侯王只能使用银缕玉衣,而在西汉时,玉衣制度并不严格,因此有金、银、铜或丝缕等,缕属的不同主要取决于经济实力。
玉衣
玉棺
楚王陵的主人到底是谁,一直有争议。上世纪80年代,一辆正在取土的挖掘机挖掘到兵马俑。在此后的十几年间,考古学家一直在寻找这些兵马俑的主人。1991年7月,楚王陵被发现,1994年正式发掘。作为附属建筑的兵马俑有6条俑坑。经过长期的研究,专家们初步断定墓主人为第三代楚王刘戊。
这次140余件彩绘兵马俑和部分古代兵器再次出现于楚王陵陵园,使这座两千余年前的地下王陵又增添了新的内容。然而,面对着连续不断的考古发现,专家们对楚王陵的主人身份提出异议。
由于刘戊是因反叛当时的中央政府并战败而死,按照常理推断,死后不该再享尊荣。但楚王陵的规格却非常高,金缕玉衣、兵马俑等王侯礼器一样不少,似与刘戊的叛臣身份与地位不相称。部分专家就此推断,楚王陵的主人可能不是刘戊,而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
然而推断归推断,任何一个科学的结论都需要事实来支持。考古工作者断定,地区是以楚王陵墓为核心,以兵马俑为陪葬军阵的一个大型陵园,在这个区域内一定还有其他未发现的汉文化遗迹。楚王陵附近的确存在大型的贵族陪葬墓,其中羊鬼山是王后墓已确凿无疑。该大型汉墓一旦获准发掘,必将引起世人关注,也将对研究汉文化提供更加翔实、有力的依据。也许到了那时,楚王陵主人的真实身份才会浮出水面。
楚国有12个楚王,那么,楚王陵里的这一个是他们当中的哪一个?通过对出土的铜钱及印章、封泥、兵器的精心考证研究,王恺认定,墓主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其他研究人员也都认同这个结论。
刘戊,是第一代楚王刘交的孙子。公元前174年继位,生性淫暴。即便是在汉文帝之母薄太后大丧期间,他也敢跑到皇宫里与宫女淫乱。刘戊积极参与七国叛乱,公元前154年所率叛军被周亚夫打败,拔剑自杀。汉景帝并没有过多追究这位堂兄的罪过,同意按王爷规格将其葬在尚未竣工的王陵中。
根据在墓中发现的头骨、下颌骨和肋骨等,考古学家和医学专家复原了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楚王形象,他身高1.74米,肩宽40厘米,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棱角分明,神态凶猛。同时,通过对牙齿、骨龄的分析,测出这位楚王死时的年龄在35~37岁之间。根据遗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复原古代帝王形象,在中国尚属首次,因而引起世人称奇。
王恺指着塑像说:“刘戊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这家伙飞扬跋扈刚愎自用,当年那些劝他不要谋反的人都被他杀了。他的祖母和叔叔要不是逃到京师西安,也要被他杀掉。他曾威胁他的叔叔休侯刘富说,如果你不站在我这一边,起事时我就先打你,所以他叔叔才带着他祖母跑到西安。所测死时的年龄也和史书上的记载基本吻合,他是十五六岁时继承他父亲刘郢客的王位,在位大约是20年。”
外部交通
5路、49路、58路附、65路、72路、92路、93路、97路、605路、608路、611路“楚王陵”站下,沿三环东路向南步行120米到兵马俑路,再向西步行100米可至汉文化景区南门。
注:其中58路附、71路在徐州火车站前有坐,72路在徐州东站、徐州汽车客运南站前有坐。
内部交通
1. 进入汉文化景区南门后,向北步行5分钟即到。
2. 电瓶车5元,只能坐一站,下车后再坐又需付5元。包车每辆150元,每车可坐10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