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洞山汉墓 编辑
北洞山汉墓位于徐州市北十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北岸、津浦铁路西侧的铜山区茅村镇洞山村。因该村位于徐州市北,俗称北洞山。村中有三座山头,东南一山称桓山,山中有一石室墓,早年遭盗,墓道两壁上有不少后人题记,传为宋大夫司马桓魋墓。实为一汉墓。
中文名:北洞山汉墓
地理位置:徐州市
开放时间:9:00-17:00
景点级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价格:免费
著名景点:彩绘仪卫俑群
俗称:北洞山
年代:汉朝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江苏徐州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北洞山汉墓
北洞山汉墓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彩绘俑根据他们的姿态或冠式可分为持笏俑、持兵俑和背箭箙俑三种形制。
持笏俑共出土9件,除一件头戴绛紫色帽外,均是头戴冠,冠已朽,帽带系结于颏下。由此可判断,他们的头上当时应是戴无帻之冠。而唯一的带帽持笏俑应是仪卫俑群中身份最高的官员,可能为郎中令。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数量最多的彩绘俑是执兵陶俑,共计有151件,其中戴帽执兵陶俑104件,戴绛紫色帽,帽带系结于颏下,戴冠执兵陶俑47件。从这组陶俑的分布位置和各部位特征可以判断,戴冠者身份略高于带帽者。他们均为双手执握兵器,面部细眉长目,留有各种式样的八字胡须,神态各异。胸前配长剑或环手刀。腰间束带并悬挂组带和绶带,部分俑的绶带所系长方形物上有“郎中”或“中郎”二字。他们的双手半握拳置于右肋,左拳在上,右拳居下,所执兵器为木质长戟但已朽烂。下身穿肥袴,足登圆首或双尖翘首履。
北洞山楚王墓共出土背箭箙陶俑64件,包括双襟长袍背箭箙俑6件,曲裾深衣背箭箙俑58件。皆头戴帽,身佩长剑,背负箭箙,箭箙通过腋下和左肩的三根带子固定,系结于胸前,形成三角形,便于背负和奔跑。陶俑双手半握拳于腰两侧,左手略交于右手,掌心向下,作持物状。从所背箭箙推测可能双手持弓,少数俑手中仍遗留有髹朱漆的朽痕。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彩绘仪卫陶俑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除一件陶俑外皆佩有长剑,从佩剑的长短、颜色、装饰上可以看出,汉剑的种类繁多,装饰各异,也体现出佩戴者的身份各不相同。从图片可以看到,有的剑柄非常长,从肩部一直到腰部,而且剑柄上有数十道箍;有的剑首非常巨大,形状奇特,让今天的人们难以理解和想象。但通过考古发掘证明,在山东巨野红土山西汉墓和河北满城汉墓都出土过陶俑上所描绘的剑,反映出当时佩剑之风的盛行,也印证了《晋书·舆服志》中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的记载。
这些彩绘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汉代及以前色彩保存最好的彩绘俑群,堪称我国西汉时期陶俑艺术的精品,对研究西汉诸侯王的仪卫制度和服饰剑式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