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汉文化景区 编辑
徐州汉文化景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三环兵马俑路1号,整个景区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京沪线,北迄骆驼山,是集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占地面积1400亩,由核心区和外延区两部分构成,核心区由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文化交流中心(展示汉化像石艺术)、刘氏宗祠、竹林寺、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马俑博物馆等两汉文化精髓景点组成,外延区包括汉文化广场、市民休闲广场、棋茶园、考古模拟基地、滑草场等景点。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 徐州汉文化景区呈现为一部立体的汉代史,成为集“两汉三绝”为一体、国内最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和国家4A级精品文化旅游区。
中文名:徐州汉文化景区
外文名:Xuzhou Han culture scenic spot
地理位置:徐州市云龙区东三环兵马俑路1号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4月1日-10月31日08:30-17: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08:30-16:30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90.00元
占地面积:1400 亩
著名景点:水下兵马俑博物馆、竹林寺、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狮子山楚王陵
建议游玩时长: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官方电话:0516 --83566263,8316705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狮子山地区零散出土一些骑兵俑和军史俑。
1984年底在徐州市狮子山西苑南侧发现汉兵马俑步车俑坑军阵。
1985年,发掘一、二、四号俑坑:成立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俑坑遗址厅建成开放。
1986年,狮子山汉兵马俑被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发表徐州汉兵马俑考古发掘简报。
1987年,在狮子山西北发现汉兵马俑骑兵俑坑(六号坑);开始探测汉兵马俑主墓。
1988年,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科学仪器探测主墓工作。
1989年,在狮子山北侧发现一座汉代车马与陶俑葬坑。
1990年,进行第三次大规模仪器勘探主墓工作;发掘位于绣球山上的两座西汉楚王陵园大型贵族陪葬墓。
1991年,在俑坑以东300米狮子山主峰南坡发现楚王陵墓道痕迹。
1992年,修整徐州汉兵马俑一号俑坑;试掘狮子山楚王陵,调查其墓葬形制。
1993年,申报发掘徐州汉兵马俑主墓——狮子山楚王陵。
1994年,制定狮子山楚王陵墓发掘和保护方案: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联合组织发掘楚王陵。
1995年,楚王墓考古发掘成功结束,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王陵地宫陈列馆建成开放。
1996年,狮子山楚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狮子山楚王陵及其陪葬兵马俑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对楚王陵东西两侧的狮子山体进行考古调查探测。
1998年,楚王陵出土铁铠甲研究列入国家文物科研项目:《文物》、《考古》发表楚王陵简报和考古收获。
1999年,调查楚王陵区的王后陵墓。
2000年,狮子山以东奇石市场建设工地发现陪葬陶俑和陵园建筑遗迹。
2001年,狮子山北部的原废品收购站院内发现一处小型陪葬俑坑,出土数件站式步兵俑。
2002年,狮子山东北部建筑拆迁工地发现一座陪葬兵马坑,出土站式兵马俑两百余件。
2003年,狮子山东北部建筑拆迁时又发现陪葬兵马坑一座,出土站立式兵俑八十余件,在陵区东北发现一处铺有回廊的西汉楚王陵园陵寝房屋建筑遗址。
汉兵马俑博物馆
2005年,完成国家文物遗址保护项目——狮子山楚王陵的墓体加固工程;发掘狮子山东北楚王陵园陪葬坑群中的青铜器,侍俑坑和马俑坑等三座陪葬坑: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以狮子山楚王陵为基础的徐州汉文化景区被确立为徐州市重点文化旅游发展项目,完成楚王陵保护区内环境改造、汉文化广场等景区一期建设工程。
地理位置
汉楚王陵
气候条件
徐州汉文化景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 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2012年的56%。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 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汉文化广场
雕塑广场
雕塑广场
雕塑创作依据历史资料,以局部节选的方式作为雕塑创作的基本元素,同时定位于楚王作为诸侯王出行的等级规格,与楚王陵呼应。群雕主要描述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的场景,由8匹铜马、3匹石马、9个铜人、2个石人组成。3个骑马武士在前开道,楚王坐着由4匹马拉的马车居中,宰相乘马车、2个骑马武士护卫在后。整组群雕,坐落在广场正中心,坐西朝东。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创作“车马出行”的大型雕塑,彰显了汉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地位,在深化汉文化景区内涵的同时,又成为徐州城市文化形象标志之一。
汉文化景区雕塑广场共栽植大规格朴树、香樟等乔木300余株,同时还栽种了樱花、红枫等花灌木。
楚王陵
楚王陵
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兵马俑
汉画像石博物馆
汉画像石博物馆
展厅分为三个区域:动漫展示与休闲区、汉画像石及拓片模拟制作互动区、汉画像石精品展区。其中堪称国内第一的以汉画像石图案为体材的动漫影片,创造了汉画像石文化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生动再现汉代现实生活场景,使游客身临其境。并以现场互动的形式展示汉画像石雕刻、拓片制作、印章篆刻及书法题跋。通过互动参与项目,既增添了文化特色,又使游客充分融入文化本身。另外,展厅外还分布了“车马出行组团”、“战争比武组团”、“生产生活组团”、“神话世界组团”等四个汉画像石组团,真实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充分反映了汉代人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是国内首座建筑于水中的博物馆。该馆建筑在五号、六号兵马俑坑的原址上,形状为两座方形桷斗状建筑。建筑所在处曾出土过骑兵俑坑和马俑坑,后因当时砖瓦厂施工建设,俑坑被破坏,坑内陶俑已被悉数取出。水下兵马俑馆展出了复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复的兵马俑。
汉文化交流中心
建在狮子潭水面上的汉文化交流中心借鉴了汉代建筑的神韵,主要展示了东汉时期比较兴盛的汉画像石艺术。整个交流中心为一座建在水塘上的干栏式建筑,有开阔的厅堂,上层建有观景平台。整个建筑借鉴汉代建筑的神韵,用现代的材料表现传统的精神,成为一个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场所。
汉文化演艺中心
汉文化演艺中心是充实完善徐州市汉文化景区的重要文化设施和旅游设施,是丰富完善汉文化景区景观的重要建筑,会大大丰富游客和市民参加文化活动和旅游观光的内容。场地东侧为家居乐超市,南侧位汉文化广场,西南侧为王后陵。
竹林寺
竹林寺
交通
市内公交 | 火车站(约2.5KM):可乘50路,58路附线、71路。 火车东站(约8.8KM):可乘72路到楚王陵站 汽车南站(约1.2KM):可乘5路,72路 市中心(约7.5KM):可乘49路、65路、605路、608路至楚王陵站 |
外地自驾 | 1、京福高速:“徐州东”出口下,进入206国道向西(城区方向)直行,驶8.5公里,至“汉风乐舞雕塑”路口左转,入104国道直行驶1.7公里至徐州汉文化景区(路右侧) 2、连徐高速:“徐州”出口下,进入104国道向西北(城区方向)直行,驶11.2公里,至徐州汉文化景区(路左侧) |
价格
入园免费 ,不含各景点展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